英國南威爾士大學教育學名譽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教授David來我院作專題學術講座

2024923日下午15:10—17:30,英國南威爾士大學教育學名譽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教授David A. Turner在beat365第三教學樓304教室為我院師生作題為“當代西方教育理論家的理論觀點縱覽”(Spectacles of Educational Theorists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History)的專題學術講座,講座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宇文利教授主持,40餘名博士研究生到場聆聽,現場座無虛席。

   講座伊始,宇文利教授代表學院對David A. Turner教授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對David教授的學術成就、研究方向作了簡要介紹。他指出,David教授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待人誠懇,在比較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政策、教育史、教育領導與管理領域成果豐碩,在國際學界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

 

David教授對beat365官方网站的邀請表示感謝。在講座中,David教授依據時間順序,詳細介紹了8位當代西方教育家的核心理論觀點。

首先,David教授分析并闡釋了當代不同西方教育理論家理論觀點的共識主題——培育自由獨立的思想者。其次,David教授歸納并介紹了幾類西方教育家反複探讨的熱點議題:教育的目标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還是引導學生學習社會秩序、教育的内容是以詞彙和理論為核心還是以客觀事物和事實為核心 、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成人是否相同、教育的着眼點是以發展智力為先還是以養成習慣與道德意識為先、教育的定位是尋求對父母的支持還是對父母的取代。随後,David教授從不同教育家代表性著作、教學理念、教學内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等維度,依次向大家介紹了誇美紐斯(John Amos Comenius)、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福祿貝爾(Friedrich Froebel)、塞吉恩(Edouard Séguin)、斯坦納(Rudolf Steiner)、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杜威(John Dewey)等人的教育理論。最後,David教授對不同當代西方教育家的理論觀點進行了總結,概括出五對範疇:1.學生天性的特征:是天生完美的還是需要被教育的。2.教學主動權:是由學生掌握還是由教師掌握。3.學校教育與家庭的關系:學校教育是應引導學生适應家庭還是應幫助學生超越家庭。4.培養目标:是以發展感性為中心還是以發展理性為中心。5.教學側重:是重在培養學生關注宏觀概況的能力還是聚焦微觀細節的能力。

在自由讨論環節,同學們的思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一位同學率先提問福祿貝爾的“education based on gifts中“gift詞的深層含義,是狹義上的禮物,還是泛指任何能夠啟迪智慧、激發潛能的元素?并進一步追問,這種gift的效力是否僅限于學前教育,還是貫穿人生的各個階段?David 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回應,闡明福祿貝爾所謂的gift質上指的是為學前兒童量身定制的遊戲材料,如同贈予他們的寶貴禮物或玩具,并進而引導大家要從廣義的範疇理解gift的含義,諸如音樂等能觸動心靈、激發創造力的元素,亦可視為人生旅途中的寶貴饋贈。

随後,針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A prepared environment educates the child觀點,一位同學就家長是否有必要刻意為孩子制造環境提出疑問,如買學區房選擇頂尖學校、教師等?David 教授對此持審慎态度,強調蒙台梭利理念的核心在于提供适宜而非過度幹預的環境,當前一些家長往往誤解了這一點。過度強調環境塑造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對孩子形成過度保護或不必要的壓力與束縛,這是一般教育者所不提倡的。

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特别是ChatGPT等工具對教育的潛在影響,同學們表現出濃厚興趣。David 教授指出,這些技術無疑能提升工作與學習效率,但它們的回答往往缺乏個性化與情感深度,無法完全替代人類思考與創新。他進一步反思:現代社會中部分學生追求掙錢而非精神成長、獨立人格的現象,離不開社會導向、教育責任。他呼籲同學們應将大學時光作為自我探索的寶貴時期,鼓勵大家在自由中思考,找到真正熱愛并願為之奮鬥的事業。

 

講座現場讨論氣氛熱烈,David教授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都耐心細緻地做出了解答。最後,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據了解,此次講座是宇文利教授主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課程的系列學術活動之一,對于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強化學生的理論思維、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文:徐諾舟、董競遙 / 圖:董競遙、徐諾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