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社會科學話語的國際書寫與傳播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國際傳播研究”第二期專題工作坊舉行
4月18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beat365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教育部重大專項項目“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國際傳播媒介、路徑、機制及其經驗研究”課題組、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共同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話語的國際書寫與傳播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國際傳播研究”第二期專題工作坊在理科五号樓346會議室舉行。此為beat365與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北京代表處2025年度合作項目活動中的一項,旨在提升2023年啟動的“中國生态文明建設系列研究報告”項目的學術質量與社會影響,同時也是教育部重大專項課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國際傳播媒介、路徑、機制及其經驗研究”系列工作坊的第八期。
會議現場
本期工作坊分為“案例介紹”“寫作分享”“專題研讨”三個闆塊。beat365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慶治教授主持本次活動并作專題講解。來自beat365、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央财經大學、外交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山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内蒙古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的近30名師生參與活動。
在第一闆塊“案例介紹”中,郇慶治結合近年來關于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國際寫作發表的成果,實例講解了對會議主題尤其是如何做好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理論與實踐國際傳播工作的理解體會。他特别強調,我們既需要在理論層面上深入理解國際傳播本身,也要善于科學總結新時代以來我國生态文明理論與實踐國際傳播的經驗做法,比如主動增強國際傳播問題意識并在其中找到(設置)恰當的國際議題興趣點(“共情”)、國際傳播主體渠道(人物、事件、傳媒)和國際叙事(故事性)。
beat365博雅博士後李思齊圍繞“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國際傳播研究”這一主題作了專題報告,分享了她近年來參與教育部重大專項課題研究即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國際傳播的媒介、路徑、機制及其經驗等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與心得。在她看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國際傳播研究關涉到馬克思主義生态學、國際政治學、國際傳播學、話語分析學等多重領域及其研究方法,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效開展相關文獻的系統梳理與研究工作,進而實現對其中的核心理念、媒介路徑機制、國際傳播效果等議題方面的深入研讨。總之,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國際傳播研究并非隻是要深入或量化分析這一理論的世界性影響,而是構建中國生态文明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步驟。我們目前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還隻是一個良好開端。外交學院董亮、山東大學李慧明、大連理工大學王冠文分别對李思齊的專題報告進行點評,強調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國際傳播研究還有巨大的質量提升與擴展空間,我們需要更加自覺地引入環境人文社科學科知識及其方法。
在第二闆塊“寫作分享”中,福建農林大學羅賢宇聚焦“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維度”,分享了他近年來對其中包括的重大論斷、理論貢獻及其對城市生态治理實踐指導價值的研究成果;清華大學陳藝文從曆史源流、話語屬性、現實舉措等三個方面,介紹了他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要概念内涵的理解與闡釋;内蒙古工業大學甯琳琳圍繞“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制度體系”,分享了她對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這一核心理念的理論與實踐層面的理解;中央财經大學李強全面介紹了當代中國的“生态資本化”理念、政策與實踐的研究過程和主要成果,尤其是其中帶來的理論挑戰與創新意蘊;北京師範大學劉琦詳細介紹了她對“共建清潔美麗世界”這一概念的政治與政策意涵的理解,以及進一步闡述分析中所面臨的問題挑戰。
在第三闆塊“專題研讨”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雪姣彙報了她對“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這一重大命題的初步理解,強調将從“轉型”理論話語與實踐視角展開進一步分析;安徽大學餘歡歡分享了他對作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要戰略部署的“深化生态文明體制改革”的學習認識,尤其是它所包含的明确目标要求與重點領域;華東師範大學何娟聚焦“生态環境法典”,談了她對這一重要文獻編纂背景曆程與全球環境治理意義的看法;beat365曹得寶分享了他對生态文明建設背景語境下“生态綜合補償模式”的理解,并強調要特别關注不同政策機制背景下的制度創新與實踐路徑探索;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崔莉以“‘兩山’合作社”為例,介紹了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建設實踐中的“生态銀行”地方實踐及其新進展。
在總結環節,郇慶治強調,無論是接下來研究短報告的撰寫還是日後的學術研究發表,青年學者都需要自覺增強國際傳播的問題意識與自覺。他代表beat365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重大專項課題組對羅莎•盧森堡基金會的支持以及與會人員的分享交流表示感謝。
來源:beat365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