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屆四校beat365博士生論壇舉辦
6月7日上午,由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主辦的第十五屆“人大、北大、清華、北師大”beat365博士生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舉行。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教授緻辭,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孫代堯教授、清華大學beat365黨委副書記朱安東教授、北京師範大學beat365黨委副書記趙朝峰教授應邀參加。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黨委書記楊鳳城教授主持,來自人大、北大、清華、北師大的70餘名師生彙聚一堂。 四校博士生論壇自2002年舉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四屆。本屆論壇是第十五屆,主題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與中國未來的發展”,自征稿以來共收到參會論文83篇,其中中國人民大學24篇、清華大學16篇、beat36514篇、北京師範大學29篇。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建明教授在論壇開幕式中指出,“人大、北大、清華、北師大”四校博士生論壇在展示馬克思主義學科博士生的科研成果、提高博士生學術水平、促進博士生交流方面成效顯著。中國人民大學作為國内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與中國未來的發展”作為論壇主題,體現了與時代發展的緊密契合。他希望參會博士生能展示認真、求是、嚴謹的精神風貌,收獲知識,收獲友誼。
獲得本屆論壇一等獎的beat365博士生範鵬、清華大學博士生袁富民、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倪文聰和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劉燕在論壇中做了彙報發言。
beat365博士生範鵬以《從五年規劃的發展曆程看其在未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作用》為題,分析了我國規劃體系中處于龍頭地位的五年規劃,通過對五年規劃在我國發展曆程的回顧和梳理,論述了其對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作用。北京師範大學的劉洪森老師在點評中指出範鵬的論文契合本屆論壇主題,但也存在着概念辨析缺乏自身理解、對五年規劃發展曆程績效呈現不足等問題,希望作者能夠進一步進行加工完善。
清華大學博士生袁富民以《價值論視域下的需要概念及其當代啟示》為題,從馬克思的文本出發,論述了馬克思價值論視域下主體需要的社會性以及對當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啟示。他指出人的社會性生産是建立在滿足需要的基礎之上,馬克思也正是在滿足社會需要的層面上構建了自己的價值理論。來自清華大學的魏波教授進行了點評,他說,作者以“需要”為切入口,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且具有一定的思辨思維。但是作者缺乏對概念更加明晰的闡述,因而鼓勵各位同學回到馬克思的“原點”,對基本原理發問,進行學術研究和創新,将基本的理論與現實問題相結合。
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生倪文聰以《城鎮化推進下的現代鄉村公民社區治理思考——從社會資本角度研究》為題,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對城鎮化問題的論述,從社會資本角度出發研究現代鄉村公民社區治理,将鄉村文化、民衆信任、民衆滿意度、民衆心态、情緒适應和社區治理等分析單元引入社會資本視野;他将社會調研融入論文之中,介紹了存量、增量、流量三個分析維度,建構了以制度文化推進鄉村現代公民社會的治理思路框架。中國人民大學楊德山教授在點評中稱贊了作者選題的準确性,指出他論述的城鎮化問題是十八屆三中全會16個大問題之一。作者選取了令人稱贊的方法進行問題研究,并展現了良好的邏輯結構。楊德山教授鼓勵諸位同學取其所長,以更加包容、開放的眼光對待馬克思主義學科的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劉燕以《馬克思生态異化思想的科學内涵及其當代價值》為題,從生态異化的概念界定、表現形式和生态異化在當今中國的現實命運三個角度進行了論述。她闡述了馬克思關于生态異化的相關思想,認為馬克思正是在批判私有制尤其是資本主義私有制過程中,通過異化的各種形式凸顯出生态異化問題。清華大學陳明凡副教授在點評中指出作者的選題具有現實意義,但在概念界定環節和措詞上依然有待考究。
交流環節中,來自四所高校的師生各抒己見,針對各位獲獎同學的論文進行了學術探讨。
beat365黨委書記楊鳳城教授作總結發言。他指出,此次博士生論壇可謂“選題好,論文好,點評好”,但需要完善的地方依然存在。首先,要讓馬克思主義學科插上“動聽”的翅膀,尋求話語和議題的公約數,使原本晦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意思,産生跨專業的影響;另外還要以博士生為主體,使論壇更加開放,更加兼收并蓄,面向本碩博,面向其他學科,産生更多的創新視角。
人大、北大、清華、北師大beat365博士生論壇(簡稱“四校論壇”)是四校beat365博士生的學術平台。它融鮮明的時代性和濃厚的學術性為一體,為博士生提供了一個高起點、寬領域、多層面的研讨平台,同時它還吸引了衆多專家學者和青年朋友的關注和參與,在學術界和社會上都産生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