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解讀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編者按: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全會發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最強音,在我校幹部群衆中引起強烈反響。連日來,我校認真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迅速掀起了學習全會精神的熱潮。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的重要政治任務。為幫助廣大師生更好地學習領會全會精神,我們特邀了我校beat365和政府管理學院有關專家,圍繞全會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作概要闡釋,供讀者學習參考。
趙成根:從現代國家治理角度看從嚴治黨
在剛剛過去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内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和《中國共産黨黨内監督條例》,讨論了關于從嚴治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做出了有關黨内政治生活和黨内監督的關鍵性論述。記者采訪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趙成根,請他對六中全會的解讀。
強調領導核心 助力深化改革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按照實現中國偉大崛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目标,推動四個全面總體布局的有序展開。六中全會專門就從嚴治黨這一戰略議題,在重拳反腐和制度反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兩個重要的黨内法律性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創設和新的戰略構想。總體上看,這是對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戰略布局的深化和延伸,對我國執政黨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趙成根強調:“十八屆六中全會在中共發展史和中國現代化曆程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這次的六中全會明确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代表了中國共産黨最高領導機關的領導體制、決策體制和權力配置格局的變化。強調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集中統一的領導權威,構造一個強有力的、集中統一的、一元化領導的中共中央的最高領導集體,是本屆六中全會最重要的、靈魂性的内容。”
趙成根引用學理進一步闡釋了其中的道理。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任何一個大規模組織要想獲得有效的治理,必須有一個高度集中統一的、一元化的、強有力的領導中心。一個國家政策出台之前要采納方方面面的民主意見,但最後決斷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高度集中統一的權威,能夠超越分歧快速有力地決策和行動。
中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期,任何改革都不可避免地觸及到盤踞在現有格局上的既得利益集團。沒有強大的領導中心和力量,就不可能沖破強大的阻礙,這樣我們國家無論内部的推動深化改革,還是外部的實現文明偉大複興,都無從談起。提出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領導集體,是這次六中全會最大的亮點,“大國治理必先鑄重器。大國崛起呼喚政治領袖,需要政治領袖。以政治領袖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強大的中央權威,令行禁止、紀律嚴明的組織體系,是實現我國改革發展戰略目标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保證。當然,強調領導核心,絕不意味着否定集體領導的重要性,絕不意味着否定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這是一個辯證統一的關系。”
發揚人民民主 構建長效機制
問及十八大以來在從嚴治黨上取得的主要成就,趙成根明确提出是重拳反腐。以前的觀點認為反腐重在治本,重在制度建設。“實際上,反腐既要治本,也要治标。”十八大後新的領導集體對黨政領導幹部的腐敗現象強力肅清,真抓實幹,出台“八項規定”,着力解決“幹部四風”這樣的黨政系統的痼疾。“不說空話、真抓實幹是這一屆政府的特色。”這樣的反腐力度真正地赢得了黨心、民心,赢得了黨内領導幹部的擁戴和支持,同時也形成了新的中央領導集體高度的權威。
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從嚴治黨。在趙成根看來,一方面要強化領袖權威,建立高度集中統一的一元化國家領導體系;另一方面還必須充分發揮黨内民主,在重大問題決策上充分引用各方力量,充分溝通協商。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是國家政權的核心組成部分,黨内民主必須和人民民主有機結合起來。在黨運用公共權力,實現公共治理的過程中,必須開放渠道,讓社會各階層的百姓和有組織的社會群體通過合法渠道來參與黨和國家的治理過程。隻有通過廣泛的社會參與,充分地彙集民意,才能做出符合社會發展方向、契合時代脈絡的決策。
談到黨内監督,趙成根認為,如何充分地去挖掘廣大人民群衆中的智慧和力量,對黨内監督和國家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黨内民主具有局限性,領導和下屬之間往往會構成一個權力和利益共同體,讓他們之間相互監督,往往難以落到實處。從現代公共治理的角度來看,真正的監督産生于相互沖突的利益中。制度當然是非常重要的,紮好制度的籠子,讓領導幹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固然重要,要讓制度真正地落到實處,不僅需要高層領導真抓實幹,也需要動員跟領導集體、領導班子甚至跟某位領導人利益相左的社會力量來抗衡和制約。沒有廣泛的、多元的社會力量的參與和監督,黨内監督從長遠來看是有局限的。在趙成根看來,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樹立領袖權威和從嚴治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地發揮黨内民主和社會民主,才能形成一種廣泛參與和監督的良好社會生态和執政環境,才能真正建立從嚴治黨和黨内監督的長效機制。
從嚴治黨 不可偏廢
談及如何看待從嚴治黨,趙成根認為,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的各項舉措,特别是重拳反腐,發揮了巨大的反貪反腐的糾錯作用,使得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煥然一新,但是整個黨的治理還是要遵循現代國家治理的科學規律。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長期以來發展出了一整套國家治理理論,積累了大量國家治理實踐經驗。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這些文明發展成果,遵循現代國家治理規律,真正把重拳反腐、從嚴治黨和黨内監督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格局之中,努力在全黨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要使我們的國家既能夠通過強有力的領導中心和令行禁止的黨政領導體系組織起來,貫徹國家意志,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目标,同時也能讓黨政系統、社會組織以及廣大幹部都充滿動力、心情舒暢地努力工作,才能讓社會各項事業有效開展。既要讓各級領導幹部和普通公務員“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也要通過有效的管理制度作用的發揮,讓他們“願意在黨政系統工作,在黨政系統充滿動力地工作”,如何把國家利益的實現,與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和普通公務員的個人合法利益的充分實現有機結合起來,是必須認真面對、着力解決的大問題。既要紮好籠子,設好雷區,劃定紅線,同時也要為廣大幹部保留相對寬廣的自主決策和自主行動的空間,這樣才能保障國家既有統一的意志和步調,也有旺盛的改革發展和推動現代化建設的不竭動力。“我們必須全面地看待這次曆史性的重要會議,系統地看待從嚴治黨,決不可偏廢。”趙成根最後強調。
(校報記者 聶甯)
程美東:新形勢視角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
10月24日至27日,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制訂通過的兩個重要文件《關于新形勢下黨内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和《中國共産黨黨内監督條例》,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本報記者就會議的内容以及通過的兩個重要文件采訪了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程美東。
重提黨的領導核心
在程美東看來,十八屆六中全會的一個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明确提出了習近平同志為黨中央的核心。黨的核心地位的提出是我們黨對黨的曆史經驗的一個科學的總結。為了便于理解黨的領導核心的意義,程美東首先回顧了黨的領導核心提出的曆史。
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以後,一直到遵義會議之前,我們黨内雖然有主要的領導人,但是缺乏一個非常成熟的領導核心。遵義會議為毛澤東成為黨的領導核心打下了一個組織上的基礎。經過延安整風運動、抗日戰争,毛澤東的高超的政治藝術、獨特的眼界和理論水平以及優越的領導才能得到了黨内同志的公認。所以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被确定為黨的核心。
毛澤東的核心地位一直持續到了1976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鄧小平成為黨的領導核心,雖然當時黨内的文獻并沒有提到這一點,但是實際的工作生活中鄧小平起到了核心的作用。1989年十三屆五中全會之後我們黨内重提了黨的領導核心問題。領導核心的問題在當時十分重要,因為改革開放之後承前啟後的任務非常關鍵,當時面對的國内外形勢也比較嚴峻。
程美東指出,六中全會提出确定黨的領導核心是充分汲取了黨在這方面的曆史經驗。從十三屆五中全會到十八屆六中全會20多年過去了,我們的國内形勢發生了變化,但是有一點是公認的,無論是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遇到一些重要的爬坡過坎的事情,最高領導層起着重大的作用。黨的曆史經驗告訴我們,要不要核心,什麼時候提核心,提誰為核心是根據黨的實際需要提出來的,也是根據黨在不同時期的具體要求提出來的。什麼時候我們黨遇到了更大的困難和更艱巨的任務的時候,什麼時候更強調領導核心。這是對我們黨曆史經驗的一個重要的總結。
領導核心的提出也是十八大以來實踐提出的要求,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了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的戰略部署,這種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解決了很多問題。甚至我們改革中間遇到的一些過去認為是難題的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這告訴我們,要把這種自上而下的設計持續地推動下去,必須要有領導核心。
現在提出習近平同志為黨的領導核心也是對習近平擔任總書記以來所展現的政治素質、政治能力、政治抱負的肯定。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表現出的個人的能力、素質、眼界是十分卓越的,得到黨内外同志的一緻高度評價,所以提出核心地位,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這幾年來工作的充分肯定。
公布兩個重要文件,推動全面從嚴治黨
程美東認為,這次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内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以下簡稱《準則》)從基本精神來看不能說是一個全新的文件。早在1980年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就曾制定過《黨内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26年後黨重新完善這個文件,說明黨在規範黨内政治生活方面的問題上的态度是一緻的。這次的重新提出《準則》,是因為黨内的形勢發生了變化。
而《中國共産黨黨内監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也并非一個全新的文件。2003年12月31日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産黨黨内監督條例(試行)》以來,該條例已經實施12年多,對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加強黨内監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國内形勢的變化,2003年的《條例》已經不能完全适應當前形勢的需要,所以此次全會修訂了《中國共産黨黨内監督條例(試行)》。
這次的《準則》和《條例》有幾個突出的要點以适應黨内形勢的需要。
一是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黨内政治生活正常開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黨内的建設要強調中央的統一領導,強調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堅持民主集中的原則,需要堅持集體領導制度。遇到重大的問題,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别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集體讨論、按少數服從多數做出決定。而不能獨行專斷,各自為政。要充分發揚黨内民主,按照規定辦事,要正确對待、認真考慮不同的意見,聽得進去不同的聲音。但是在民主的基礎上也要堅持集中的原則,民主是黨的生命,但是不能借民主之名,來成個人利益之實。
二是防止黨内腐敗。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之争,是從嚴治黨的重中之重。黨的各級組織要擔負起反腐倡廉的政治責任,“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持黨内無禁區,對腐敗零容忍。十八大以來,反腐工作取得了巨大的進展,這體現了我們黨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進行到底的決心,也起到了警示全黨的作用。這次的《準則》中最後提到要“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體現了黨對于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視。
三是嚴明黨的政治紀律。黨的政治紀律最核心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同中央保持一緻,不允許在黨内搞自己的小團夥,拉私人關系,培植個人勢力。全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
四是黨内監督。黨内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别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對高級幹部的要求、約束也是黨内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黨内監督還存在不少漏洞。比如,監督的系統性、經常性、有效性不夠,監督有盲區;監督一把手有效管用的辦法措施不多,有的領導幹部甚至脫離監督成為監督的“禁區”;對監督發現問題的糾正和整改剛性約束不足,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等等。這次的《條例》的修訂,進一步完善了黨内監督制度。
程美東在講到這一版的《準則》的特點時提到,這個準則一個重要的目的是防止黨内腐敗,保持黨的純潔性,防止黨内渙散。而1980年版的《準則》雖然也強調這一點,但是更多的是鼓勵一種敢想敢說敢做的氛圍,使我們黨能順應改革開放的大勢。今天改革開放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這個在黨内已經形成共識,但是新形勢下個别黨員安于享樂、理想信念淡薄、追權逐利、利欲熏心,所以這次的《準則》裡特别強調政治紀律,反對腐敗。這與我們當前面臨的形勢也有關系。兩個文件的出台在我黨曆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體現了我黨堅持從嚴治黨的決心。
(校報記者 王瑞)
孫代堯:曆史帶來榮耀,夢想照亮前方
十八屆六中全會是在中國共産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曆史節點,在全面深化改革、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為此,記者對beat365教授孫代堯進行了專訪。
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
作為一個有8800多萬名黨員、在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黨,黨的建設關系重大、牽動全局。“全面從嚴治黨,是這次全會的鮮明主題。”孫代堯從中國共産黨建設的邏輯講到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必要性。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今天最大的事情,就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要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就要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麼階段。孫代堯認為,中國共産黨不是一個選舉黨,也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執政黨,而是國家和人民的領導核心。這是中國最大的特色,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着眼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整體設計,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了部署,全面從嚴治黨,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方略的漸次展開、深度推進。加強和規範黨内政治生活、加強黨内監督,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也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
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内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和《中國共産黨黨内監督條例》,兩個文件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繼承和創新的有機統一,既深入總結了黨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繼承了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制度規定、發揚了黨的優良傳統,又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生動實踐,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進行了集納,并深入分析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直面當前黨内政治生活和黨内監督存在的突出問題,聚焦黨員領導幹部特别是高級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實現了黨内政治生活和黨内監督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内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關鍵是高級幹部特别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高級幹部特别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必以身作則,模範遵守黨章黨規,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率先垂範、以上率下,為全黨、全社會作出示範。
新的鬥争形勢下從黨内政治生活抓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曆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全黨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孫代堯認為,中國已進入“發展起來”的時期,出現了很多具有新的曆史特點的問題;要進行新的偉大鬥争,要應對風險、化解矛盾、避免各種“陷阱”,繼續赢得“考試”,黨就必須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就要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堅持從嚴治黨。“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内政治生活嚴起。黨内監督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證,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内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
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内政治生活,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黨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爐,讓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淬火成鋼。十八大以來,從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到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内政治生活氣象一新。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黨内政治生活仍失之于寬、松、軟,讓大熔爐變成了“冷竈台”。前段時間播出的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中,落馬者面對鏡頭剖析自己信念動搖、紀律松弛的問題,警示我們黨内政治生活必須常抓常嚴,防止政治灰塵和微生物污染、侵蝕黨的肌體。
孫代堯引用鄧小平的話總結到:“我們還有一個傳統,就是有一套健全的黨的生活制度。”嚴肅黨内政治生活,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建章立制、強化監督。從《中國共産黨問責條例》,到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再到此次的黨内政治生活若幹準則、黨内監督條例……近4年來,中央已經出台或修訂黨内法規50多部,超過現行150多部中央黨内法規的1/3。制度“籠子”一再紮緊,必将讓黨内政治生活更有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
緊密團結一個領導核心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人物,偉大的人物引領偉大的時代。”我們這樣的大國、大黨,要凝聚全黨、團結人民、戰勝挑戰、破浪前進,保證我們黨始終成為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力量,黨中央、全黨必須有一個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發展穩定、内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的成就,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偉大鬥争實踐中已經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
孫代堯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面貌煥然一新,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有黨中央這個堅強領導核心,有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作為黨的領導核心,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這次全會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牢固樹立核心意識,對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領導,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機遇、戰勝挑戰,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繼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更加紮實地把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萬衆一心、衆志成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校報記者 李澤宇)
《beat365校報》2016年11月1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