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院召開系列會議傳達學習落實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和有關文件精神
2016年12月7日-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後,beat365高度重視,先後召開專題學習會、座談會和全院教職工大會,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央、學校有關文件精神。
2016年12月8日晚,從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現場回到學校後,校黨委原書記朱善璐同志第一時間來到學院,向學院黨政班子成員和黨支部書記代表傳達會議精神,并對beat365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提出了殷切希望。校黨委常務副書記、紀委書記、學院院長于鴻君帶領學院黨政班子成員就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進行了研讨。
2016年12月22日下午,校黨委書記郝平同志到學院調研,就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發展等問題與學院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郝平同志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的綱領性文件,學校成立了專門小組負責此項工作的貫徹和落實。他希望學院抓住機遇,以此為契機,推動教學改革、隊伍建設、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采取雙學位等多種模式培養馬克思主義複合型人才,希望beat365在做好自身教學科研工作的同時,為學校的學科建設、思想政治工作作出貢獻。
2016年12月26日上午,學院在理科5号樓340會議室召開黨委擴大會,專題學習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學院黨委委員、教工和學生黨支部書記參加會議。會議由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主持。專題學習會上,孫蚌珠首先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介紹了朱善璐同志、郝平同志來學院調研座談的情況,她希望各位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帶頭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在日常工作、學習中起到表率作用,帶領全院廣大師生深入學習領會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執行院長孫熙國在分享學習體會時認為,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學院承擔着全校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的重大任務,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紮實搞好思政課教學改革,讓思想政治理論課始終冒着熱氣、帶着溫度。副院長宇文利談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但是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導思想的重申,更是對當今高等教育辦學方向與内在靈魂的規定。思想課教師應滿懷信心,把握機遇,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作出更大貢獻,讓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成為青年學生成長的科學指南。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郇慶治教授認為,要清醒認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和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思政工作的影響,擔當起思政課教師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的責任,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張會峰認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作為一線教師要牢記教育的本質,樹立全方位培養學生的意識。2013級博士生黨支部書記丁栩翔談道,畢業後班上大部分同學将選擇擔任思政課教師這一光榮的職業,“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作為博士生要刻苦學習、努力鑽研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教書育人打好堅實基礎。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強、馮雅新,教工黨支部書記聶志紅、林鋒,學生黨支部書記李東、金德楠、何懼也分别結合自身工作、學習情況談了學習體會。大家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關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自覺用講話精神指導學習和工作實踐。
在2016年12月30日召開的離退休教師座談會上,孫蚌珠向離退休老同志們傳達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并認真聽取大家對學院學習貫徹會議精神、加強學院尤其是思政課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2017年1月16日、3月3日兩次全院教職工大會上,孫蚌珠、孫熙國進一步傳達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宣部、中組部、教育部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的通知》和學校黨委印發的《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分解方案》(一),對學院在思政課教學、研究生培養、教師隊伍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學校精神進行了部署。
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的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中央、學校系列文件的出台,讓beat365師生深受鼓舞和鞭策。學院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為承擔思政課教育教學的主體,學院教師一定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學校關于加強思政課建設的精神紮紮實實地落實到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黨的建設等各項具體工作中,為把學院建設成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宣傳和人才培養的堅強陣地,讓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堂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