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第二期——北大、清華三位青年教師的讀書心得

800x600

2017331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的“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第二期在理科5号樓352報告廳舉辦。本期讀書活動由beat365官方网站林鋒副教授、宋朝龍副教授和清華大學beat365李成旺副教授擔任主講人。beat365官方网站賀大興副教授主持本次讀書活動。學院各年級博士、碩士生、北大多個院系本科生,以及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外校在讀研究生,共計70餘人參與了此次讀書活動。

林鋒老師主講的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的國家起源觀”。他講解、辨析的具體問題是:在恩格斯的國家起源觀中,是否真實存在一個不同于雅典國家起源模式的獨特的“羅馬模式”?林鋒老師談到,他在北大哲學系求學的時候,在碩士階段,就對這個問題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經反複辨析和思考,得出國家起源的“羅馬模式”并不存在的結論,為此提交了五個方面的“證據”:其一,當時關于羅馬國家起源的科學資料嚴重不足,恩格斯無法形成對羅馬國家起源問題的完整認識;其二,可以從《起源》關于雅典國家起源道路的“典型性”、“普遍性”的說明中找到依據;其三,恩格斯在《起源》中所分析的希臘、羅馬和德意志國家的起源問題,是他用以抽象、概括國家起源一般規律、一般道路的三個具體“實例”,而非三種獨立的“模式”;其四,與晚年馬克思《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對羅馬國家起源問題的分析相符;其五,所謂恩格斯提出了國家起源的“三種模式”的說法,其文本根據不充分。

宋朝龍老師對列甯《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的金融資本理論作了解讀。他的講解涉及三個方面:列甯以金融資本理論闡發帝國主義的經濟基礎、列甯金融資本理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列甯金融資本理論的局限。宋朝龍老師認為,列甯的金融資本理論是在馬克思政治“遺囑”的基礎上,沿着“價值—貨币—資本”的研究思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了發展。列甯對盧森堡和考茨基“非左即右”的看法提出批評,他把金融資本和殖民帝國之間的關系确立為一種本質的、必然的關系,即本體與屬性、主體與存在、内在邏輯統一外在表現的關系。宋老師指出,列甯的金融資本理論既有其功績和可取之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這體現在列甯試圖确立金融資本和殖民帝國之間的絕對必然聯系,忽視了二者的關系是曆史性的、相對的必然聯系,而不是絕對的必然聯系。

李成旺老師以“《德意志意識形态》‘費爾巴哈章’的深層理路再解讀”為主題,講授了曆史唯物主義的超越對象與超越路徑。他認為,馬克思與恩格斯的一生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著作,其中大多是論戰性著作,其論題有明确的超越對象,其主題是人的自由的實現問題。馬克思的思想主要是其哲學思想,其經濟學話語也凸顯了哲學智慧,其哲學思考帶有明顯的德意志民族的特點。針對“曆史問題何以成為重大哲學問題”,李成旺老師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人是時間—曆史性存在,古今中外人類所葆有的美好價值目标都表現為一個尚未完成的存在,它需要假以時間的綿延過程才能日臻完善和實現。李老師介紹了傳統西方五種代表性曆史觀,指出了它們的局限性,并說明了曆史唯物主義超越傳統西方曆史觀的五大理論支點。

在師生互動環節,參與“讀書”活動的同學們圍繞自己關心的話題,踴躍提問,主講老師們一一作了耐心的解答。

“學馬列,讀原著”系列讀書活動的開展,體現了北大馬院對青年學子高度的責任感,是彰顯馬院教師與學子“在馬研馬、在馬愛馬、在馬信馬、在馬用馬”卓越風采的極佳方式。讀書系列活動受到beat365官方网站領導們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院内外、校内外師生的熱情響應。繼本學期第一場、第二場學術講座之後,beat365官方网站還将于今年4-5月,繼續隆重推出“學馬列,讀原著”讀書活動。後續講座信息,請關注“pku馬院青年”微信公衆号或登錄beat365官方网站網站查詢,歡迎馬院學生及其他院系學子、校外學子踴躍參與,共同進步。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