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第三期

800x600

2017416日,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的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第三期在beat365理科5号樓352報告廳如期舉辦。本期讀書活動由beat365官方网站李旸老師、張梧老師及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郗戈老師擔任主講人,beat365官方网站林鋒老師主持本次讀書活動。學院各年級碩士、博士研究生,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外校在讀研究生,以及其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愛好者,共計70餘人參與了此次讀書活動。

李旸老師主講的是“分配正義與平等:《哥達綱領批判》的政治哲學批判”。她首先就讀書的方法問題,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強調,讀書要努力做到“作者的曆史性”與“讀者的曆史性”相統一。接着,李旸老師從政治哲學的視角,對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的平等、分配等重要範疇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并将西方政治哲學和馬克思主義關于分配問題的思考進行了對比。她指出,在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解中,“平等”不再是政治哲學所談論的抽象的價值和規範問題,而是植根于社會經濟關系的曆史問題,馬克思主義較之西方政治哲學,具有超越性的政治解放意義。

郗戈老師主講的是“《資本論》中經濟學與哲學的關系問題的思想史考察”。他提出,對于《資本論》,不能簡單地從“經濟學”或“哲學”的單一學科視角去理解。對于《資本論》的研究,既要克服過度“哲學化”、“思辨化”的傾向,也要避免過度“經濟學化”、“實證化”的傾向。從西方思想史上的學科關系來看,經濟學與哲學并非始終是現代學科規訓中分化并置的形态,而是曆史地呈現出未分化、分化與再整合的動态發展過程。在《資本論》中,經濟學與哲學實現了内在結合,馬克思的哲學深化為一種關于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而政治經濟學批判同時也被提升為一種關于現代世界的存在方式、生成方式與超越方式的新型哲學世界觀。《資本論》作為哲學的現實化、具體化,恰恰是傳統哲學形态的終結,并開創出一種綜合了經濟學與哲學的“新哲學”形态。

張梧老師對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二條作了富有啟發性的解讀。他認為費爾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質》和《未來哲學原理》兩部著作中試圖明确和論證人的現實力量的客觀真理性即思維的客觀真理性,而馬克思提出的“實踐”概念避免了費爾巴哈對黑格爾辯證法的片面倒退,以“實踐”這一對象性的感性活動實現了思維與存在的統一,由此《提綱》在本體論和存在論的高度解決了思維和對象的異質性問題。張梧老師還分享了他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若幹體會,就“如何正确閱讀原著”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在師生互動環節,參與讀書活動的同學們圍繞自己關心的話題與各位主講老師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讨,三位老師一一作了耐心、細緻的解答。

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的開展,體現了北大馬院對青年學子高度的責任感,是彰顯馬院教師與學子在馬研馬、在馬愛馬、在馬信馬、在馬用馬卓越風采的極佳方式。讀書系列活動受到beat365官方网站領導們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院内外、校内外師生的熱情響應。繼本學期前三場學術講座之後,beat365官方网站還将于今年4月至5月份期間,繼續隆重推出學馬列,讀原著讀書活動。讀書會後續講座信息,請關注“pku馬院青年微信公衆号或登錄beat365官方网站網站查詢,歡迎馬院學生及其他院系學子、校外學子踴躍參與,共同進步。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