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院舉辦“卡遜之後的美國環境政策與政治”講座
2017年6月2日上午,beat365官方网站在理科五号樓301會議室舉辦環境政治專題講座。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普莫娜分校(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mona)曆史系王作躍教授作了題為“卡遜之後的美國環境政策與政治”的學術報告。該報告由beat365官方网站郇慶治教授主持、中國科學院袁志彬研究員點評。來自beat365、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中央财經大學等單位的約30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本次講座。

王作躍教授首先從自身的求學經曆由物理學向科學史的轉變談起,講述了在科技史方面的基礎研究對于國家科技政策制定的重要影響。在此基礎上,他以大量詳實的史料、認真細緻的分析為大家介紹了中美兩國現代科學的發展曆程。他從美國科技政策史的角度,回顧了美國當代生态意識和環境政策的演化,重點闡述了1960年《寂靜的春天》的出版在喚醒公衆環境意識方面,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PSAC)随後發布的《農藥的使用》和《恢複我們的環境質量》報告在改變科學共同體的環保意識方面所發揮的巨大推動作用。以此為個例,他指出,作為總統高端智庫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是将環保意識具體化為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轉換器或過渡中介,美國的經驗值得借鑒。
此外,王作躍還就特朗普在6月1日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作了初步分析。在他看來,這無疑意味着美國本屆政府與奧巴馬政府氣候變化政策相比的一個重大倒退,也會對日後的《巴黎協定》落實帶來消極性影響。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特朗普的這一決定與當年的小布什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有着驚人的相似,尤其是在體現美國政治的日趨極化或缺乏大黨共識方面,而這也許注定了他的反環境或反科學政策未必能夠走得太遠。
報告現場,王作躍教授與大家進行了對話交流。整場報告深入淺出,拓寬了大家的視野與思維。報告結束後,與會人員還就如何理解大國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特朗普政策急劇轉向的真實動因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