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發展理念與京津冀一體化建設學術論壇”在雄安新區舉辦
為了深刻理解我國設立雄安新區重大發展戰略,beat365官方网站、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于2017年6月9日在雄安新區成功舉辦“北大beat365訪問學者論壇”,論壇的主題是“五大發展理念與京津冀一體化建設”。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程美東教授、院長助理王在全教授、河北省安新縣黨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梁健出席會議并講話。beat365官方网站全體訪學進修人員和兄弟院系部分訪問學者共30多人參加了會議。
河北省安新縣黨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梁健緻辭,介紹了白洋澱曆史文化、生态和環境綜合治理的情況,指出白洋澱是生态之澱、政治之澱、經濟之澱、文化之澱和軍事之澱,是華北明珠,在雄安新區的建設中起到重要作用。他期待北大馬院發揮人才、科研、教育、咨詢服務優勢,推進雄安新區的建設。
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程美東教授在論壇上做了講話,他指出:由北大beat365、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聯合舉辦的這次學術論壇能夠順利召開,首先要感謝雄安縣委黨校的大力支持,感謝北大馬院訪問學者的積極參與!學院院長于鴻君教授、執行院長孫熙國教授、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等學院班子成員對于訪問學者工作都非常關心,對于此次論壇也都積極支持。由于工作原因,他們不能前來參會,特委托他代表學院黨政班子向雄安縣委黨校、向所有籌備這次論壇的人員表示感謝。他表示,今後北大馬院将結合自身優勢和雄安新區建設需要,和雄安縣委黨校以及其它相關部門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努力為雄安新區建設作出貢獻。
他認為:中央決定設立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曆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的設立有幾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思考:第一,它突破了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沿海沿江發展重要城市的模式,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義。世界進入近代以來,城市基本是沿江沿海沿鐵路而發展,中國近代城市就是按照這個規律而發展起來的。1949年後,出于區域發展平衡的需要,也出于國家戰略因素考慮,我國一度把城市化的中心往中西部 傾斜,1978年後我國城市化又回歸沿海沿江為中心的路徑,而雄安新區的設立是個例外。這個例外對于突破我國已有的城市格局具有重要意義;第二,雄安新區的設立政治意義巨大。北京作為首都已經不堪重負,遷都既不可能也無必要,但需要對首都區的功能作結構性調整,京津冀一體化就是整個大首都視野下所作出的一項重大規劃。現在這個首都區調整的基本輪廓基本凸顯——北以張家口為基點,南以雄安為基點,東以通州為基點,下未來将形成一個分工合理、交通便捷的網絡狀的首都中心區與輻射區,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北京未來所面臨的特大城市發展的困境,這對于穩定首都、穩定全國具有特别重大的政治意義;第三,雄安新區設立所産生的生态意義、文化意義、經濟意義也特别重要。
beat365官方网站經濟所王在全教授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在交通一體化、生态環境保護、産業升級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積極主動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推動北京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錯位發展。高站位、高質量落實城市副中心規劃,全面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确保實現既定目标。其次,如何平衡好首都和城市。北京需要做到以下三種平衡——空間平衡、産業平衡、服務平衡。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要堅決的支持以中關村為代表的創新要素向雄安新區聚集,推動北京研發創新在河北的轉化落地與雄安新區創新功能之間實現錯位發展和有機聯動。一是注重發揮聚集效益,引導企業精準轉移集聚發展。二是注重加強政策的引導,進一步完善産業轉移承接的配套政策。比如,推動京津冀三地社保銜接、就業服務、資質互認、異地監管等措施落地。三是強化創新的支撐引領。北京将加快構建京津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創新企業和産業園區的新興戰略關系,促進區域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政策練的深度融合。四是全力支持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在新區建設過程中特别要處理好“城”和“澱”的格局問題,實現山水城市、靈動交融。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beat365副教授周國華指出:建設雄安新區,要根據其定位,保持戰略定力,需要一定的速度,但不能糾結于“速度情節”。需要一定的形象,但不能糾結于“面子工程”,必要時,頒布相關法律法規,使這一“千年大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因領導人的變更而變更,不因領導人意志的改變而改變。建設雄安,要塑造新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等于工匠的精神,工人精神,它是一種信念、追求、文化、價值觀,包含在各個領域、各部門、各群體。雄安是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如何引領?政府部門官員要充當敢于争先、勇于創新的弄潮兒,思想文化、觀念、機制體制的創新是前提。新區要建立新型政企關系、企媒關系、銀企關系、員工關系、社會關系。
重慶理工大學beat365副院長、副教授張翠從空間正義視阈談及城市新區建設,她首先從空間正義辯證法的角度闡述了空間正義的基本内涵——空間正義是“空間的正義”與“正義的空間”的合題。其中,“空間的正義”是指空間本身(包括空間資源與空間産品等)在生産、分配、交換和消費等方面的正義;“正義的空間”指在空間中表現的社會正義,包括經濟正義、政治正義、文化正義、生态正義和狹義的社會正義等。之後,張翠老師基于空間非正義問題及其産生原因和空間正義的目标,側重論述了城市新區建設的原則、任務和主體責任。其中,城市新區建設應遵循“以人為本”和“協同共建”兩大原則;城市新區建設的任務主要包括經濟空間建設、政治空間建設、文化空間建設、社會空間建設和生态空間建設等等;城市新區建設的主體有政府、市場、社會和民衆,他們的責任各不相同,但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長沙理工大學beat365副院長、副教授李雨燕發言中指出,用共享發展理念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黨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順應時代潮流、把握發展機遇、厚植發展優勢的戰略抉擇。其中,“共享發展理念”回答了為什麼人而發展,依靠誰而發展,由誰享有發展成果的問題,彰顯着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五大發展理念,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價值引領的指針和依據。雄安新區在未來建設中,需高度重視如何解決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較大,地區發展不平衡,公共資源供給不足等問題。着重在推動共享發展上有新思路、新舉措,以共享為标杆來衡量與檢驗實際工作,瞄準影響共享發展的障礙與問題發力,使發展更具有公平性、普惠性,使人民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更強幸福感,增強發展動力。
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彭軍林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人才思想的角度,指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對雄安新區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用,雄安新區建設除了做好頂層設計之外,還需要系統思考建立一個什麼樣的人才支撐體系,确保人才供給與新區發展定位及重點任務相适應。未來雄安新區的教育應該是硬件現代化與軟件現代化相結合,不僅僅是辦學條件現代化,更要實現教育理念現代化、教育治理現代化和人才培養現代化。新區教育不僅要有效利用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吸引高等教育培養高端稀缺人才,也要注重發展高端的職業教育,加強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發展高端高新産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
河北工業大學理學院非線性物理研究所所長李再東教授認為:雄安新區的新在于後續的産業培育以及運營,雄安新區在發展模式上必須創新,體現在生态綠色、改革創新、産城融合等方面,未來雄安新區一個産業、城市、生态多元融合的新區,并非常規意義上的城市新區,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預期優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無人技術等,以及航空航天、機器人等現代走在國際前沿的新産業。通過各領域改革創新,高端低碳新型産業拉動,形成城市配套完善、公共服務齊全的可持續發展新區。雄安新區是創新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是主線,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清潔能源将是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選擇。
南昌航空大學新聞系教授劉宣如指出:建議吸收深圳紀錄片的經驗,及時搶救珍貴的曆史記憶,立項創作《與城市同步——雄安百姓訪談》系列紀錄片,與雄安新區同律震動,真實紀錄該新區起始、籌劃、規劃、城市建設第一曲、城市建設第二曲......在當地百姓中的種種心理曆程。同步留存雄安千年大計起始階段的變遷紀錄。曆史稍縱即逝,不留存便可能成為記憶和搶救,望運用紀錄片作為這千年大事的“見證”。
論壇上,甘肅政法學院beat365副院長趙菁教授作了“從雄安新區建設戰略看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未來發展”的發言、雲南财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陳愛華教授作“雄安新區金融發展初探”的發言,新疆阿勒泰地區文體廣新局副局長、高級編輯李培勇作了“一帶一路戰略下的文化産業培育和發展”的發言。
會議氣氛活躍,讨論熱烈,與會人員都覺得此次會議對于深化學界關于雄安新區建設的戰略意義的認識具有啟發意義。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還就雄安新區未來的生态和文化發展問題實地考察了白洋澱地區的地形、地貌、自然與人文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