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理論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800x600
——beat3654名專家學者談學習“7.26”重要講話體會
孫蚌珠(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教授):
正确認識、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
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特别闡述了關于正确認識和把握形勢問題。一是強調了正确認識和把握形勢的重要性。指出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和準确判斷世情國情黨情。強調重視形勢分析,對形勢作出科學判斷,是為制定方針、描繪藍圖提供依據,也是為了使全黨同志特别是各級領導幹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二是指出了正确認識和把握形勢是我們取得進步的重要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中國共産黨90多年來能領導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勝利,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黨是一個始終保持戰略遠見、深邃把握國内外發展大勢的政黨。三是闡明了如何正确認識和分析形勢。指出分析國際國内形勢,既要看到成績和機遇,更要看到短闆、不足、困難和挑戰,看到形勢發展變化給我們帶來的風險,從最壞處着眼,作最充分的準備,朝最好的方向努力,争取達到最好的結果。
正确認識和把握形勢,要堅持唯物主義方法論,從曆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内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曆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更準确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認識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正确認識和把握形勢,要深刻認識到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從曆史與現實、世界與中國的分析比較中找準大勢,乘勢而為,促進“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實現。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認真學習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正确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并且教育和引導學生正确科學地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曆史發展和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必然性,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必然性;正确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認識時代責任和曆史使命,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
孫代堯(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教授):
實現偉大夢想的旗幟
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貫穿的一個主題,就是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一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确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弘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類文明發展大道上的産物,既有深厚的曆史淵源和文化積澱,又有廣泛的現實基礎,是确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着正确方向勝利前進的旗幟,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我國發展已經站到了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因此,要科學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正确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起來以後”的新曆史方位,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在推進實踐創新的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在理論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注重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統一起來,圍繞實現現代化和民族複興這一時代課題,形成了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創造性地發展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是我們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在當代中國,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曆史任務,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風險、阻力前所未有,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集體和全黨的核心至關重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 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程美東(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教授):
理論創新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實現重大進步的思想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明确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我們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赢得主動,要在新的偉大鬥争中赢得勝利,就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這個論斷既是對我們黨的整個曆史的生動概括,更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生動概括。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實現了一系列理論創新。一是提出了中國夢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實現中國夢需要“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成為凝聚全體中國人民的一句響亮口号,成為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指導思想。二是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一帶一路”倡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要思想和理念。這些重要思想和理念從社會發展戰略和經濟發展戰略上提出了新階段我們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重點和方向,屬于實現中國夢具體實施層面的問題。三是全面倡導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實現中國夢的文化基礎,從文化價值觀方面規設了實現中國夢所需要的13億中國人的精神内涵。四是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命題。這是實現中國夢的具體步驟和措施。五是提出了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一系列思想,諸如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軍隊各項建設首位、堅持用打仗标準推進軍事鬥争準備,等等。
這些偉大成果是我們黨的精神傳統不斷升華的結果,是十幾億中國人民勤勞奮鬥的結果,是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結果,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理論創新的結果。也正是有了這些理論創新,才保證了我們黨和國家事業得到朝氣蓬勃的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增添了強大動力。
宇文利(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教授):
立志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華章
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不僅回顧與梳理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工作,而且系統總結了黨領導全國人民所進行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總結了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一貫倡導和堅持的唯物辯證法,提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也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曆史方位、時代方位、實踐方位和發展大局上來思考。唯物論和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用之于治國理政的唯物辯證的方法論,是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集中體現,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哲學智慧和理論素養的表現。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國家哲學,是治黨治國治軍的根本價值觀和方法論,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頂層設計的思想理論法寶。全黨要高舉緊緊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根本主題,全社會要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和踐行,都需要學會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不僅存在于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也存在于人民群衆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
當今時代,由于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化的迅猛發展,思想多元、觀念多樣、價值多維、形勢多變,在不少領域甚至是在高校,馬克思主義學科學院建設都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和學術自信,努力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深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價值獨特性、學術生命力和話語表現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聲音清楚地講出來,把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準确地傳出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華章貢獻力量。
載《前線》雜志 2017年第8期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