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第十二期舉行
2017年12月12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的“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第十二期學術講座在理科5号樓352報告廳舉行。本期讀書活動的三位主講人分别是我院博士生導師史春風副教授、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王珍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路克利副教授。陳培永副教授擔任講座主持人。beat365官方网站碩士、博士研究生和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中央财經大學beat365、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其他兄弟院校及科研單位的師生,以及其他馬克思主義理論愛好者,共計40餘人參加了此次讀書活動。
史春風副教授主講的是“繼承、發展、創新——從《論十大關系》到中共十九大”。史老師以《論十大關系》中提出的十對矛盾關系為線索,為我們梳理了從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确立到中共十九大的中國社會發展演進曆程。她的講座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講解《論十大關系》的前五個關系,即在經濟建設方面的基本方針演變,包括:調整農、輕、重投資比例,發展農業、輕工業;平衡工業發展格局,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以支持内地工業;加強經濟建設以促進國防;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鞏固中央統一領導,擴大地方權力。第二部分闡釋《論十大關系》的後五個關系,即在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方面的發展,包括:反對大漢族主義,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和文化建設;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分清敵我,同時争取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黨内黨外都要分清是非;向外國學習,但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等。史老師從繼承、發展、創新三個維度對這十大關系1954到2017年的演變進行了闡述。從《論十大關系》到中共十九大政治報告,史老師的解讀和闡發為我們提供了曆史與現實的雙重視野,啟迪我們運用矛盾觀點和辯證方法來分析現實問題。
王珍教授的主講題目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中的宗教問題”。王老師認為,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初,有兩種相對應的思想,一是唯心主義,一是舊唯物主義。而唯心主義在當時的主要表現,有表現為哲學的,比如唯心主義哲學,尤其是黑格爾哲學以及部分青年黑格爾派哲學;也有表現為宗教的,比如宗教有神論。當然馬克思有時候也會把它們聯系在一起進行反思和批判。站在時代的高度,對二者的反思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産生的重要思想理論背景。王老師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一定要讀、甚至要反複讀馬列原典,并且沿着馬克思主義思考的線索,對黑格爾和康德等哲學理路進行追溯性反思,一方面需要努力理解馬克思主義在傳統的基礎上堅持了什麼,為什麼;另一方面還要努力理解它反對了什麼,為什麼。理論理解現實,乃是為了改造現實。在此基礎上,王老師認為我們需要從中國的傳統和現實出發,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要汲取世界文明的積極因素,建設中華民族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路克利副教授主講的題目是“中共引領世界中共學成為世界顯學”。路老師觀點鮮明地構建了中共學的基本框架、關鍵範疇和理論體系,主要從四個方面依次展開他的主講内容:一是中共和中特主義成為世界引領和時代引領,主要表現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GDP躍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發展起到強大的引擎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誕生,不但标志着中國從近代以來學習追随外來思想到引領人類思想發展的重大曆史性轉變,而且為世界貢獻出了許多重大的新觀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共和中特主義國際話語權空前提高;十九大報告中共的天下情懷日益彰顯。二是中共學成為世界顯學和時代顯學,他指出,中共學是系統化、整體性地研究中國共産黨的黨學,是一門有百年曆史的大學問,是揭示中共成功密碼之學;黨的領導是中特主義最本質特征、最大優勢,如今中共學日益成為模範之學、時代顯學和世界顯學。三是中共學主要研究的問題,包括:如何描述中共現象,如何解讀中共奇迹密碼,為人類發展、全球之治找到大道;中共成為世界引領,該向世界講什麼、面向全世界舉什麼旗、引領世界走什麼路;如何描述中共研究現象,找到合适的研究範式;其地位如何以及為什麼要建立中共學等。四是路老師還闡述了學界近年來研究中共學方面的論著日漸增多的現象,這為中共學成為世界顯學描繪了美好光明的前景。

現場聽衆積極參與了互動環節,就講座所涉及的内容進行了提問,三位主講人及主持人陳培永副教授針對聽衆的問題一一作了回應和解答。
“學馬列,讀原著”系列讀書活動的開展,體現了beat365官方网站對青年學子的高度責任感和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強烈使命感,是彰顯馬院師生“在馬研馬、在馬愛馬、在馬信馬、在馬用馬”卓越風采的重要平台。讀書系列活動受到beat365官方网站領導們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院内外、校内外師生的熱情響應,這是我們繼續努力辦好讀書系列活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北大馬院還将繼續推出“學馬列,讀原著”讀書活動。後續講座信息,請關注beat365官方网站官方網站的通知或關注beat365官方网站的微信公衆号“PKU馬院”。歡迎北大馬院學生及其他院系學子、校外學子踴躍參與,共同進步!
(張懿供稿,黃敏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