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第十期

 

20171117日,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的“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第十期學術講座在理科5号樓352報告廳舉辦。本期讀書活動的三位主講人分别是我院宋朝龍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趙玉蘭副教授、北京師範大學beat365楊增岽副教授。陳培永副教授擔任講座主持人。來自beat365、在京兄弟院校及科研單位的師生,以及其他馬克思主義理論愛好者,共60餘人參加了此次讀書活動。

   楊增岽老師主講的是:“國外社會生态理論研究進展及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啟示”。楊老師給我們展示了“生态”一詞在各領域的廣泛運用進而形成交叉邊緣學科的曆程,例如“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會生态”等等。他講述了自己關注教育生态問題的緣由,随後介紹了國内外學者在教育生态研究方面的整體現狀、主要成果及核心觀點。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楊老師介紹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主要涉及的四部分内容,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突出“生态”問題的原因,今後研究的着力點,他對生态問題研究的“本體論”“方法論”“價值論”三個維度等。

趙玉蘭老師主講的則是“論《德意志意識形态》的著作與季刊之争”。趙老師指出,《德意志意識形态》是唯物史觀的誕生地,它與《共産黨宣言》、《資本論》等著作一直被視為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但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随着MEGA2III/1卷和第III/2卷(收錄1848年前馬克思、恩格斯之間以及二者同他人的通信)的出版,國際學界在《德意志意識形态》的性質判定上出現了新的聲音。一些學者認為,《德意志意識形态》并不是一部著作,而是一部季刊。她認為,盡管在1845-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确實存在出版一部季刊的計劃,但這份季刊并不能同《德意志意識形态》劃上等号。毋甯說,季刊隻是《德意志意識形态》的出版所采取的外殼和形式。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後來的表述以及對《德意志意識形态》自身的内容和結構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德意志意識形态》是一部著作,而非季刊。

   宋朝龍老師主講的題目是:“《資本論》第二版跋中關于辯證法的論述導讀”。宋老師首先同大家一起重溫了《資本論》中馬克思關于辯證法的論述,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馬克思的辯證法與黑格爾辯證法究竟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别?他以《精神現象學》中黑格爾的辯證法為例,講解了黑格爾絕對概念的發展邏輯,即絕對概念經過意識、自我意識、理性、精神、宗教,最後達到絕對知識的發展路徑,還談論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内核及其神秘性、保守性和非批判的實證主義性質,并從與黑格爾辯證法的本質區别中,說明了《資本論》中的辯證法的唯物主義屬性、批判性和革命性。

現場聽衆積極參與了互動,就講座所涉話題進行了提問。三位主講教師對聽衆的問題一一作了回應和解答。

“學馬列,讀原著”系列讀書活動的開展,體現了北大馬院對青年學子高度的責任感,是彰顯馬院師生“在馬研馬、在馬愛馬、在馬信馬、在馬用馬”卓越風采的極佳方式。讀書系列活動受到beat365官方网站領導們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院内外、校内外師生的熱情響應,這是我們繼續努力辦好讀書會講座源源不斷的動力。繼本次學術講座後,beat365官方网站還将于今年11-12月,繼續推出“學馬列,讀原著”讀書活動。後續講座信息,請關注beat365官方网站官方網站的通知。歡迎北大馬院學生及其他院系學子、校外學子踴躍參與,共同進步。

 

(趙立凱供稿,韓绮顔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