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教之興 樂師之道——記beat365官方网站宇文利教授

銳意改革打造精品課程
從2008年開始,宇文利主持國家級精品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并于2013年使其成功轉型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這門課是beat365的“品牌課”,也是頗受學生歡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宇文利認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突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屬性,突顯理論性,實現其價值導向是教育教學的目标所在。多年來,他立足解決學生的“價值困惑”“思想迷茫”和“教育麻痹”,堅持“内容第一”,通過調研掌握學生實際思想狀況和思想困惑,采取體驗式、參與式、研究式、讨論式的方法組織課程教學,重點解決學生在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方面存在的思想疑惑和在國家、社會和個人發展上的理論困惑。在課程講授中,他引用廣泛的材料,用開闊的學術視野帶給學生以知識、理論和價值享受,他側重由知識到方法、由思維到思想、由情操、價值觀到人格的引渡與轉變,注重教好書,更注重育好人。他授課的信息量大、視野開闊、方法感和啟發性突出、學生受益感高,很多學生都願意選擇到他的課堂聽課。學生說:“聽宇文利老師的課很享受,不僅思路視野大開,體會到了北大教授的學識魅力,也感受到了老師的人格魅力,激發了我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
參與式教學和體驗式教學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比較普遍運用的教學方法,但如何讓學生深度參與增加獲得感是難點。宇文利帶領團隊嘗試通過多種實踐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用設置課題帶動學生與研究和思考問題,用導讀馬克思主義理論經典的方法提升學生的理論感和思考力。從2010年起,他帶領創辦了每年一度全校範圍的“思修課程辯論賽”,把原來的讨論課升級為辯論課,同時加強引導和總結,讓學生在讨論中思考,在辯論中澄清,在交流中提升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辯論賽越來越成熟和完善,已經成為北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第一品牌,相關内容被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和“理論熱點面對面”節目專題報道,也被《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刊登;2016年“思修課程辯論賽”成功舉辦了第六屆,并在其他幾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也開花結果,采用的形式不斷與時俱進,并與現代網絡技術實現了有機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都說,在北大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最期待的是老師精彩的講授和期中的辯論賽表演。
宇文利教授和他帶領的團隊把教育教學在空間上和時間上不斷拓展,先後開辦了“成長的煩惱”主題課程沙龍、創辦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咨詢工作坊”、舉辦學期制的“讨論課展示大賽”、“網上思政論壇”,組織建立了“思政課程微信群”和beat365教學微信公衆号。編輯印刷了數十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青春紀念冊》《思政課意見建議集》等。他全心投入,銳意改革,精心安排,使得這門課程深受學生歡迎,也産生了廣泛的影響。其做法和經驗被人民網、光明網、《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beat365校報》和《現代教育報》刊登和宣傳推廣。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積極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取得實際效果的同時,宇文利所主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科研項目也獲得了優異成績。2014年,他主持的beat365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項目“beat365思修課實踐教學探索與建設”獲得了beat365教學一等獎和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潛心研究學術成果突出
宇文利認為,始終強調教學和科研密不可分,認為教學必須以學術研究為基礎,學術研究必須以教學為導向。隻有這樣,教學和科研兩者才能互補互促互益,才都能獲得旺盛不竭的生命力。因此,他努力進行學術研究,并善于從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作為科學研究的課題。近年來,他先後主持和參與完成了3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研究,1項教育部重大項目,4項教育部委托項目、應急項目和專項任務項目,2016年他又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承擔了1項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項目“高校青年師生思想政治狀況跟蹤研究”,主持了1項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高校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宇文利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與教學關系、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問題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問題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并在學界産生了一定影響。他先後出版了3部專著,主編了4部著作,合著3部,譯著3部,發表論文160餘篇,其中直接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論文近20篇,多數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被廣泛引用。他參與撰寫的理論著作《中國精神》獲得首屆國家通俗理論讀物獎,個人被譽為“有突出貢獻作者”。他出版的《中國人的價值觀》被列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和“中華文化外譯項目”,作為“認識中國、了解中國”書系之一被翻譯為英語和日語在國外出版發行,産生了國際影響;2013—2016年,他連續在國外大學學報和歐洲名刊《Terra Economica》上發表3篇關于政治教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論文。其中,他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直接命題“民族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為題的研究分别獲得beat365第十一屆、十二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得到北京市社科理論著作基金資助和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榮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和教育部第七屆高校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在團隊建設和服務社會中甘于奉獻
作為教研室主任、研究所所長和學院主管教學副院長,他始終牢記使命,積極擔負組織和建設優秀教學團隊的責任,發揮帶頭示範作用。近年來,宇文利參與推動了學院建立研讨、備課、課程講座等制度,以保持常态教學與科研交流;他關心青年教師的進步,通過組織和鼓勵青年教師參加教學比賽提升教學水平,以賽促教,2016年兩位青年教師分别獲得被北京市思政微課比賽一等獎和三等獎。
近年來,beat365教學團隊中有多人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團隊中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2人,北京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3人;團隊有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改革項目和“擇優推廣計劃”項目2人,其中,教改項目“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多維立體化教學體系”在結項中被評為優秀。
宇文利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輻射力和影響作用,努力提高社會影響力和服務國家發展、服務社會建設的能力。在完成崗位職責外,他積極參與了大量社會服務工作,受聘擔任中組部黨建研究會特約研究員、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特約研究員、中國人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理事,入選教育部“思政傑青”、北京市“百人工程”成員;經beat365組織部門推薦擔任遵義幹部學院等黨校和大學的兼職教授,為全國和地方思想理論宣傳教育和思想文化建設提供理論咨詢和智力支持;參與中宣部理論局、北京市委宣傳部組織的理論研讨、課題研究,協助撰寫理論熱點和輿情調查報告,參與業務書稿、政論電視片撰稿,多次接受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人民網、光明網、中國青年網的理論訪談,以理論、學術和知識的正向力量服務于理論界,服務于社會大衆,服務于國家發展和社會建設。
責任編輯:陳 娟
轉自:思想理論教育導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