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理論引領 關心學生成長——beat365官方网站張會峰老師參加北京市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

9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慶祝教師節暨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共同迎接、慶祝第33個教師節。市委書記蔡奇,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吉甯,市委副書記景俊海,市委教工委書記林克慶,市委秘書長崔述強,市政府副市長王甯,市人大副主任楊藝文,市政協副主席葛劍平等市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座談會。陳吉甯同志主持會議。

今年共有625名教師被授予“北京市優秀教師”稱号。beat365共有15名教師獲此殊榮,數量位居首都高校之首。80餘名優秀教師代表列席了本次座談會。來自幼兒園、小學、中學和高校不同教育階段的7位優秀教師代表在座談會上做了發言。beat365官方网站張會峰副教授作為發言代表之一,在座談會上做了題為“關注理論引領,關心學生成長”的發言。


張會峰發言實錄: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曾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思政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身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思政課教師,應當準确把握學生的思想困惑,勇于應對各種錯誤思潮,善于破解關鍵理論問題。理論隻有徹底,才能說服人。理不屈則詞不窮,一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理論研究應當深入,課堂講授應當淺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邏輯,化繁為簡,打通理論灌輸的最後一公裡。舉個例子來說,在講授依法治國專題時,我經常會遇到關于“黨大還是法大”的追問。單從形式邏輯上看,這确實是個兩頭堵的诘問,如果回答黨大,那麼依法治國的權威從何說起?如果回答法大,那黨的領導地位又如何體現?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黨大還是法大’是一個政治陷阱,是一個僞命題。對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含糊其辭、語焉不詳,要明确予以回答。”那麼到底該怎麼回答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跳出上述形式邏輯的圈套。“黨大還是法大”的追問,在理論預設上混淆了立法與守法兩個層面的問題,混淆了黨集體與黨員個人兩者的界限。法律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黨領導人民制定出來的,先有政黨和人民,後有法律,各國皆同此理,因此在立法層面上,說成黨先法後,在邏輯上也沒什麼毛病。但是法律一旦生成之後,在執法司法守法層面,黨和人民、尤其是具體到每個黨員和每一個人,都要服從法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這兩個層面的問題,并不矛盾。說得再通俗一點,法就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君子協定,先有君子,後有協定,沒有好的君子,就沒有好的協定;然而協定訂立之後,君子必須遵守協定,否則就不是君子了。君子和協定,都重要,這是并行不悖的邏輯,這就是黨和法的關系。理不在多,而在于講活、講透,小邏輯解決大問題。講授過程中,不但要給學生知識上的引領,還要給他們思維上的啟迪,讓他們對固有偏見重新思考,撥亂反正,增強他們對我國制度的認同與熱愛。

    
思政課教師,不僅要解決學生的理論困惑,還要切實關心學生的成長,幫助他們一同思考和解決成長成才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為了彌補大班教學中師生互動不足、學生參與不夠的缺陷,北大的思政課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在大班教學之外,我們安排了思政課教師定期訪談時間,接待前來咨詢和探讨問題的學生,幫助他們答疑解惑,了解他們所思所想。我們還定期組織思政課主題辯論賽、課件大賽、成長沙龍等活動,主題涉及理想、青春、愛國主義及社會熱點問題。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聚焦問題,指引方向,引導他們錘煉品格,心系祖國,引領他們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市委書記蔡奇同志向廣大教師提出三點希望:

    
市委書記蔡奇同志聽取了大家的發言,對各位老師的工作給予了肯定。他向全市教育工作者緻以崇高敬意和節日問候,并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他向廣大教師提出三點希望:

    
第一、要踐行立德樹人的使命
    
每位老師都要時刻牢記立德樹人的神聖使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教書育人的每一個細節,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第二、要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老師們要把提高教學質量當作立身之本,要有“本領恐慌”,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拓寬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

    
第三、要勇于推動改革創新
廣大教師要結合自身崗位,積極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建言獻策。他勉勵廣大教師積極适應當代教育不斷向前進步的需求,為推動首都教育事業發展,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