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舉辦“消除貧困與實現全面小康的中國道路”國際學術研讨會

20161022-23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beat365中國道路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beat36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衆化與國際傳播協同創新中心、beat36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院)聯合舉辦的“消除貧困與實現全面小康的中國道路”小型高層國際學術研讨會在beat365官方网站舉行。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奧地利等國家的12名國際學者和來自beat365、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武漢大學等單位的15位中國學者參加會議并發言。

參會專家學者結合“十三五”規劃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标以及中國政府近些年來在扶貧減困工作方面的做法、措施、成效和任務進行了熱烈讨論。會議就以下分議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論:一是改革開放以來消除貧困問題的中國道路,二是目标2020:共同富裕與全面小康,三是當代世界發展圖景中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态勢和減貧行動,四是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與社會全面進步問題,五是全面深化改革與中國消除貧困道路的創新。

 

beat365黨委常務副書記、beat365院長于鴻君教授從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兩個階段的角度探讨了貧困問題。他認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被稱為經濟增長的奇迹,舉世公認。但仔細分析數據,建國後前30年,也取得巨大成就,也是奇迹。于鴻君教授從經濟增長、工業發展、人均壽命、醫療衛生、水利建設、教育等角度介紹了中國在1949-1978年的巨大發展,認為不能割裂改革前後的曆史,要充分研究前30年的積累對近30年發展、脫貧方面的貢獻。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beat365中國道路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beat36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顧海良教授作了關于中國教育扶貧的發言。他認為,教育的落後是地區貧困的一個根源。中國貧困地區要解決四個問題:一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使得我們的貧困地區教育能夠有一個基本保證;第二是辦學條件,整個義務教育發展中間,辦學條件的落後是其中主要原因,一個是學校校舍的落後,還有教師師資的落後;第三,啟動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第四、發展職業教育。

原蘇共中央委員、俄羅斯教育部長顧問、莫斯科國立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beat365官方网站客座教授亞曆山大·布茲加林教授在發言中指出,每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中國的人口規模非常龐大,中國減貧的成功對于其他國家大有益處。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中國及全世界的反貧困都能發揮作用。因為馬克思主義不僅僅是一種理論,還提供了一種社會發展機制和社會關系新模式,涉及人格培養、人際關系、意識形态等方面。當前流行的消費主義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經濟發展受金錢驅動,人們最終會被機械化大生産取代,被儀式化和符号化。消除貧困,不僅僅是發展一個消費性社會,還要為人人提供平等的機會,特别是平等的教育和醫療。

 

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司長蘇國霞研究員介紹了自己對扶貧問題的思考。她認為:第一、消除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底線目标;第二、基于中國的現實,我們現在貧困标準是每人日均2.3美元,未來應該采用3.1美元的标準;第三、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是消除絕對貧困的重要途徑。目前全國已經開展貧困戶建檔立卡,扶貧小額信貸、扶貧再貸款、異地扶貧搬遷等産品已陸續實施。

 


beat365官方网站執行院長孫熙國教授在發言中指出,就曆史格局和世界範圍的情況看,消除貧困的根本途徑是消滅私有制。他結合馬克思恩格斯在經典著作中的觀點深刻剖析了造成貧困的根源及解決路徑。他認為,在私有制下,雖然工人創造的價值增加、工人工資增加,但工人相對貧困的狀态會越來越嚴重。因此,我們應該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經濟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關鍵是堅持社會主義,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beat365黨委書記、副院長孫蚌珠教授從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目标和中國模式的角度探讨了中國消除貧困的特點。beat365學術委員會主任、副院長孫代堯教授從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視角探讨了貧困與反貧困的曆史、理論,并對中國反貧困的實踐提供了路徑思考。此外,beat365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政治學教授王浦劬,beat365經濟學院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系主任、經濟學教授曹和平,經濟學與管理學部副主任、beat365經濟學院教授平新喬,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副主任、社會學教授吳忠民,武漢大學經濟學教授簡新華,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地緣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艾倫·弗裡曼、拉迪卡·德賽,英國南威爾士大學教育學教授、英國社會科學與皇家藝術學會院士大衛·特納,世界比較教育學會秘書長勞倫·米紮克等學者,都結合自己的專業領域就中國消除貧困的理論和實踐作了發言。其中,美國匹茲堡杜肯大學教授、beat365人文講席教授湯姆·洛克摩爾從哲學的角度分析了消除貧困的議題。他在發言中強調,單純從每人日均1美元等量化指标上消除貧困是不夠的,還必須考慮人的社會需要。在中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如何實現個人價值,才是最基本的價值。

 

顧海良教授在對會議的總結中提出,貧困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要特别注意5個問題: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就業問題、生态環境問題、中國共産黨自身的廉潔和消除政治上的腐敗問題、防止民粹主義幹擾的問題。為此,未來5年是将是扶貧減困的攻堅階段,我們的學術應當在理論上為中國消除貧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貢獻智慧。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