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羅夫:俄羅斯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

20161019日晚,俄羅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布羅夫教授應beat365官方网站邀請訪問我院,并作了“俄羅斯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的講座。布羅夫教授曾于上世紀50年代在我國讀書,師從著名哲學家侯外廬先生和任繼愈先生,從事中國哲學和中國問題研究超過60年,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史、當代中國政治思想方面和中國改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等,出版專著和發表論文250多種,其中許多被譯為中文。同時,布羅夫教授在蘇聯和俄羅斯翻譯出版了30多位中國作者的著作,并曾榮獲我國政府頒發的中蘇友誼獎章。

布羅夫教授首先講解了當前俄羅斯學者對毛澤東時代和鄧小平時代的多方位評價,分析了鄧小平對毛澤東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他認為,鄧小平改變了毛澤東時代社會主義的封閉性和狹窄性特征,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多的公開性和開放性特征。鄧小平理論抛棄了帶有空想色彩的社會主義,更加突出社會主義的民族性和社會性,找到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的可行路徑,是對毛澤東時代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繼承、發展和創新。其次,布羅夫教授分析了鄧小平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貢獻并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經驗,即多種經濟成分的并存,實行社會主義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并保留重要的生産部門國有化;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強宏觀調控,超越了蘇聯的“新經濟政策”;視知識分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緩和了階級鬥争;實行對外開放,學習外國成功經驗,引進外國專家和科學技術;采取漸進式改革策略,從試點地區改革到全方位的改革;逐步推進政治改革,保留并加強共産黨對社會意識形态的引領作用。最後,布羅夫教授探讨了中國的經驗是否具有世界性意義的問題,他認為中國經驗具有世界性的意義,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國家具有較大借鑒意義,但同時不同國家也要考慮社會主義建設的民族性。他建議中國學者系統總結中國經驗,為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經驗。

本次講座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宇文利教授主持,來自院内外的師生和訪問學者聽取了講座。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