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beat365健康發展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核心要點:

 ■習近平總書記5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beat365、報刊網絡理論宣傳等思想理論工作平台的作用,深化拓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這一重要論述,為推進思想理論工作“四大平台”建設指明了努力方向。

■我國高校為什麼要辦beat365?這一問題是和我們辦什麼樣的教育、辦什麼樣的大學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我國要辦社會主義教育、社會主義大學,就必須辦好beat365。否則,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完全是一句空話。

■高校馬院是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的搖籃,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幹渠道。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就要切實發揮馬院在理論人才培養上的基礎作用,把馬院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育、宣傳和人才培養的堅強陣地。

■貼近實際,就是要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環境,不講空話套話;貼近生活,就是要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富于生活氣息,能夠解決生活中出現的思想困惑;貼近學生,就是要從學生的個體特質和發展需求出發,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富于親和力,體現人文關懷。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5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beat365、報刊網絡理論宣傳等思想理論工作平台的作用,深化拓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這一重要論述,為推進思想理論工作“四大平台”建設指明了努力方向。高校beat365(以下簡稱馬院) 是思想理論工作“四大平台”之一。搞好馬院建設,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培養忠誠于黨的理論研究和宣傳事業的青年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在新形勢新任務面前,如何更好地促進馬院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我們特邀請三所大學的beat365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的看法。

 

堅持馬院姓“馬”

武漢大學beat365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别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标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者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隊伍中一支重要力量,高校beat365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建設好高校馬院,關鍵在于堅持馬院姓“馬”。

一、姓“馬”是馬院的根本原則

高校馬院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特别是資本主義發生、發展以及必然為社會主義所替代的規律性,具有無可辯駁的科學性;它是指導無産階級和廣大人民群衆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終解放全人類的思想武器,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态性。科學性和意識形态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最為根本的特性。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性決定了馬院的根本特性。建設馬院,必須遵循政治性與學術性的統一,把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用科學和學術的力量回應意識形态要求,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宣傳、教育工作。馬院承擔的特殊任務和使命,決定了馬院的性質和建院的重點,體現了馬院建設與其他普通學院建設的區别。因此,姓“馬”是馬院建設的根本原則。

二、馬院發揮了姓“馬”的作用

高校建立馬院,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馬院一經産生,就亮出了姓“馬”的旗幟,喊出了“高舉一面旗幟、凝聚一支隊伍、建設一個學科、開好一類課程”“在馬信馬、在馬學馬、在馬研馬、在馬講馬、在馬用馬”等口号。馬院在發展過程中,始終把姓“馬”作為根本原則,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教育、構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地、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支撐、凝聚高素質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推出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成果以及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在體現高校正确政治方向和立德樹人的宗旨等方面,發揮了姓“馬”的作用。

三、旗幟鮮明地堅持馬院姓“馬”

進一步認識新形勢下馬院建設的重大意義。從馬院承擔的特殊任務和使命看,馬院建設并不僅僅是單個學院的内部建設問題,也不簡單是大學校内學院建設的局部問題。建好馬院,事關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事關黨的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态工作的全局,事關馬克思主義事業薪火相傳的重大戰略問題。因此,要從黨的意識形态建設大局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馬院建設的意義,提升建設高水平馬院的自信。

理直氣壯地開展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活動。馬院必須堅持正确政治方向,堅持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把姓“馬”原則貫穿于辦院全過程,敢于回應各種意識形态挑戰,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以實際行動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在涉及意識形态建設方面,馬院不能走中間道路,不能做所謂“開明紳士”。

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導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幹渠道,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辦好馬院的“重中之重”。堅持馬院姓“馬”,就必須把教材編好,把課上好,把教師隊伍建設好。

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航作用。馬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依托單位。堅持馬院姓“馬”,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好。既要建設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自身,也要建設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群,還要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作用。

積極為馬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堅持馬院姓“馬”,建好馬院,需要一定的政策條件保障。要改善對馬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價體系,使得思想政治課在高校考核評價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出來,讓馬院的建設和貢獻得到合理評價。要适當提高馬院教師待遇,讓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工作者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讓馬院教師感受到承擔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教育和意識形态建設特殊任務的崇高感、榮譽感、成就感。

 

建設研究高地

beat365官方网站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号召:“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是高等學校義不容辭的職責,其中馬院理當走在前列。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号召,高校馬院就要切實擔負起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地的重要職責和使命。

一、明确馬院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的職責與使命

我國高校為什麼要辦beat365?這一問題是和我們辦什麼樣的教育、辦什麼樣的大學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我國要辦社會主義教育、社會主義大學,就必須辦好beat365。否則,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完全是一句空話。社會主義大學如果不學習、不研究、不宣傳馬克思主義,不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武裝師生頭腦,不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高校的教學、科研以及各項工作,不切實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引領作用,就不能叫作社會主義大學。

我們要辦什麼樣的馬院?beat365有三項基本職能:一是聚焦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二是圍繞黨和政府重大部署、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宣傳;三是根據黨和國家需要,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這三方面的職責和使命決定了馬院是高校中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馬院辦得好不好,就要看這三方面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做得怎麼樣。

怎樣才能辦好馬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是馬院賴以立身的基礎和根本,教育教學是理論研究的歸宿和目的。隻有把理論研究工作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為此,要了解和研究中國的實際和問題,了解和研究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要把研究和教學落腳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腳于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這是高校馬院的重要使命。

二、正視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地面臨的問題

當前,高校馬院這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主陣地,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首先,一些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缺乏問題意識,脫離實際,無病呻吟,理論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一些理論看起來花裡胡哨,表面上很熱鬧,但是,中看不中用,根本原因是對社會實踐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缺乏足夠的闡釋力。

其次,從社會大環境上看,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抱有成見,覺得馬克思主義僅僅是意識形态,不是科學,不值得研究。

第三,馬院教師隊伍建設也存在不适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狀況。比如教師理論研究和學術創新的手段和成果不夠多,有效整合高校相關學科資源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力度不夠等。

針對以上問題,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提出的要求,把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始終放在首位,以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為核心,最終落實到怎麼用上來,緻力于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以及教材體系、教學體系、評價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三、充分發揮馬院在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地中的作用

建設理論研究高地,馬院應切實發揮好主陣地作用。

首先,應當在理論創新上下功夫。所謂理論創新,說到底就是要求我們回答時代的問題,完成時代的任務,從當代實踐的“特殊”中發現“普遍”(“理”),從當代實踐的“個别”中提升出“一般”(“道”),即所謂“即事見理”“即器見道”,實現“下學上達”。實現和完成這樣的理論創新,需要我們做到“三不”,即不回避問題、不繞圈子、不無病呻吟。理論研究一定要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和實踐導向,注重回答青年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防止空對空、兩張皮。

其次,應當把研究和闡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馬院既要深入學習和研究宣傳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作家的思想,更要深入學習和研究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主要内容的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運用這些理論認真思考和研究當代中國的實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因應之道。

第三,要在“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航計劃”中發揮重要作用。馬院要積極推動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建設和發展,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和教學。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實實在在的内容的。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要求我們在教學和研究工作中、在想問題做事情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站在黨的立場上,站在最廣大人民群衆的立場上,作出推動人類進步、社會發展、保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應有貢獻。

最後,理論研究應增強服務意識和看齊意識。馬院的理論研究應聚焦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聚焦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聚焦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反映國内外重要思想理論動态,為黨和國家提出有價值的對策建議,服務于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當今世界範圍内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的新的曆史時期,馬院的理論研究必須把握好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一定盤星,增強看齊意識,在多元中不迷失方向,不失去主心骨;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保持清醒頭腦,堅持黨性原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向黨中央看齊,确保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決策部署來進行。

 

着力培養人才

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從人抓起,久久為功”,“要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構築學生、學術、學科一體的綜合發展體系”。高校馬院是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的搖籃,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幹渠道。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就要切實發揮馬院在理論人才培養上的基礎作用,把馬院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育、宣傳和人才培養的堅強陣地。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中的科學導向、價值導向和實踐導向

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科學性、價值性和實踐性等重要特點,這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必須堅持科學導向、價值導向和實踐導向,幫助學生追求至真至善。馬克思說過,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體系,它反映了世界發展特别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堅持科學導向,講清科學道理,抓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反映的“事物的根本”,即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的力量打動和說服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不同于其他課程的一個顯著特點就在于它的價值導向。教書育人的使命要求教育者在教學中必須堅持正确的價值導向,幫助青年學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馬克思主義理論課鮮明的實踐導向,要求我們走出小課堂,融進社會實踐大課堂。既不能脫離實踐從理論到理論,也不能僅僅關在教室裡講“實踐”,而要創造機會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把所學的東西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二、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培養原則

這是多年來我國高校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方面積累的一條重要經驗。貼近實際,就是要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環境,不講空話套話;貼近生活,就是要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富于生活氣息,能夠解決生活中出現的思想困惑;貼近學生,就是要從學生的個體特質和發展需求出發,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富于親和力,體現人文關懷。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的根本保證。

要體現“三貼近”的培養原則,還必須努力把科研話語轉換為教學話語。教學和科研是緊密聯系、相互支撐的,但教學畢竟存在着不同于科學研究的特殊規律。我們通常說要做到科學研究成果向教學成果的轉化,就是指科研要為教學服務,通過科研來促進教學。實踐證明,把學術研究的語言、理論文本的語言和教材語言簡單地直接搬到課堂上,教學效果不會理想。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自覺地使學術話語向大衆話語轉化,使理論文本的話語向符合教學傳播的課堂話語轉化。

三、探索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和實踐教學良性互動的教學模式

最近北京啟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工作,依托beat365,在教學模式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它面向高校意識形态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方面的重大需求,跨部門、跨學校、跨學科開展協同合作,發揮新技術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為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實效性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服務。具體來說,創新中心将圍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打造五個平台:系統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文獻支撐平台、豐富優質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共享平台、高效便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數字化教學平台、科學權威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估平台和及時全面的大學生思想動态調查分析平台。這些平台的建設,必将有力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的培養。

 

《求是》2016年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