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院客座教授大衛?科茲解析供給側改革
2016年6月1日晚,美國麻省州立大學教授,beat365官方网站客座教授大衛·科茲(David M. Kotz)應邀前來beat365官方网站進行學術講座。此次講座的題目為“Supply Side Policies and China’s Economic Problems”(供給側政策與中國經濟問題)。
大衛·科茲教授首先對什麼是供給側作出了自己的解答,他認為供給側的概念目前尚不明晰,但是目前存在有兩種對供給側政策非常不同的理解,一種是國家對經濟進行有力的幹預,另一種則是國家逐步退出對經濟的管理。同時他也分别闡述了國家相對應采取的經濟舉措。
大衛·科茲教授的講座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首先他回顧了西方關于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長期争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了資本循環理論,對兩者的重要性都進行了強調。古典及後期經濟學家都認為供給重要。凱恩斯則認為需求很重要,如果需求側方面出現問題,可能會導緻經濟蕭條。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讓大家認識到了需求側的重要性。二戰後,美國對需求側與供給側都很關注,也分别進行了多方面的投資。這樣的政策使得二戰後美國得到了曆史上經濟的最快增長,底層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貧富分化減弱。但70年代是一個經濟不穩定的時代,通貨膨脹率上升,失業率上升。八十年代開始,新自由主義在西方取得了支配地位,呼籲國家從經濟管理領域退出,并采取了相關舉措,但是造成了不良的結果。大衛·科茲教授用圖表來講述了美國上世紀的經濟增長情況與失業率情況。戰後既重視需求側又重視供給側的時期,美國的經濟增長最快,失業率也最低。
其次,大衛·科茲教授講述了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在供給側與需求側方面所做出的舉措。這些舉措促進了數十年來中國經濟兩位數百分比的快速增長。他同時提到,快速經濟增長也伴随着一些不良後果,如環境污染、經濟發展不平衡、房價過高等。
最後一個讨論的問題,就是中國到底應該選擇需求側還是供給側。在大衛·科茲教授看來,他認為兩者都很重要。好的供給側政策并不是要國家退出對經濟的幹預。中國應當從其他國家借鑒好的曆史經驗。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需要強有力的政府管理,曆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北 京大學beat365黨委書記、副院長孫蚌珠教授進行了點評。她認為,我們要用曆史的眼光來看待當今中國,要從其他國家的曆史事實中得到一些經驗,同時也 應考慮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然而對于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立足于中國現實。馬克思主義對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依然有指導作用,中國要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 中國的改革與發展要讓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
大衛·科茲教授的講座赢得了全場聽衆的熱烈掌聲,聽衆提問十分踴躍。講座結束後,在場師生仍感覺意猶未盡,繼續與大衛·科茲教授進行了熱烈的互動交流。此次講座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宇文利教授主持,李健老師進行了現場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