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第十三期紀實
2017年12月15日,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的“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第十三期學術講座在理科五号樓352報告廳舉行。本期讀書活動邀請的三位主講人是: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後李愛軍博士、陳培永副教授、李健副教授。林鋒教授主持本期講座。參加活動的有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北京各兄弟高校的教師與學生,以及衆多馬克思主義理論愛好者。
李愛軍博士後以《<共産黨宣言>在中國傳播的版本厘清及其對思想内容的深化》為題,按“《宣言》發表後各種譯本相繼問世”、“《宣言》在中國傳播的版本厘清”和“對《宣言》思想内容認識的深化”三個問題依次展開其講課内容。他首先梳理了《宣言》發表後國内外的各種版本。國外版本有德文版、英文版、俄文版、意大利文版、波蘭文版等100多種文字。國内版本,他梳理了學界關于《宣言》譯本的幾種說法。他指出,以新中國成立為界,建國前《宣言》有九版本說、七版本說、六版本說;建國後《宣言》有八版本說等。在學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李老師重點梳理了中央編譯局譯校、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宣言》版本流傳的情況。在講到第三個問題時,他指出,應該繼承《宣言》中所蘊含的重要思想方法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運用必須随時随地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轉移,因此,今天對《宣言》的認識應該從改革開放前階級鬥争的認識視域轉向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實踐,充分挖掘《宣言》的其他思想内涵,比如發展民主、全球化、每一個人的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等,從中吸取思想資源。講座的最後,李老師還談到考證經典文獻的版本流傳的意義。在他看來,讀經典時,需要把經典的思想創作史與版本流傳史結合起來,不能隻讀到一個橫向的、靜态的文本,而要讀出一個縱向的、動态的文本,讀出文本的曆史性。
陳培永老師以《重解馬克思的“世界觀”》為題,進行了一次打通中西馬的嘗試。他以《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新唯物主義為中心,依次回答了“我們能否認識世界”、“我們如何認識世界”、“我們何以改變世界”三個問題。在馬克思之前,哲學家一直未曾解決第一個問題。不管是訴諸感性直觀的“直觀的唯物主義”,還是訴諸抽象的理念的“能動的唯心主義”,思考該問題的視野始終囿于主客二分的框架下。這在康德哲學中得到頂峰式的表現。從黑格爾開始,已經有了打破主客二分法的嘗試,馬克思則用自己的新唯物主義徹底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實踐的思維下,不再有主客二分,主客已經通過實踐而連為一體。我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們。世界就是我們的觀念,我們的活動,我們的關系所形成的曆史的統一體。主體認識世界,也不再是認識主體之外的一個異己的世界,而是認識主體通過實踐将自己對象化在世界之中的過程,認識世界與認識自我達到了統一。實踐講的是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生産關系講的則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不同于自由主義的重要一點就是,不再将視點聚焦于預設的、孤立的個體,而是聚焦于個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生産關系。作為個體的人既然由各種關系建構而成,那麼對人的改變就要從改變外在的關系入手,這就為我們如何認識世界、何以改變世界提供了一個唯物主義的、同時也是積極樂觀的思路。
李健老師以“馬克思《1857-1858手稿》中的共産主義觀念”為題,嘗試将《手稿》中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者綜合起來,說明馬克思的共産主義是如何建立在科學之上的。馬克思關于自由時間與三大社會形态的理論,依次描述了以人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社會、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社會、以自由個性為基礎的社會,為我們揭示了掩蓋在人類曆史發展進程的蕪雜現象下的内在邏輯。在生産力水平極低的原始社會,個體勞動所得僅足以使自己存活下來,因此客觀上不具備轉嫁勞動的可能性,個體擁有大量閑暇而無用的時間。随着生産力的提高,出現了轉嫁勞動的可能性,但由于交往範圍仍然非常狹窄,因此人與人之間便通過直接的暴力征服而形成人身依附關系以達到轉嫁勞動的目的,由此形成以人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社會。由于奴隸要為奴隸主無償服務,農奴要為領主交地租,個體勞動時間較原始時期變長。随着生産力進一步提高、交往範圍的擴展,人類從前資本主義社會進入到資本主義社會,奴隸與奴隸主、農奴與領主的關系也就變成了雇傭勞動與資本的關系。資産階級利用手裡握有生産資料的優勢,榨取了無産階級全部可以用來從事生産勞動的時間。勞動完全淪為被迫的、異化的、不自由的、需要解放的勞動。此即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社會。到了共産主義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下降到一定程度,以緻勞動轉嫁的必要性消失了,必要勞動自身亦飛躍、質變為自由勞動。因此,勞動的解放,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人各盡所長、按需分配、得到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完全可能的,是建立在科學的推演之上的。科學共産主義就是這樣一個以自由個性為基礎的社會。
林鋒教授作為“學馬列、讀原著”系列活動的籌辦人、組織者之一,擔任了本次讀書活動的主持人。在講座過程中,他對主講人的教育背景、學術成果、演講内容,作了熱情洋溢的介紹與簡短扼要的概括,幫助聽衆迅速進入主講人的問題視域中,并将三個演講有機地串聯起來。本次讀書會講座氣氛熱烈,與會者踴躍提問,三位主講人均給予耐心細緻的解答。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的“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已成功舉辦了十三期,充分體現了北大馬院提供學術公共産品、為本院師生服務、為兄弟院校師生服務、為社會馬克思主義理論愛好者服務的初衷和理念。北大馬院還将繼續秉承這一理念,以讀書會學術講座為平台,展現更多中青年學者的風采。
(王绯璠供稿,韓绮顔、黃敏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