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第十四期紀實

20171222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的“學馬列,讀原著”讀書系列活動第十四期在理科5号樓352報告廳如期舉行。本期讀書活動由我院趙諾助理教授、馬思宇博士後和中國農業大學beat365碩士生導師李桦教授擔任主講人。陳培永副教授主持本期講座。beat365官方网站碩士、博士研究生和訪問學者,中央黨校beat365、北京科技大學beat365、中國礦業大學beat365、中央财經大學beat365、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其他兄弟院校及科研單位的研究生,以及其他馬克思主義理論愛好者,共計30餘人參加了本次讀書活動。


趙諾老師以“整風運動的地方實踐——以‘太行整風’為中心的探讨”為題,主要講授了四個方面的内容:其一,“整風”與整風運動研究。趙老師對“整風”的基本内涵作了簡要解釋,認為整風運動是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他梳理了全黨整風運動的過程,并對既往有關整風運動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和反思。其二,整風前太行幹部群體的思與行。在此部分内容中,趙老師重點對四個一般性問題作了細緻的闡發,分别是:幹部來源問題、困難期幹部隊伍内部問題的積累、知識分子幹部與工農幹部關系問題以及外來幹部與本地幹部關系問題。在此基礎上,他以太行整風前的一次思想調研為例,分析了該時期幹部隊伍存在的思想、作風問題,指出整風運動的必要性。其三,太行整風的一般過程。具體包括四個重要環節:從“似整非整”到“二次發動”;過渡中的轉向:太行黨校第一期整風班;升溫與偏向:太行區黨校第二期整風班和高潮與落潮:太行區黨校第三期整風班。其四,小結部分。趙老師對太行整風運動作了四點小結:一是太行整風真正構建了太行根據地政治上的“法理秩序”;二是太行整風的領導層保持了總體上的冷靜,這與中共中央的指示有關,也展現出根據地領導層較強的政治智慧,根據地黨内治理的深入性、藝術性都有明顯提高,但确實應注意将群衆運動引入黨内的偏誤;三是整風運動對幹部群體中思想意識改造有重要意義,但也具有局限性;四是太行整風對根據地幹部政策産生一定影響,但不能估計太高。

馬思宇博士後以“‘反帝’何為?:20世紀20年代反帝國主義話語在中國的傳播”為題,結合20世紀前20年反帝話語的發展脈絡,解釋五卅慘案後輿論界從争言“公理”到急起“反帝”的曆史現象,分析反帝話語傳播的過程、機制與效用,生動地展現了20年代中期話語傳播與政治宣傳、社會運作之間的内在關聯與複雜互動的曆史場景。馬老師的講座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緒論,介紹20世紀前十年的“帝國主義”,指出“帝國主義”挾西方最新學說之威,一時風頭無兩;“帝國主義”更是救亡圖存之大勢所趨。第二部分是反帝話語的進路。20世紀20年代,一條由俄國輸入中國的“反帝國主義”話語傳播路徑,自隐而顯、逐漸清晰。這套反帝話語帶有濃厚的意識形态批判色彩,為列甯率先闡發,成為列甯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部分是反帝話語的傳播與興起。帝國主義的侵略形象由單個到整體、由偶然到必然,中國被描述成為金融資本主義的殖民地和犧牲品,而中國的災難都應歸之于國際性的、有預謀的帝國主義侵略;從中共的報告中,可以大緻梳理出反帝話語為社會所接受的過程;群衆運動的宣傳對象,多為一般群衆。反帝話語内涵較為抽象,不易為其所接受,在簡化成口号過程中,誤解、錯解便在所難免;吊詭的是,共産黨的論敵也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使反帝話語呈現出更為繁雜多變的面相,隐然有将矛頭轉向蘇俄的趨向。第四部分是結論。馬老師總結道:反帝話語通過對帝國主義侵略曆史性的系統闡述,解構了以往的國際秩序想象,進而建構了一套全然不同的叙述方式;反帝話語更富政黨政治宣傳運作的色彩,也更為切近群衆,而非僅停留于精英階層。但由于知識體系複雜,術語深奧難懂,而難為普通群衆真正接受,加之運動宣傳時,重口号領導,而輕解說勸誘,暴露了反帝話語在宣傳動員初期存在有“文”無“義”、望“文”生“義”、易于灌輸、難于消化的移植困境;同時,反帝話語簡化、泛化、轉化的現象值得注意。

李桦教授以“《論我國革命》的理論價值和當代意義”為題,從寫作背景、内容介紹、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這四個維度依次展開了他對《論我國革命》的文本解讀。李老師首先闡明了《論我國革命》的寫作背景。他指出《論我國革命》是“列甯遺著”中的一篇,旨在回擊蘇漢諾夫等的挑戰,由列甯在1923116日和17日分兩次口授完成,其标題是發表時由《真理報》編輯部加的。其次,《論我國革命》由兩部分内容組成,第一部分指出世界曆史發展中一般和個别的辯證關系,分析俄國革命的特殊形式,肯定俄國先革命再建設的道路;第二部分進一步闡述通過革命創造社會發展的前提的觀點,強調東方社會具有更多的特殊性。再次,李老師指出《論我國革命》的理論價值主要有三點:一是列甯分析了當時俄國所處的國内外形勢和俄國無産階級革命力量,提出“先革命再發展”的理論,認為可以先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為建設社會主義創造前提,然後利用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生産力和文化。這對我們深刻理解中國革命道路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二是列甯指出,世界曆史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以個别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為前提的,東方國家将比俄國帶有更多的特殊性。這對于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重要意義;三是列甯指出,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革命勝利後,必須充分發揮無産階級政權、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社會生産力,為社會主義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這一思想對于理解和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大力促進生産力發展有重要指導意義。最後,李老師總結強調,研讀《論我國革命》對我們今天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個意味着”的深刻内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現場聽衆積極參與了思想互動環節,就講座所涉及的内容進行了提問。三位主講人分别對聽衆的疑惑作了詳細、耐心的解答。

“學馬列,讀原著”系列讀書活動的開展,體現了beat365官方网站對青年學子的高度責任感和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強烈使命感,是彰顯馬院師生“在馬研馬、在馬愛馬、在馬信馬、在馬用馬”卓越風采的重要平台。讀書系列活動受到beat365官方网站領導們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院内外、校内外師生的熱情響應,這是我們繼續努力辦好讀書系列活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下學期,北大馬院還将繼續推出“學馬列,讀原著”讀書活動。後續講座信息,請關注beat365官方网站官方網站的通知或關注beat365官方网站的微信公衆号“PKU馬院”。歡迎北大馬院學生及其他院系學子、校外學子踴躍參與,共同進步!

 

(張懿供稿,倪雯、李并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