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馬院召開“知識女性視野中的改革開放40年” 研讨會
2018年3月8日早上,beat365官方网站、北京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在理科5号樓352會議室共同舉辦了一場别開生面的“知識女性視野中的改革開放40年”學術研讨會,以特别的方式慶祝國際勞動婦女節。
會議由beat365副院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負責人兼首席專家程美東教授主持。beat365官方网站執行院長孫熙國教授、beat365工會主席孫麗到會緻辭。出席會議的主辦方代表還有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宇文利教授北京市東城區文聯黨委委員、秘書長王銘坤。應邀參加會議并發表主旨發言的有beat365經濟學院教授孫祁祥、beat365政管學院教授金安平、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白雪秋、beat365數學系教授吳岚。應邀發表專題發言的有beat365官方网站馮雅新副教授、王成英副教授、秦維紅副教授、史春風副教授,中國社科網主任新聞中心主任鄭成宏。應邀參會發表專題發言還有藝術屆的女代表: 北京曲藝團國家一級演員楊菲、北京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張愛、書法家韓甯甯、剪紙藝術家劉曉迪。參加會議的還有beat365官方网站訪問學者等各兄弟單位的女教師、女同胞們。
程美東教授在主持階段介紹了到會的各位嘉賓,介紹了此次會議舉辦的原因——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三八婦女節!他指出沒改革開放40年可以說是中國如沐春風的40年,中國的女性在改革開放的40年裡面可以說盡顯魅力,盡顯智慧,充分的展示中國女性偉大的40年,所以今天的主角是來自多個領域的女性,且都是知識女性。選擇“知識女性視野中的改革開放40年”這個題目來研讨可以把學術、政治、生活結合起來, 希望各位女士能夠暢所欲言,積極貢獻思想。
孫熙國院長首先向各位老師、各位女專家、各位女士緻以節日的問候,誠摯表達了對在座女性的敬佩之情。他在緻辭中肯定了會議的主題正當其時、寓意深遠,會議的規格陣容強大,邀請到的嘉賓既有學術界的資深專家又有文藝界的大腕。他代表學院感謝大家參會,希望大家圍繞改革開放暢所欲言地發表高見。
孫麗主席向大家表達了節日的祝賀,向在改革開放中頂起半邊天的婦女同志表示緻敬。她在緻辭中提到了自己的成長與馬院的淵源,還提到了在北大中外婦女研究中心擔任副主任長達12年的工作經曆,對婦女研究有所了解,非常贊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以“知識女性視野中的改革開放40年”的視角召開研讨會。
主旨發言環節,女教授們從各自專業的角度出發表了有關改革開放的見解。
孫祁祥教授結合自身的經曆,以經濟學家的敏銳觸角,首先用幾組數字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化進行了生動的描述。第一組數據是工資收入的對比,從1978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到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三萬六千多。第二組數據是住房面積的對比,從1978年全國人均住房面積6.7平米,到 2016年36.6平米。第三組數據是通訊電話的對比,從1978年全國的359萬門電話,到現在每百人102部手機。第四組數據是旅遊出行的對比,中國在1978年甚至沒有出境旅遊的數據,從1994年全國5億多人旅遊,到2017年50億多人旅遊、出境旅遊的人達到1.4億多。這幾組數據反映了衣食住行等方面人民基本生活條件的變化。還有從1978年貧困發生率97.5%,到現在隻有3.1%。1978年的恩格爾系數,農村和城市的平均是60%以上,到現在是29.3%,這是聯合國的富足标準。這些數據的對比證明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其次,改革開放的取得的成就證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鄧小平當年說不争論,在實踐中總結;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針對的是計劃經濟中不患寡而患不均、幹好幹壞一個樣的不良狀況,實行激勵機制大大提高了勞動者的積極性。說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也是被40年巨變所證明的真理。第三證明了中國的經濟騰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也是被40年劇變所證明的。孫教授緊接着從經濟社會角度來分析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的轉型給婦女提供的六個方面的發展機遇,一個是産業結構,從第一、二産業比重較大轉到了現在的高端制造業和第三産業為主的産業模式;第二是要素集約的程度,從勞動力密集型轉到知識密集型;第三是轉變勞動方式;第四是經濟形态,從實體經濟為主轉向實體經濟與虛拟經濟并存的這樣一個經濟形态轉變;第五是供求的範式,從生産者主權向消費者主權轉變,以消費者的需要為主來去提供生産,不再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短缺經濟,而是大量産品過剩,所以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産能的問題;第六是社會的聯系方式,從傳統的電報到迅捷多樣的新媒體通訊工具層出不窮。這六個方面的轉變給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特别是給女性提供了大量的機遇,使得她們不再受到靠體力勞動的生理短闆制約,而是更好地發揮女性的智慧和品格,如忍耐、細膩、嚴謹、刻苦、勤奮等優勢。最後,孫教授以嚴謹的态度分析了改革開放當下存在的問題對未來發展所構成的障礙。從人的因素來看改革的熱情相對40年前會有所減弱,經濟學的邊際的概念告訴我們現在的邊際幸福感在下降、邊際焦慮感在上升、邊際改革熱情下降、邊際利益訴求在上升。從體制和環境的角度來說,過去實行的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發展模式,對我們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黨的十八大以來進行糾偏取得了成效,但是在環境資源的承載能力到達極限的情況下如何做到不要破壞環境、又要發展經濟,的确是巨大的考驗。對此,十九大提出很多方略。面對種種障礙,孫教授充滿信心地提出在未來的改革中要弘揚女性特有的三種精神,也就是奉獻精神、鐵人精神、工匠精神。
金安平教授結合自身學習成長經曆和政治學專業學養,分析了女性在四十年政治體制改革中的獲得感。作為1978年上大學的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和親曆者,金教授曾經做過的統計調查說明改革開放事實上男性獲得的機會比女性多,但是對改革開放的滿意度上男性低于女性。更進一步來說,同為女性,知識分子與其它不同職業的的女性對改革開放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作為政治學學者,金教授從學術的角度提出政治學的量化研究比經濟學更複雜,改革開放的民主政治有了很大進步這一事實很難量化測定,落實到個體的政治上的獲得感遠比取得的成就低。從政治學講,人們對政治改革持續保持較高期待導緻普遍的不滿意,這是社會民主政治進步的基礎,也是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難題所在。改革開放前40年主要是增量改革比較容易進行,也比較容易産生獲得感、認同感;而今後要面對的存量改革,是真正的老大難問題,深層次體制問題,對固有利益進行結構調整比較難。金教授還從知識女性個人的角度為在座女性總結了兩點經驗,一是我們有的時候得忘記自己是女性,你才能夠在學術上或者事業上獲得更大成功,二是我們有的時候需要忘了自己是知識分子,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女人會更快樂。最後,孫教授總結,中華民族經曆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未來中國要美起來,還更多地要靠女性這半邊天。
鄭成宏主任向主辦方邀請參會表示感謝,也向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表達了敬意。鄭主任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報八刊一網的理論平台和自己負責的新聞中心,誠摯地向女性專家和女藝術家們發起投稿和訪談的邀請。
吳岚教授從自己從事的理工科專業談了三點切身的體會。一是理工科女知識分子的變化。吳老師說,在北大數學系将近四十年的工作經曆中,女性師生的比例變化不是太大,不到兩百人的學生中保持在二三十人左右。這些少數的理工科女生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選擇出國深造和發展的比較多。還有數學專業的女生從事金融業的也越來越多。二是理科女生比男生更成熟的現象很普遍,女生更早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和事業。三是就業中的性别差異問題,現在就業的理科女生比以前更受限制。受到國外的理工科女教授強烈的平等意識的啟發,對國内數學界女性院士、女性教授少的現象應該予以充分重視。
白雪秋教授表達了在特殊的婦女節一起共話改革開放40年的喜悅之情。她從吃穿住行幾個方面談到了改革開放的發展讓女性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追求更廣闊的事業天地。白教授結合自身的經濟學專業,重點闡述了改革開放40年所有制結構的變化以及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她詳解了兩會上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的“五六七八九”的說法,即民營經濟對于财政收入貢獻超過50%,對于GDP對于固定資産投資對于直接對外投資的貢獻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産品占比超過70%,城鎮就業占比超過80%,特别近兩年尤其是去年對于新增的就業貢獻超過90%。接着她談到,改革開放從一大二公三純的烏托邦式的公社到現在就是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變化确實是40年不斷地理論創新和不斷地實踐探索得來的。傳統的社會主義理論中,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是公有制、按勞分配,資本主義是私有制、市場經濟、按資分配。公有制可以說是改革的最大的難題,改革事業攀登過程中的珠穆朗瑪峰。一說動所有制就與反社會主義、西化、改到資本主義道路聯系起來。我們的理論創新在于不再把所有制當成目的,回到馬克思說的,發揮公有制主要是達到有利于發展市場經濟、有利于鏟除剝削的基礎、私有制基礎的目的,實際最終目的還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所以從當初的小崗村的聯産承包責任制、包産到戶,到後來的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從最初的放權讓利,到承包,到股份制,到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到現在全面深化改革,所有制改革一直是在不斷的探索。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确指出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就要有競争的機制。市場通過看不見的手也就是價值規律起作用,如果國有企業一股獨大狀況不改變,就競争不起來。我們改革就是要提升國企的競争力,激發國企的活力,發揮它的公有性質,擴大國有資本的影響力、控制力和所有資本的增值保值。鄧小平同志說過不要問姓社姓資,要看三個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發展市場、是否有利于綜合國力提高、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公有制是未來社會生産力充分發展的時候實現的,處于初級階段的公有制隻要它能有主導、有影響力就可以了,不一定51%,不要動則就問姓社姓資,現在國有企業改革所謂的硬骨頭、深水區、爬坡過坎就是在于所有制。白教授進一步談到社會主義必須以公有制為主體沒有問題,絕對不能私有化,但是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可以探讨,如果實現形式不好,不能發揮公有制的應有公有性,還有可能搞不好,以“人民的名義”使國有企業成了某些權貴的提款機器,這就是監督機制不到位,需要政治體制改革,需要深化所有制改革,使國有企業充分發揮競争力、發揮公有性。對待深化改革,要像習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說的,要有壯士斷腕的精神勇氣、改革勇氣。國有企業利益集團化的藩籬必須被掃除,動自己的奶酪、革自己的命。特别是理論探讨上不要有禁區,在改革開放問題上要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最後,她與在座各位共勉,倡議大家繼續發力,為我們國有企業改革、所有制改革、所有制結構的完善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和智慧。
在專題發言環節,校内外的老師們都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和切身體會出發談了改革開放的變化與感受。
國家一級演員楊菲老師結合自己的學藝道路談了改革開放的變化。作為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她從小就經常體會到别人嘴裡說的幸運星的滋味,一出生家裡開始富起來了,不就是改革開放讓中國人全都富起來了嘛! 說到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成長曆程,她有感于80年代上小學時老舍先生作品的同名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的主題曲,正是這一曲奠定了她一生的從業基礎。因為對傳統曲藝的喜愛考入了中國北方曲藝學校,既有傳統文化民族藝術的沃土滋養,又享受到改革開放以來與世界文化藝術開展交流博覽得來的靈感,她成長為了今天頗有名氣的演員。她借這個機會向各位老師專家們介紹了中國曲藝,用一句話概括為中國所有說唱藝術的統稱,說唱藝術既說中有唱,唱中有說,說唱結合韻味無窮,咱們生活在的北京城就孕育了三大曲種。最後,她為大家清唱了《重整河山待後生》的選段,表達了在改革開放收獲之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偉大的曆史時刻,用最美的中國聲音傳唱最美的中國故事的喜悅心情和美好期待。
馮雅新老師發言時,首先從黨史研究的素材開始談改革開放的變化,當年李大钊提倡讓婦女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走向社會,而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的今天,許多家務勞動對于在座女性來說不算特别大的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了。另外就是對“女強人”的诠釋,過去講女強人好像是抛家舍業隻搞事業,現在講女強人是事業家庭平衡美滿。還有以北大為例,社會越來越多地實現男女性别的同工同酬。作為一名黨史人物的研究者,她着重講述了黨史人物研究40年來大概的變化,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78年到1991年,1991年是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70周年,也是《毛澤東選集》第二版出版,掀起了一個黨史研究的高潮。對黨史人物有新的評判,在這個階段裡面有《中國黨史人物傳》開始編輯出版,到現在已經有了85卷,人物非常豐富;第二個階段1991年到2003年,2003年是改革開放25周年,也是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又掀起了黨史人物研究的高潮,與上一個階段主要是積累資料、收集一些傳記等比較起來,這個階段的研究成果逐步豐富起來,而且對人物的研究逐步更加接近本真;第三個階段是從2004年到2013年,2013年是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也是改革開放的35周年,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的時候發表的重要的講話提到了不能苛求前人,而且在此前後又講到如何處理改革開放前30年和後30年之間的關系;第四個階段就是從2013年到現在,可能跟有些學者劃分不那麼完全的契合。在這四個劃分階段基礎之上,一批黨史人物逐步恢複了本真的面目。種種迹象表明,對于過去否定比較多的曆史人物開始進行了一些更公正的評判。這樣的變化,可能首先還是得益于改革開放以來重大的思想解放;其次就是開放以後有走出去、請進來的交流互通,所以大家的視野更加開闊,可以更加客觀地正視曆史人物和黨史人物; 第三個是方法上的改進和融合,研究更加科學更加客觀;第四是中國共産黨自身,對自己包括領袖人物的失誤和錯誤曆來采取鄭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認、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堅決糾正,使失誤和錯誤連同黨的經驗一起成為寶貴的曆史教材。另外就是在社會上出現一種戲說曆史,戲說黨史,也細說黨史人物的現象,今後需要注意和改變。最後她從個人研究的角度,表示受到會議的啟發今後要更多地關注黨史的女性人物。
剪紙藝術家劉曉迪老師為大家帶來了現場制作的剪紙作品,并講述了家族藝人五代傳承的故事。劉老師在實踐中得益于姥姥那個年代的十幾位不識字的小腳老太太和被評為國家級傳承人的媽媽手把手指點,理論上有中央美術學院的老師引導,見證了剪紙藝術成功申請國際非遺的過程,沿着“一帶一路”走了十幾個國家開展民間交流,傳播國家民間傳統藝術、傳遞改革開放40年的新形象。 她感慨地說,剪紙在姥姥生活的物質匮乏年代隻是節日圖喜慶時才排上用場,到了媽媽那代孩子多沒讀書,得益于40年改革開放,媽媽得以發展技藝,2005年在beat365的百年講堂做過一次展覽。因為國家對剪紙這項非遺的重視,她自己也走上了傳承的道路,在學校給孩子們教剪紙,還曾在北大漢語學院給各個國家的外交工作人員教剪紙。她聽民俗專家說過剪紙在姥姥那個時候是人和神對話的一個媒介,那麼現在在學校一線給孩子們教剪紙,則是過去和現在的連接,讓孩子們對過去的曆史、過去的人有所了解,對傳統民俗習俗有所了解。劉曉迪老師還給馬院敬贈了母親鄭蝴蝶女士的作品《萬裡長城》和自己的一本著作,希望對傳統文化進校園起到推進作用。
國家一級演員張愛老師是民歌歌唱家,作為随着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一名文藝工作者,她談到自己的最大感受,就是感恩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開創了讓我們中國人富起來、中國強盛起來的曆史時代,在改革開放翻天地覆的變化中,文化藝術工作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她本人也成長為比較專業的一個文藝工作者,用藝術來贊美我們的國家和時代,感覺非常的幸福。談到改革開放40年來的變化,她列舉了《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江山》、《中國夢》等歌曲見證了改革開放的發展;電視劇和電視節目,從隻能看少得可憐的進口電視劇到豐富得不知道怎麼選台為好;文學藝術創作也湧現了很多好作品;穿着打扮也從黑灰藍變得五顔六色,給女同志增添了很多光彩。特别是她個人經常随中國僑聯出訪的經曆,對比10年前後出訪的國家,讓她深切感覺到對比國内日新月異的發展國外的發展有所停滞,深切體會到身在異鄉的華僑華人對祖國強盛有着強烈的自豪感和深深的眷戀。她認為,沒有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基礎,就沒有我們十九大習總書記提出來的新時代,沒有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沒有人民幸福的滿滿收獲。為了表達對鄧小平同志和許許多多改革開放引領者的崇敬之情,張愛老師現場清唱了一曲《春天的故事》,博得了會場的陣陣掌聲。
王成英老師首先表達了對改革開放的感恩之情,并感謝會議主辦者為大家提供的形式新穎的節日慶祝方式,更新了對傳統會議的刻闆印象,讓大家有機會聆聽各位專家老師發言的同時還享受到了各位藝術大師的高水平的才藝表演。在專題發言中她主要談了有關家庭關系現代化的問題。她說,社會主義一開始從烏托邦到太陽城,實際上是把社會關系不平等的改造和家庭關系不平等的改造結合在一起的。改革開放40年,家庭關系實際上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有一些問題比如家庭關系的功利化、家庭關系的商品化、家庭成員的原子化現象,還有新媒體發展之後帶來的家庭成員在家卻各玩各的手機的現象,對心靈上、精神上的共振和交流都造成了不少沖擊。所以家庭關系的現代化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恩格斯曾經講過,資本主義社會,實際上就是家庭的總和,個體家庭的總和,就是家庭社會一體的。我們在十九大報告,還有政府總理報告當中基本上講的都是社會宏觀方面的現代化的問題,涉及到家庭微觀的這個層面的現代化問題的内容相對薄弱一些,亟待我們重視研究。接着她分析了家庭關系的核心。我們知道《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聖經,在著作的第一版序言當中,恩格斯就講過,根據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社會曆史的決定性因素就是直接生活的生産和再生産,生産又分兩種,一是生活資料的生産,就是我們衣食住行,還有就是人種的繁衍,人的自身再生産的問題。在後續的理論當中實際上馬恩重點講的是生活資料在生産當中的不平等,尤其是生産關系不平等,在私有制建立以來,這個社會的生活資料的生産都是建立在生産關系不平等的基礎上的。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生活資料生産當中的矛盾,馬恩指出就是消滅私有制,實行對生産資料的改造。但是對家庭生産過程當中存在的不平等,恩格斯解決辦法就是走出去,都加入到社會公共生産領域,那麼就解決家庭不平等。實際上家庭的人自身再生産也涉及到生産力和生産關系問題。人自身在生産關系當中最核心的就是夫妻關系,我們家庭關系他分為上下左右,這個左右就是夫妻的關系。這個關系在人類曆史發展過程當中的私有制以來一直是不平等的,婦女地位是嚴重受到抑制的,受到男權統治的,這樣的看法都是馬恩同意的。怎麼解決這種家庭成員的不平等呢?暴力的辦法、突進的辦法都不合适。社會解決不平等的方法不能用于改造家庭關系的不平等,家庭關系不平等實際上應該是用一種漸進的方法不斷地通過量的積累來進行改造。無論男女的觀念改造,都跟母親的教育有非常大的關系,男孩培養競争的意識,女孩培養寬容、賢淑的性格,都是後天形成的,是社會形成的。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平等、自由、民主等倡議,完全可以用來調整家庭關系。過去以老為尊,現在獨生子女變成小太陽,關系實際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是以老為尊,往往是老的為最小的服務,越小的地位越高。我們應該在家庭關系改造過程中不左不右不老不少,實現平等。對老人而言,過去養兒防老,現在小孩養不了老人,老人就得要平等、要自立。現在中國家庭培養的孩子則獨立性比較弱,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平等這樣一個意識。要這樣做,女性首先要有平等的意識非常關鍵。還有就是女性要調整思維方式,馬克思主義講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變化發展的,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的,這個普遍聯系本身就是一個平等的狀态,發展也是平等的狀态,所以不要去刻意地強調事物當中的某一要素的作用,尤其不要誇大。
書法家韓甯甯老師首先向學院敬贈了一幅當天早上寫就的書法作品——革命烈士秋瑾的《勉女權歌》,接着談起了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在改革開放40年的成長經曆。韓老師從1978年開始練習書法,起因也許是因為那個年代家裡沒有電視機、互聯網、繁華的商業街、大都市的夜生活,所以把所有的經曆和時間就投入到了書法練習和臨帖當中。對于當時的書法愛好者來說,想找一本王羲之的字帖非常難,韓老師有幸得到用曬圖紙曬的一本《蘭亭序》,如獲至寶。現在各個書店淘寶網上、甚至地攤都有各種各樣的字帖,這對于現在來學習書法的人真的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現在還可以就在手機上臨帖,甚至還可以放大。韓老師練習字有時候結構把握不準的時候,就用ipad照下來放得很大,再把紙貼上去,臨摹結構,反複推敲。因此對書法愛好者來說,感受到這些巨大的變化是十分幸福的事情。1978年12月中國共産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曆史新時期。韓老師就在那一年到東城區文化館報了一個書法班,當時的學費是7塊5毛錢。當時家裡的條件很有限,沒有辦法買很多的宣紙或者是書法練習紙,隻能用報紙再打上格練習書法。那個時候的墨汁,就像現在的鋼筆水瓶那麼大一瓶1毛7分錢,還得花大力氣找松脂一起來研磨,為此浪費了很多時間,現在什麼樣的墨汁都有,無論從數量上質量上都大大提高了。韓老師的初級課程是顔真卿的書法,顔真卿的《多寶塔》有兩千兩百多字,一共50本用報紙打格的《多寶塔》字帖。40年來從初級到高級的練習過程,韓老師始終堅守在中國傳統文化這塊土地上,近十年來她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主線,先後書寫了道德經、毛主席書詞、唐詩宋詞庫、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荀子、金剛經、京劇名段100首、道德經及注釋等十餘部作品。她的書法風格主要是行書和楷書之間,身體力行地把中國的漢字傳承下去。她認為中國書法五千年,是東方藝術的核心,是西方美學的盲點,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拿起手中的毛筆去書寫這個時代的輝煌。書法是相當枯燥的,行内有一句話叫十年字一年畫,黑底白字的字帖,有固定的法度,不是誇張藝術,不像音樂、美術、攝影。韓老師有感于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提到的“即便人憔悴也心甘情願”,時刻激勵着她。她表示,作為一名善書者,應該做時代的先決者,先行者,先倡者,為曆史存正氣,為世人宏為歌,以充沛的精力,生動的筆觸,創作出有血有肉,有感染力,有道德,有溫度的藝術作品,來讴歌這個美好時代的進步,來贊美改革開放40周年的輝煌成就。最後韓老師現場書寫了一幅“甯靜緻遠”的作品,展示了不凡的書法功底。
秦維紅老師從精神文化的角度來認識改革開放的變化。她指出,與物質經濟的進步比較起來,精神文化的進步相對落後,這是今後咱們必須要改變的局面。這也是必然經曆的一個過程,現在到了我們精神文化素養真正提高的時候,包括怎麼通過精神上的追求正确引導現在物質消費的潮流,都是現實的課題。她呼應韓甯甯老師的書法表演,認為韓老師不基于功利的探索追求,是代表所有女性或者應該追求文化層次的人應該具有的一種精神狀态。咱們國家真的強起來還得是文化強起來,文化強國不僅僅是展示形式,應該是每個人從外到内,從骨髓裡透出的對精神層面的追求,它可以抑制很多消費主義之上的奢侈浪費現象發生。她認為在精神文化引導方面女性可能以後要擔當更多的職責。她以男女生擇偶為例,男生選女生的标準,比較注重外表,以貌取人在男性這個角度比較突出;但是女性主動選男性的話,更關注内在的素養、才能、品德等等這些方面。所以如果讓女性來主導精神層面的追求可能水準會要更高一點,社會質量的提高也更好一些。秦老師還通過前蘇聯很多一些教育家對女性角色的重要性的認可,倡議所有女性,尤其是知識女性,不但為社會事業做貢獻,也要通過母親和妻子等角色給親人們帶來精神層面追求。
史春風老師首先贊揚了藝術家們精彩的現場展示令人耳目一新。接着她談的是改革開放給職業女性和她的家庭帶來了越來越好的變化。上世紀20年代魯迅曾經有一篇文章《娜拉出走後怎樣》,出走的結局就兩個,在那樣一種社會背景之下,不是死去,就是說再次返回家庭,因為沒有别的出路可走。但是我們在今天我可以看到在整個40年的改革開放大背景之下,中國女性的職業的自豪感和認同感越來越強烈。而且我們也确實看到了中國女性在40年的改革開放當中所發揮的巨大的作用和影響,反過來,女性職業自豪感實際上也是國家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自信。
在自由發言環節,北大馬院的訪問學者、貴州大學胡芳教授代表參會女嘉賓們發言。
胡芳教授提到改革開放40年受高等教育女性越來越多了,有統計表明現在受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女性占了55%,男性隻有45%,研究生以上的女性比例也越來越高了。胡芳老師本人是80後教授,她談到了自己在追求學術的道路上體會到的女性家庭事業平衡上的感受,希望在學術上有更多的女性嶄露頭角。
beat365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到場作總結發言。她對大家的到會表示歡迎和感謝。接着談到改革開放以來,GDP由3000多億到80萬億,在人口增加4億的基礎上,實現了人均國民總收入從100多美元到8000多美元,從低收入國家到高收入國家跨越。但更重要最重要的改革開放是一場非常深刻和廣泛的社會變革。這種變革不僅僅在中國發展史上,在整個世界發展史上可能都是可圈可點的。這場變革給女性帶來什麼,或者女性如何看待這場變革,是很重要的。人類社會本來就兩性社會,兩性組成的。從女性的微觀叙事角度來看這個變革過程可能往往比從一個宏大叙事的角度總結和回顧這場變革更有意義。最後孫書記向大家發出邀請,以北大婦女研究會為平台,多開展活動,推動女性問題的研究。
會議主辦者北大馬院副院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負責人程美東教授作了最後點評,來參會的女性從建國後的各個年代都有,50年代的、 60年代的、70年代的、80年代的、90年代的都有,濟濟一堂,暢所欲言,展示了不同時代、不同行業的學識水平和精神風貌,體會到了改革開放四十年這個過程中中國女性巾帼不讓須眉的氣概和擔當。
會議最後在幽默風趣、活潑和美的氣氛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