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官方网站客座教授亞曆山大•布茲加林“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理論基礎”系列講座(三)
第三講
社會主義理論
在本講中,布茲加林教授主要有三個講述要點:馬克思和現代馬克思主義關于共産主義和自由王國的思想、真正的社會主義和前蘇聯:馬克思主義的讨論以及21世紀的社會主義理論。
布茲加林教授引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關話語總結說,人類的自由王國是人類擺脫了強制勞動後的時代。隻有當被需求和資本所強制的勞動消除後,人類才真正為了自身,創造屬于自身的自由時代。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自由王國的思想是一種人類史前史終結的思想。這種思想有一種宏大曆史結構的理論基礎。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人類的發展是具有宏大曆史結構的。從原始社會,經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再到共産主義社會,是一個曆史發展的宏大結構的過程。這也是辯證法的上升和發展環節所昭示的。
關于“真正的社會主義”,布茲加林總結了不同學派的不同觀點。這主要包括:正統意義上的共産主義第一階段理論、布茲加林自身所持的突變的社會主義理論、被官僚主義所削弱的工人專政國家、無資本剝削的社會理論、不完全轉型階段理論、自由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所污名化的“邪惡帝國”說法。
關于蘇聯問題,布茲加林教授認為,前蘇聯對社會主義的建設基本上可以和意大利在文藝複興時對資本主義的建設做類比。建設社會主義、建成社會主義,是一條曲折的道路,恰似資本主義的建成,需要幾百上千年一樣。社會主義從萌芽到最終建成,也需要一個過程。前蘇聯的崩塌主要是由于内部矛盾的長期積壓,其中國内長期處于的短缺經濟形勢的狀況,是蘇聯解體繞不過的問題。
蘇聯社會也取得了巨大的軍工、航天等重工業成就。蘇聯的上層社會,其生活相對富足。但巨大的社會分化,是蘇聯社會不可不重新審視的曆史問題。從蘇聯的經驗中,我們應該看到社會主義的建設,既不是簡單的線性前進即可唾手而得的成果,也不是純粹的一套價值觀。它應當是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不斷向其接近的曲折過程。
借鑒蘇聯的經驗,面向21世紀的社會主義理論應具備以下特點:(1)利用後市場時期的先進技術來治國理政,從而取代官僚主義的僵化模式;(2)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監管具體的财産情況,推進産權明晰和公民自治;(3)重視社會創造性活動,打壓文牍主義對社會創造熱情的抹殺。
布茲加林教授呼籲,要正确對待西方式的議會民主政治。因為議會民主政治,并不是社會主義産生的天然溫床。我們從戈爾巴喬夫的曆史教訓中應當總結出這種失敗的經驗教訓。同時,應當重視培育每個人的自由的和諧而全面的個性發展,這是對抗西方意識形态和教條主義的最為關鍵的基石。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市場不是一個中性的發展經濟的手段。所以社會主義一定要正确限制市場的發揮。市場是一隻效率的老虎,而老虎應該被關在籠子裡。任由市場的發揮,在産生效率的同時,必然滋生貧富差距大和社會分化明顯的現象,從而威脅社會主義的長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