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t365官方网站客座教授亞曆山大•布茲加林“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理論基礎”系列講座(五)
第五講
階級鬥争理論
在這一講中,布茲加林教授主要闡述了馬克思的階級鬥争理論、階級分化狀況在當今時代的新情況以及階級鬥争在當代的新形勢、新狀況。
首先,布茲加林教授強調,理解階級是馬克思主義從以生産來理解人為理論基底的。從生産來理解人區别于許多學派的從個體性來理解人的方法。從生産來理解人是理解階級的重要思想。因為,為了生産,人需要組成團體。生産的維度是人的關系性維度的重要體現。由此,我們才能理解階級,階級是生産關系的附屬品。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理解的關系本質論是我們打開馬克思主義階級鬥争理論的鑰匙。階級是整個社會生産體系中不同的生産群體,必須以此來看待人和社會。從這點來看,當代社會學在這個維度要麼已然缺失,要麼已經不是主要立場,但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堅持的。其次,從階級來理解社會,才能闡述無産階級的普遍性(universal)。從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争理論出發才能将無産階級賦予普遍階級的意蘊。否則,無産階級的變革性将無從談起。
在回顧了經典的階級概念後,布茲加林教授指出,資本主義在當代呈現出很多新發展,新情況。與此相伴的是,對階級的理解也應當有新的、基于實踐變化的理論跟進。由于社會分工在當代呈現出十分複雜的狀況,所以社會生産的群體性同樣也呈現出十分複雜的情況。傳統意義上的那種無産階級的定義無法用來解釋今天的勞動群體。在今天,受剝削的勞動者,不是隻單單在工廠之中。相反,在都市之中、在寫字樓裡、領工資的勞動力(wage labor)都是我們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應該涵蓋的群體。階級不是财産和收入兩項來劃分的。階級的定義應該加入許多不同的資源維度的考慮,例如教育資源的接入條件等。
在此基礎上,布茲加林教授闡述了關于共同利益的思想。布茲加林教授指出,西方式的民主,其欺騙性在于對利益的片面性的強調。而在他看來,社會利益應當首先是共同利益先行。例如,清潔的空氣和水;再如,公平的受教育的機會。而要想實現諸如此類的共同利益,就必須強調無産階級的作用。污染以及對自然的掠奪都應當歸結到資本和資産階級的盲目擴張。這種擴張造成了和正在造成巨大的社會分化和社會不平等以及一部分人、和絕大多數弱勢群體的利益缺失。
在當今時代,由于資本主義的擴張和冷酷,許多國家出現了“被排除的群體”(excluded people)。這些被排除的群體指的是資本的剝削體系不再需要的人。他們因為無法為資本的剝削提供必要的價值,從而被社會所抛棄。這些群體住在貧民窟,不享有醫療保障,不享有受教育的優惠政策,從而自生自滅。這種現象是資本主義的罪惡,是必須批判的。
除此之外,資本主義由于其經濟實力的強大,其同樣炮制出一套權力技術學(power techniques)來幫助實行其統治。例如,廣告,就是一種權力技術學。布茲加林教授風趣地舉例闡述:“我們來看看可口可樂的廣告吧!可口可樂對我們說‘來吧!喝可口可樂,喝可口可樂你就會幸福,生活就會擁有一切’。這種欺騙和麻痹是資本主義的新的符号意義層面的統治。”這種廣告是無用的,是純粹為資本的擴張服務的。與此相類似,議會民主等選舉措施也是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