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馬會參會學者專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北大特色——beat365官方网站孫蚌珠教授專訪

[人物簡介]  孫蚌珠,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副院長。曾獲首屆全國普通高校百名“兩課”優秀教師稱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影響力标兵人物、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獎項。1997年和2001年兩度入選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百人工程”。現任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分指委副主任委員、中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首都經濟學家論壇副主席。研究領域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

 

世馬會記者:孫教授您好!值此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召開之際,非常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采訪。beat365官方网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一直備受矚目,北大在這方面有什麼獨特性嗎?

孫蚌珠教授:如果說獨特性,那應該是beat365具有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傳播和教育的光榮傳統。beat365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祥地,是中國共産黨早期活動基地,是最早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大學。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始終走在前列,發揮引領作用。早在1920年,李大钊先生就開設了“唯物史觀研究”、“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工人的國際運動與社會主義的将來”等課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beat365與時俱進,不斷光大傳統。1949年成立了“新民主主義論教學委員會”,1980年成立了全國首家“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1992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家beat365。1997年北大組織全校力量,開設了由12名專家教授分專題主講的“鄧小平理論概論”課,這一創新做法在全國引起了極大地反響,也可以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98”方案中的這門課的率先試驗。2016年到2018年我們又先後開設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與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北大獨特性既包括這種傳統也包括對這種傳統的繼承和光大。

 

世馬會記者:您長期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可以結合您的教學經驗談談在這方面的思考嗎?

孫蚌珠教授:我1988年畢業留校開始從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工作,至今已經30年了。2017年應邀寫了一篇關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方面的文章,題目是“理論為本 内容為王 因材施教”,這是我工作多年來的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大在這方面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用理論的魅力征服學生,馬克思主義是有理論魅力的,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産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用理論魅力征服學生,必須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實際問題。在分析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時需要有曆史眼光和國際視野,盡可能讓學生了解中國、世界、人類社會從哪裡來的,怎麼走來的,為什麼這樣走來,正确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思考中國、世界、人類向何處去。引導學生正确認識中國特色和進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認識時代責任和曆史使命,激勵他們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對象是青年學生,青年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與高中生和步入社會的青年都有所不同;同是青年學生,不同時期的青年學生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同時一個時期的學生,不同學校的學生也還有不同。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注意到這些不同,因材施教。北大學生是非常優秀的青年群體,有特殊的精神氣質,有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視野比較寬廣,善于獨立思考。在北大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更要特别強調理論為本、内容為王。當然,做到這一點對老師提出很高的要求,必須加強學術研究,不斷提升理論水平。

 

世馬會記者:請問北大近些年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面作了哪些改革?

 孫蚌珠教授:北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中。近些年來的改革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在教學内容方面,強調把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縱向上整體考慮統籌安排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個層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内容;橫向上整體考慮統籌安排本科生幾門必修課的教學内容。努力做到同一層級不同課程的教學内容密切關聯、避免重複;不同層級的教學内容相互銜接,層層遞進。二是在教學方法和形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上課時間、課程要求、課堂人數、授課教師等諸多方面多維立體化,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有充分的選權,課堂實行大班、中班、小班、大班教學小班讨論等多種形式并存,目前以中班為主,不同課堂教學内容和教學要求有所不同,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三是教學采取教學組專題教學方式,教師組成多樣,教學組教師人數因課因學生類别和人數而異;教師來源多元包括學院教師、學校相關院系教師、教學過程注重完善研究式和參與式教學。四是“因課制宜”和“因材施教”的研究式和參與式教學已形成,并在不斷完善。各門課程的研究式和參與式教學方式各具特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經典文獻閱讀、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的“成長沙龍”和“辯論賽”、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史實分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課堂讨論、形勢與政策的“名師大講堂”等等。五是學生學習方式多維立體,課堂學習為主,課上課下、網上網下、考前考後等多種學習環節相互補充,教學平台讨論版在不斷完善,微信群的讨論方式在運行。另外,我們實行教師固定“工作時間”制度,每個月周末有面向本科生的“學術沙龍”等等。當然,就教師而言,不斷完善集體備課制度、注重教學研讨、強調學術研究、加強教學督導等等。

 

世馬會記者:聽說這學期開設了新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如何發揮老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呢?

 

 孫蚌珠教授:這學期開設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中一個課堂由陳寶劍副校長主管,學校黨委郝平書記、于鴻君常務副書記、林毅夫教授、孫熙國教授等十二位教授授課,除了課堂授課,學生還到華為北京研究所、延安等地進行實踐活動,選課學生有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還有留學生。課程進展得到了學生們的高度認可。此外,我們還開設了兩門選修課“beat365校史專題研究”和“李大钊思想研究”。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我們注重也特别鼓勵教師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兩年有些老師在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試點。比如王久高老師在元培學院采取了“大班授課,小班讨論”的教學模式,教學由教師大班授課、學生大班發言、小班小組讨、小班讀書會四部分組成,特别充分地體現了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式和參與式教學的特色;李健老師進行了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試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陳培永老師采用問題式教學方式,也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教學實際上就是兩個方面:教和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也是一樣,改革始終圍繞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展開。在新時代,我們會努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堅持在改進中加強,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讓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

 世馬會記者:剛才講的都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接下來想請您談談學院的學科建設情況,特别是人才培養的北大特色。

 

孫蚌珠教授:學院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七個二級學科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和國際共産主義運動,涉及到三個學科門類、四個一級學科、十個二級學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學科比較齊全的學院。人才培養特别是博士生的培養是學科建設的中心工作。如果說在博士生培養方面的北大特色,那應該是2014年以來我們實行的以“讀經典”為中心的培養模式,這一模式把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環節,把必讀經典文獻作為中期考核的主要内容。

   世馬會記者:請您談談這種模式的具體做法?為什麼實行這種模式?

孫蚌珠教授:具體做法有這樣幾個環節:一是學院确定必讀經典文獻,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的著作。二是在學生入學後的開學典禮上,有老教授向新生授經典著作和學生宣誓儀式,學生要承諾有服從培養方案、埋首經典。三是學院通過課程講授、有教師指導的讀書會,學生自己組織的讀書小組和讀書活動等形式幫助學生掌握經典著作,當然最主要還是學生自己研讀。四是中期考核。考核分成若幹考核小組,考核小組由包括學院離退休教授、北大其他院系教授、北京高校和研究單位的教授五名教授組成,學院在職教授不參加中期考核小組。學生通過抽簽随機決定在哪一小組考核,考試時間不少于40分鐘。專家獨立打分,平均70分以上為合格。不合格者半年以後重新考核。

     為什麼這樣做?簡單地說,學院在2014年提出了“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原則,“學原著,讀原文,悟原理”,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生的看家本領,這樣做是把上述原則、目标、要求落到實處的具體措施。

  世馬會記者:考核有不過的嗎?聽起來很難的。

孫蚌珠教授:當然有不過的。是不容易,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必須下苦功夫。我們還在不斷改進,紮紮實實做下去,不會讓這種考核流于形式。

  世馬會記者:北大馬院作為中宣部和教育部的首批重點beat365,要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孫蚌珠教授:我們在前面說過,北大有非常光榮的曆史,社會對北大有很高的期待,北大馬院應該有使命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我們會始終不渝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培養作為中心工作,推進改革,加強建設,做出特色,總結出一般經驗,發揮重點馬院的作用。當然,我們認為全國高校各家馬院各具特色,各有優勢,我們期望和全國所有馬院共同發展、相互促進,呈現“萬馬奔騰”的局面。我們也要發揮我們的優勢,提供更多的公共産品。主要是繼續做好我們已經做成品牌的三件事:一是辦好全國高校beat365院長論壇,這個論壇已經舉辦五屆,促進了beat365院長交流。二是辦好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學科博士生論壇(未名論壇),這一論壇已經舉辦八屆。三是辦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年度學術報告》,已經出版兩本,第三本正在出版中,這一學術報告為主要是對學科學術發展狀況進行研究,并以學術檔案的形式呈現出來,形成學科的學術積累和學術發展的曆史性财富。

  世馬會記者:最後一個問題,北大馬院正在建設一系列的“馬工程”,這些工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的意義是什麼?

孫蚌珠教授:2014年北大beat365院長于鴻君教授提出“天下馬院是一家”的理念,也是從2014年開始我們開始了建設馬克思樓和國際馬克思主義文獻中心、舉辦兩年一次的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啟動“馬藏”編篆與研究等一系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發展的基礎性工程,這些工程沒有一個是完全屬于北大的,也沒有一個單靠北大就能實現,北大搭建平台聚合力量,通過這些學科基礎性工程的建設增強馬克思主義學術自信、學科自信和學院自信,最終目的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世馬會記者: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孫蚌珠教授: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