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馬會參會學者風采: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院長佘雙好教授

【人物簡介】佘雙好,男,1964年11月生,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标課題“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途徑、載體和方法研究”課題首席專家,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德育原理”組主要成員。現任武漢大學beat365院長,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湖北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兼任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013年度影響力标兵人物稱号,湖北省“五一”勞動獎。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道德與社會性發展,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國内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論文《心理健康教育何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著作《青少年思想道德現狀及健全措施研究》分獲第五屆、第六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以改革創新精神整體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主要成員)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世馬會記者:佘教授您好,本次世馬會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走向偉大複興的過程中的重要主張。請問您認為在中國成為強國的過程中,中國人應該保持怎樣的心态呢?

  佘教授:我認為應保持一種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大國心态。自尊是一種表現個體對自我的肯定和尊重的心理體驗,表明個體對自我的悅納與肯定。表現在一個國家的國民心态上,則體現為對國家和民族以及人民的一種悅納和肯定。自信是對自己積極肯定的态度,表明個體對自我發展的信心。表現在國民心态上,則體現為對國家前途和未來發展的信心和信念。自尊自信的國民心态既反映了一個國家國民對自己國家和民族過去的積極看法和評價,同時也反映了一個國家國民對自己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信心。理性是與客觀、科學相聯系在一起的,理性心态是一種客觀、冷靜、理智、全面、穩定和适宜的心理狀态,同時也是一種穩定、成熟、合理地對待外面世界的方式,它是一個國家國民心态成熟的基本标志。平和的心态是一種和平、圓潤、穩定和成熟的心态,它以一種心平氣和的心态接納外界和自我,不因外界因素幹擾而改變自己的追求目标和心境,體現了中國人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智慧。理性平和的國民心态既重視通過客觀、冷靜、理智和科學的方式來面對社會和世界,又注重采取合理合适恰當的方式來處理與外部的關系,是健康國民心态發展的内核。積極向上是健康國民心态的本質要求,一個國家和民族,隻有以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态度和精神風貌,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态是我們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進程中應有的大國心态。

  世馬會記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相信您應該會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佘教授:黨的十九大的這一重要論斷是黨的十七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深化和發展,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黨的思想建設的新任務和新要求,為新時代的理論武裝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認為加強理論武裝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想使一種理論觀點深入人心,最根本的條件是建立其産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隻有壯大理論所依托的物質基礎,理論武裝才更有現實依據;二是理論深入人心的隻有通過理論本身的徹底性來說服人,通過真理的力量征服人。理論徹底性源自理論的科學性,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造性,通過理論創新的方式來吸引人;三是要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需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四是隻有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衆自覺學習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

  世馬會記者:我們了解到,您一直在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現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從總體上仍然處于傳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範式,經驗總結和思辨研究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式。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論體系方面,請問您有什麼建議嗎?

  佘教授:關于這個問題,我曾表達過自己的一些觀點。我認為為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和學科化的進程,應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研究,倡導多種研究範式共同發展,在多元整合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論體系。具體來講有一下幾個方面:一是思辨研究與實證研究并重,這主要是從研究方法論角度來談的。思辨研究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特點和優勢,它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範疇、特點、規律等進行分析和探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規律性問題;實證研究是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有關材料和證據進行系統整理,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各種變量及内在關系進行調查、觀察、訪談和實驗驗證的研究方法。二是傳統教育、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相整合,這是從具體研究方法的角度來進行的劃分。傳統研究主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現象進行價值和規範研究,量化研究注重從數量角度對思想政治教育現象進行研究,質性研究從理解和解釋對思想政治教育現象進行探索,多樣方法的整合研究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三是對象研究、實務研究和自身研究相統一,這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的角度進行的劃分。對象研究是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或受教育者開展的研究,實務研究指的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研究,自身研究指的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人員自身的研究。四是學術研究與行動研究相結合,這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角度進行的劃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既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從學理的角度進行科學化研究,也可為了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進行行動取向的研究。

  世馬會記者:我們了解到您最近在提倡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化心理疏導模式,請問您對今後我國高校心理疏導的發展有何設想與展望?

  佘教授:今後的高校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應倡導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相結合的心理疏導模式。在高校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多樣的心理疏導模式,每一種模式都具有各自的優勢和特定的作用範圍。在各種心理疏導模式中,以高校輔導員和學生工作為主體的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導模式是最具現實影響力的心理疏導模式。發展基于高校輔導員工作、基于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模式,把高校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采用更為宏觀的社會工作的心理咨詢模式,形成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導模式,是高校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中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已經打上了濃厚的中國特點,形成了具有中國特點的本土化心理疏導模式。比如它與中國高校學生工作結合在一起,強調心理咨詢與健康教育過程的主導性,着眼于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更高的治愈标準和更為複雜的咨詢過程,形成了特定的把心理問題與現實問題、思想問題等相結合的心理疏導方法等。這些特點昭示着中國高校心理疏導模式發展的一些基本的方向:比如咨詢視野從微觀心理發展向宏觀社會發展的傾向;咨詢領域從心理發展到身體、心理、道德等全面發展的傾向;咨詢技術從外在作用影響向内在介入與幹預的深度發展傾向;咨詢方法從強調方法的特定性向方法的整合性和多樣發展的傾向;隊伍建設從與學生工作相促進的滲透式教育向相對獨立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趨向。紮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際,探索本土化的心理疏導模式,是中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發展的總體趨勢。

  世馬會記者: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不斷努力,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是促進馬克思主義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請問您認為應如何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

  佘教授: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就要回歸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作為課程建設的本質和規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要按照高等學校課程教學的一般規律,把适應社會發展、學科發展和學生發展的知識納入課程教學知識體系,實現從學科體系向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向教學體系、教學體系向學生素質的轉化,通過學科、學術的基礎性、系統性知識,建構學生精神世界的知識結構,同時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規律,實現馬克思所說的精神武器與所代表的物質力量的結合的過程,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進而幫助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掌握的精神武器轉化成改造客觀世界及自己主觀世界的精神力量,積極投身于偉大的實踐活動。隻有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才能防止出現過分世馬會記者:目前看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我國的學術影響力與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發展的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作為一名beat365的院長,您對于這一問題怎麼看?症結何在,怎樣提升?

  佘教授:作為一個年輕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自身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如何處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整體性與馬克思主義各學科之間的關系?如何确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共同的研究理論和方法?如何區分各二級學科之間的邊界?等等。對此要有足夠的耐心。我認為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生命力的關鍵,在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科學研究,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學術影響力。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既有與一般學科的共性,同時也有其特殊性。既要尊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特殊性,也要遵循學科建設的一般規律。比如從學科建設來看,需要在任何學科建設所涉及的共性因素——學術隊伍建設,學術方向凝練,學術成果,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能力和水平等方面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學科建設水平,進而提升學科影響力,促進學科可持續發展。

  世馬會記者:謝謝佘教授,再次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