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軍: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

編者按:黨的十九大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這一思想已成為黨和國家指導思想,是黨和國家的行動指南。本文是作者為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提交的論文,文章運用邏輯和曆史相統一的方法,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共産主義運動相結合的角度論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特點、基本内容、曆史方位和哲學基礎。現予發表,供學習交流。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中國共産黨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的思想指南和行動綱領。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成為國家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這是一個重大的事件,必将對中國和世界産生重要影響。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用邏輯和曆史相統一的方法,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共産主義運動相結合的角度研究這一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和意義,探讨的重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否有其哲學基礎?如果有哲學基礎,哲學基礎是什麼?

一、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作為世界性思潮,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它吸取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馬克思主義在指導共産主義實踐中,随着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實現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發展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反映了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尤其是人類社會曆史發展規律,開辟了人類認識真理的一條正确道路,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理論。

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受工人政黨“共産主義同盟”委托起草一個宣言并公開發表,這就是《共産黨宣言》。列甯說:“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即把社會生活領域也包括在内的徹底的唯物主義、作為最全面最深刻的發展學說的辯證法、以及關于階級鬥争和共産主義新社會創造者無産階級肩負的世界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論。”[《列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0頁。]《共産黨宣言》的公開問世标志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标志着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緊密聯系起來,使工人運動進入一個嶄新的曆史時期,無産階級開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掀起波瀾壯闊的共産主義運動,在馬克思恩格斯參與和領導下成立了“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無産階級政黨有了自己的國際組織。

1859年,馬克思出版自己多年研究經濟學的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在該書的《序言》中,馬克思對曆史唯物主義作了經典表述。恩格斯為該書寫了一篇書評,書評寫道:“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理論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頁。]恩格斯在引述《序言》原文後說:“隻要進一步發揮我們唯物主義論點,并且把它應用于現時代,一個強大的、一切時代中最強大的革命遠景就會立即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人們的意識取決于人們的存在而不是相反,這個原理看來很簡單,但是仔細考察一下也會立即發現,這個原理的最初結論就給一切唯心主義,甚至給最隐蔽的唯心主義當頭一棒。關于一切曆史的東西的全部傳統的和習慣的觀點都被這個原理否定了。政治論證的全部傳統方式崩潰了;愛國的義勇精神憤慨地起來反對這種無禮的觀點。因此,新的世界觀不僅必然遭到資産階級代表人物的反對,而且也必然遭到一群想靠自由、平等、博愛的符咒來翻轉世界的法國社會主義者的反對。這種世界觀激起了德國庸俗的民主主義空喊家極大的憤怒。”[《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8頁。]在這裡,恩格斯通過總結無産階級政黨的革命經驗,明确指出無産階級政黨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有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自己理論基礎。這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而這個世界觀必然遭到資産階級和小資産階級的反對。無産階級在革命鬥争中要取得勝利,必須把自己的實踐和理論置于這個世界觀基礎之上,在這一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下,提出自己的綱領、确立自己的目标和制定自己的戰略策略,以此指導無産階級革命運動,充分發揮人民群衆創造曆史的主體作用。在共産主義運動中,恩格斯這一思想成為無産階級政黨的一個基本原則,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

20世紀初,無産階級領袖列甯在流亡國外,領導布爾什維克進行革命鬥争時,面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遭到歪曲即黨内一部分人用新康德主義、馬赫主義,用最新的所謂“科學材料”修正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勢,列甯在1908年花了8個月時間,在哲學上總結和概括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然科學的新成果,寫成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列甯開宗明義寫道:“凡是多少讀過一些哲學著作的人都應該知道,未必能找到一個不直接或間接地駁斥唯物主義的現代哲學(以及神學)教授。他們曾經一百次、一千次地宣告唯物主義已被駁倒,可是直到現在,他們還在一百零一次、一千零一次地繼續駁斥它。我們的修正主義者全都在駁斥唯物主義,同時又裝出一副樣子,好像他們駁斥的本來隻是唯物主義者普列漢諾夫,而不是唯物主義者恩格斯”。[《列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頁。]列甯這一著作捍衛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豐富和發展辯證唯物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擦亮了布爾什維克黨的思想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甯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觀察當時世界,提出這個時代是戰争和革命的時代,寫下了《帝國主義論》、《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主義著作,将馬克思主義發展到新的階段即列甯主義。1917年,在列甯的領導下布爾什維克取得十月革命勝利,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1919年,列甯領導成立了“共産國際”,通過“共産國際”把馬克思主義的火種撒向全球。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在“共産國際”的幫助下,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有了中國共産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中國共産黨剛成立就投入到激烈的革命鬥争中,沒有充足時間進行理論學習和理論創新,與歐洲共産黨相比馬克思主義理論準備不足。對此,1941年劉少奇在給宋亮回信中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時,又由于中國當時是客觀革命形勢很成熟的國家,要求中國革命者立即從事、而且以全部力量去從事實際的革命活動,無暇來長期從事理論研究與鬥争經驗的總結(這種情形直到今天還是有的,如我們今天到處都感覺到實際工作中的幹部缺乏,一切幹部幾乎都很難從工作中抽出作一種比較長期的理論學習等)。所以中國黨一開始成立,就卷入偉大的實際革命鬥争中,各方面都應付不暇。這與中國黨的理論準備不夠亦是有關系的”。[《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1頁。]由于理論準備不足和無産階級革命經驗的缺乏,中國共産黨在領導中國革命中曾經犯過右傾錯誤和“左”傾錯誤,尤其是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錯誤,造成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黨中央和紅軍被迫長征,遵義會議糾正了錯誤的軍事路線,确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毛澤東同志開始從哲學高度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通過系統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他親自在抗日軍事政治大學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教學中,1937年寫出《矛盾論》、《實踐論》等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矛盾論》和《實踐論》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揭露黨内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别是教條主義這些主觀主義的錯誤”。[《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頁。]毛澤東同志的著作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1942年,在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領導下,在全黨開展馬克思主義學習運動即整風運動,運動伊始,毛澤東和艾思奇等同志編輯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斯大林思想方法論》并将其作為整風文件供全黨學習。[在該書的例言中寫道:“本書是在我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反主觀主義、反宗派主義、反黨八股的号召之下編纂起來的,目的是要幫助同志們掌握馬克思、恩格斯、列甯和斯大林的科學共産主義的思想方法,來整頓我黨的的學風、黨風和文風,為中國革命勝利而鬥争。”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斯大林思想方法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頁。]中國共産黨花了三年時間進行整風學習,端正我們黨的思想方法,使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中國共産黨确立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擦亮自己的思想武器。1945年在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将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毛澤東思想和馬克思列甯主義成為中國共産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的創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次重要飛躍。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過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這對于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來說是一件前無古人的大事,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中國取得突出的成就,但是也走了彎路,犯過像“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嚴重錯誤。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但是,當時黨中央領導人堅持“兩個凡是”方針。“兩個凡是”的方針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思想方法,嚴重背離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建國後,我們黨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犯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思想上背離唯物主義思想路線。粉碎“四人幫”,在政治上結束“文化大革命”,但是堅持“兩個凡是”方針表明在思想上沒有走出“文化大革命”。因此,“兩個凡是”一提出,鄧小平同志就反對,認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1978年,全黨開展“真理标準大讨論”,通過讨論,黨内樹立起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這一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同年,鄧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緻向前看》的講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鄧小平同志的講話得到黨中央的肯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确立和恢複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即以階級鬥争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會議公報指出:“會議對進一步繼承和發揚毛澤東同志所倡導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即堅持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問題,展開深入的讨論,會議一緻認為,隻要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況新事物新問題,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我們黨才能順利地實現工作重心的轉變,才能正确解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産力迅速發展不相适應的生産關系和上層建築。”[中央黨校教務部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頁。]“會議高度評價了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問題的讨論,認為這對于促進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線,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中央黨校教務部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頁。]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一個新時期,1982年在黨的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鄧小平同志在開幕辭中提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别國經驗、别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頁。]

通過總結長期曆史經驗,鄧小平同志領導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上又一次實現飛躍。

通過回顧曆史,從共産主義運動中可以看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思想史上完成一次革命性變革,為無産階級和勞動人民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的基礎。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列甯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将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創立列甯主義。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甯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化為中國共産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同志通過重新确立和恢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鄧小平理論。這表明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有各個階段的理論成果,但是,貫穿在這些理論中的核心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基礎上的,背離這個理論基礎的理論創新和發展隻會使馬克思主義走到邪路上去。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在這一世界觀方法論的基礎上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這是馬克思主義實現自身發展的理論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在不斷發展,客觀形勢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要随着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在21世紀,習近平總書記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在領導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實踐中,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下我們将具體分析這一思想的曆史和邏輯。

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上實現理論創新

理論與實際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馬克思主義根本的學風。馬克思主義作為共産黨的指導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過程中,黨的領導人肩負着重要的使命。在共産主義運動史上,列甯、毛澤東、鄧小平等共産黨領導人能夠實現發展馬克思主義,因為他們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和學風,始終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如果與之背道而馳則會走上錯誤的道路。

2012年,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習近平同志當選為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在中央政治局常委與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群衆是真正英雄。人民群衆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我們深深知道,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隻要我們萬衆一心、衆志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每個人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責任重于泰山,事業任重道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5頁。]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誓言,是一個閃耀着曆史唯物主義光輝的誓言。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新進中央委員、候補委員講話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會主義。我們黨始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中國特色。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别的什麼主義。”[《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09頁。]“我們黨始終堅持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共産黨員特别是黨員幹部要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是共産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産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15頁。]在共産主義運動處于低潮時期,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科技等方面處于優勢的情況下,在中國共産黨部分領導和部分黨員共産主義理想動搖、徘徊時,這樣的講話,這樣的聲音可以說是振聾發聩,這顯示出習近平同志作為黨的總書記敢于擔當的精神、具有的堅定信念和馬克思主義素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攻堅克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使中國的發展進入新時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産黨在理論上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時代課題。這是對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是這個理論的主要創立者和主要貢獻者,因此,這個理論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理論是在解決和回答實踐遇到的問題中産生的,回答和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離不開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個思想方法(路線),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總是遵循一定的思想方法,這一思想方法體現這個理論的哲學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遵循的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方法),理論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

在擔任總書記前,作為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黨校學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2012年他在春季學期開學典禮講話中說:“馬克思、恩格斯沒有直接用過‘實事求是’這個詞彙,但他們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突出強調的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毛澤東同志用中國成語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所作的高度概括。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來研究和解決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來制定和形成指導實踐發展的正确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我們黨是靠實事求是起家和興旺發展起來的。”[《習近平黨校十九講》,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年版,第275頁。]實事求是“始終是中國共産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是黨帶領人民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習近平黨校十九講》,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年版,第276頁。]習近平同志把“實事求是”不僅僅當作思想方法,而且進一步提出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實事求是是我們黨取得勝利的法寶。這表明習近平同志不僅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而且深化了對實事求是的認識,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奠定堅實的哲學基礎。

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組織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分别學習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提出如何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遇到的問題聯系起來,破解實踐和理論難題。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曆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集體學習時,首先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命力,有力回答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過時論的觀點,其次,他強調曆史唯物主義的重要性,第三,他提出要求,堅持曆史唯物主義,開辟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他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别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着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産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曆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曆史和現實都表明,隻有堅持曆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曆史唯物主義 更好認識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工作》,《人民日報》,2013年12月5日第1版。]

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用曆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提出自己如下見解:

1.關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我們黨現階段提出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是從我國現在的社會存在出發的,即從我國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的總和出發的,也就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出發的。

2.關于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的原理。隻有把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矛盾運動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結合起來觀察,把社會基本矛盾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才能全面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發展方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适應社會生産力發展調整生産關系,不斷适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築。我們提出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應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進社會發展。社會基本矛盾總是不斷發展的,所以調整生産關系、完善上層建築需要相應地不斷進行下去。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曆史唯物主義态度。

3.關于物質生産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的原理,準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生産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不斷向前發展,推動實現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物質生産是社會曆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但上層建築也可以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現實過程,并不是單線式的簡單決定和被決定邏輯。我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是因為要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隻有既解決好生産關系中不适應的問題,又解決好上層建築中不适應的問題,這樣才能産生綜合效應。同時,隻有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來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為改革提供強大牽引,才能更好推動生産關系與生産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适應。

4.關于人民群衆是曆史創造者的原理,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為。

在這次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黨的幹部發出号召,要求原原本本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以提高自己的水平。他說:“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有着13億人口的大國執政,面對着十分複雜的國内外環境,肩負着繁重的執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特别是高級幹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書寫改革開放曆史新篇章。”[《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曆史唯物主義 更好認識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工作》,《人民日報》,2013年12月5日第1版。]

時隔一年多,2015年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主持中央政治局舉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集體學習。他說:“今天,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進行2015年第一次集體學習,學習内容是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2013年,我們進行第十一次集體時學習安排了曆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安排這兩次學習,目的是推動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産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 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人民日報》2015年1月25日第1版。]

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分析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與實際問題的關系,回答如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出如下觀點:

1.要學習掌握世界統一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制定政策、推動工作。當代中國最大的客觀實際,就是我國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不能脫離這個基點。既要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沒有變,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每個階段呈現出來的新特點。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曆史性跨越,我國基本國情的内涵不斷發生變化,我們面臨的國際國内風險、面臨的難題也發生了重要變化。我們提出要準确把握、主動适應經濟發展新常态,就是适應國際國内環境變化、辯證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作出的判斷。準确把握我國不同發展階段的新變化新特點,使主觀世界更好符合客觀實際,按照實際決定工作方針,這是我們必須牢牢記住的工作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并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而是認為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十分巨大的。我們黨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第一位,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辯證法。我們必須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設、意識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富有時代氣息的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2.要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們黨領導人民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對待矛盾的正确态度,應該是直面矛盾,并運用矛盾相輔相成的特性,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推動事物發展。我們強調不能簡單以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出化解産能過剩,提出加強生态文明建設,等等,都是針對一些牽動面廣、耦合性強的深層次矛盾的。面對複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我們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我們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3.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當前,我國社會各種利益關系十分複雜,這就要求我們善于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反對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看形勢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觀天、揠苗助長、削足适履、畫蛇添足。要加強調查研究,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準确把握客觀實際,真正掌握規律,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系。

4.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我們推進各項工作,要靠實踐出真知。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對經過反複實踐和比較得出的正确理論,要堅定不移堅持。

在這次學習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提出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産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十分有力回擊攻擊辯證唯物主義的各種錯誤觀點,捍衛了辯證唯物主義。他發出要發展21世紀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号召,他說:“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 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人民日報》2015年1月25日第1版。]

2013年和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組織中央政治局同志集體學習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在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上是繼延安整風運動之後,共産黨高級幹部又一次集體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活動,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後,我國學術屆在理論創新的過程中,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有學者提出: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斯大林哲學,是蘇聯教科書體系,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在我國是講堂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質是實踐唯物主義而不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是實踐唯物主義。這種觀點在我國哲學界,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界逐漸成為主流,而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同志往往被批評為保守,在學術界也逐漸邊緣化。

習近平總書記不為理論迷霧遮雙眼,不為時髦哲學所迷惑,捍衛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他以馬克思主義者的眼光,敏銳地牢牢抓住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這一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并用這一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回答新時代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曆史方位和理論邏輯

時代範疇是馬克思主義一個基本範疇,它的基本内涵是指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方位。人類社會發展有其自身内在的發展趨勢,人類社會發展是其現實性和可能性的辯證統一,在現實性的基礎上,社會發展充滿各種可能性,有現實可能性、抽象可能性等,現實可能性經過主觀努力可以轉變為新的現實,抽象的可能性是抽象的,不能夠轉變為新的現實。馬克思主義要求無産階級政黨必須清醒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抓住時代主題,發揮主觀能動性,從客觀現實出發,把現實性可能性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結合起來,确立自己的新理論,提出自己的新綱領,明确自己的新目标,制定自己新戰略。用新的理論武裝群衆,用新的綱領帶領群衆,用新的目标鼓舞群衆,用新的戰略指導群衆,充分發揮人民群衆是曆史創造者的作用。人類社會作為曆史主體,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因此,時代範疇也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時代是指人類社會整體發展曆史方位,特殊性時代範疇是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曆史方位。

20世紀初,列甯用曆史唯物主義觀察他所處的曆史方位,提出資本主義已經由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壟斷是帝國主義本質特征,資本壟斷力量滲透世界各地。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由于發展不平衡,為了争奪原料和世界市場、瓜分勢力範圍,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必然發生戰争,帝國主義是戰争策源地。戰争将引起革命,列甯稱這個時代為戰争與革命時代。列甯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況,在戰争期間,領導布爾什維克黨發動革命,取得十月革命勝利,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無産階級政黨遵循列甯主義的這一原則,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壯大革命力量,東歐和中國先後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社會主義由一國變為多國。

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根據變化了的客觀實際,提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領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領導黨和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發展,進入21世紀。習近平總書記分析我國發展的曆史方位,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具有特殊性。新時代具有如下的現實可能性:

第一,新時代意味着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

第二,新時代意味着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第三,新時代意味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總體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新時代的現實可能性,客觀上要求,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标、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并且要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态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以利于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圍繞這些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内容是:1.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标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6.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标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7.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新時代指的是我國社會發展的曆史方位,作為曆史方位的新時代,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邏輯的起點,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面對的核心問題,這個思想就是圍繞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産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展開。因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曆史性變化,它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隻有繼續推動發展,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這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法。新時代不僅有社會主要矛盾還有次要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解決我國新時代社會矛盾提出基本綱領,制定戰略,形成一系列相互聯系的思想,這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穿在這個思想方方面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靠這個世界觀和方法論構建起來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是其哲學基礎。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級研讨班上講話中強調:“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曆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内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曆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得出正确結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鬥》,《人民日報》2017年7月28日第1版。]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質是對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是一脈相承的,這個脈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科學發展觀的精髓,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離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離開共産主義運動實踐、離開新時代和離開辯證唯物主義、曆史唯物主義孤立地理解和看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決定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文件彙編》,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9頁。]

中國共産黨是一個擁有八千多萬黨員,領導着中國13億多人口的執政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用這一行動綱領引領13億中國人民,用這一戰略策略指導中國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人民群衆創造曆史的作用,必将對中國和世界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李少軍,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梅沙白,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研究生。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文件彙編》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5.《習近平黨校十九講》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年版。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列甯選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毛澤東選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劉少奇文選》上下冊,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轉自beat365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