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成與内涵

2013 12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具體措施等作出全面的戰略部署。2014 2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日,在紀念五四運動95 周年之際,習近平考察beat365,在beat365師生座談會上就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作了重要闡述。顯然,中共中央已經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到事關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成邏輯

中國共産黨凝練和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着眼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戰略考量的基礎上,堅持了理論邏輯、曆史邏輯和現實邏輯的統一。

(理論邏輯豐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價值性

近十年來,學術界關于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性等問題的研究日益活躍。多數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具有價值性,體現着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從社會主義發展曆程來看,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礎上,闡釋了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一種理想追求,這種理想追求其實就蘊涵着他們的價值追求和價值理想,主要表現為追求沒有私有制、沒有剝削、人人平等、個個幸福、按需分配的理想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空想社會主義合理成分的基礎上,提出科學社會主義的終極價值在于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正如《共産黨宣言》中所說的,“代替那存在着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産階級舊社會的,将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更是明确地指出,社會主義“這是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2。“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3因此,科學社會主義,“無論從一種理論、運動還是一種制度來說,都意味着一種與無産階級和廣大人民群衆的生存和發展,與他們的解放息息相關的根本價值”4。科學社會主義将“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發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的目标,并對實現這種目标的指導思想、制度設想、主要途徑、主體力量等作出了初步的論述和闡釋。在這些論述和闡釋中,馬克思、恩格斯勾勒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原則、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标等,如為絕大數人謀求利益、實現社會的公正與平等、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這就從根本上确立了社會主義價值觀本質上不同于以往任何社會統治階級的價值觀。

中國共産黨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産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價值原則、價值取向、價值目标,同時汲取了現代西方進步文明的價值理念和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價值理念,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價值體系和基本價值。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從傳統的一國社會主義發展到多種模式的社會主義,這種百年滄桑的巨變現實,必然會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和發展經典作家關于社會主義的理論設想和制度實踐。因此,從價值層面來構建和豐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回應實踐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成的理論邏輯。

(曆史邏輯深化對社會主義及其本質認識

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經典作家及其後繼者們對社會主義的本質的認識,可以說是一個承繼、創新和逐步完善的過程。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時代,并沒有提出社會主義本質的概念。他們隻是在科學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的特征作了科學的預測。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社會主義社會具有以下特征生産力的巨大發展和物質極大豐富生産資料由全體社會成員共同直接占有有計劃地組織社會生産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開始消亡人們将獲得自由和全面的發展。這些科學的設想,為後來現實社會主義社會的确立提供了基本原則。列甯是第一個把社會主義變成現實的理論家、革命家和政治家,他在汲取建設蘇俄社會主義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對社會主義有了更為具體和深刻的認識。列甯指出,社會主義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産率社會主義就是生産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着國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合作社的發展就是社會主義的發展社會主義要利用商品貨币關系和資本主義重視工農群衆對國家機關和幹部的檢查監督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着勞動的社會差别社會主義要注重發展文化教育社會主義還需要國家,國家還不會消亡共産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等。顯然,列甯對社會主義的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等方面的建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和列甯主義基礎上,提出社會主義公有制有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種基本形式實行指令性計劃經濟迅速發展工農業生産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商品生産和商品交換無産階級專政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職能形式,共産黨是無産階級專政的工具确立馬克思列甯主義在意識形态的主導地位。斯大林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和發展,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蘇聯黨内個人崇拜的盛行,斯大林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些思想走向了絕對化,最終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對蘇聯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都産生了嚴重的後果。

在“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問題上,中國共産黨也對經典作家的一些理論做過片面的、教條的理解,如認為“一大二公”就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就是搞計劃平衡經濟等等。同時,在曲折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曆程中,中國共産黨用社會主義理想培育起一套高度一緻的價值體系。愛黨愛國、為人民服務、集體主義、人民民主、階級鬥争、無私奉獻、鬥私批修、反修反霸、共産主義新人等成為主體的價值話語。顯然,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在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認識上,存在着“左”的局限和教訓。正如鄧小平所說的“問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5鄧小平在總結這些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多次闡釋了他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他指出公有制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兩個根本原則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不是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1992 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走向共同富裕。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體現着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的統一、目的與手段的統一,把中國共産黨人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階段,也大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

經典作家及其後繼者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呈現出幾個特點。一是他們從社會主義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則方面論述的頗多,具體的制度、體制和機制等方面有所不足二是他們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層面方面論述得較多,尤其側重經濟政治方面。三是對社會主義價值層面的論述多具原則性、間接性,缺乏具體的内涵和可操作的指南。當然,呈現出這些特點,主要是由于經典作家及其後繼者們所處的社會曆史條件不同,所面臨的時代任務不同,以及探索和完善社會主義理論本身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決定的。科學社會主義不僅建立在發達的生産力基礎上,它的更高追求在于建立一個公平、公正、民主、法治、文明的和諧社會,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可以說,經典作家及其社會主義實踐者們注重較多的是社會主義的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而對其價值性的實踐構建相對較少。其實,科學社會主義既是一種人類認識真理的思想體系和社會發展的實踐運動,也是一種符合曆史發展規律的制度安排,更是一種合目的性的人類價值體系。6社會主義一百多年發展的實踐,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蓬勃發展的實踐,為我們今天從價值層面深化對社會主義及其本質的認識,提供了前提和基礎。換言之,社會主義發展的曆程,已經步入到系統構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階段,已經發展到把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标、價值取向和價值原則,細化為具體内涵并為之實踐的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正是适應社會主義曆史發展邏輯的需要。

現實邏輯應對西方價值觀全面沖擊的需要

在競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時代,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大國不斷輸出它們的價值觀,以達到滲透、掌控甚至颠覆它國政權的目的。改革開放以來,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就不斷以私有化、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人權、宗教信仰自由等為幌子,全方位向中國輸出它們的價值觀,企圖和平演變社會主義中國。在國内外複雜因素的影響下,當前嚴重幹擾和挑戰我國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态的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後現代主義、曆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觀和憲政民主等。這些思潮及其主要觀點,其本質是要否定我國當前實行的各項基本制度,走西方資本主義的道路和模式。

西方的思潮和價值觀不僅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我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态的主導地位,而且滲透到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影響和侵蝕了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等。當前,我國一些過去腐朽、落後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生活惡習重新泛濫,整個社會風氣、社會道德等方面出現了令人擔憂的亂象。這種現象和境況的出現,盡管原因多樣複雜,但顯然與西方價值觀的沖擊和影響有着直接的聯系。

面對西方價值觀帶來的全面沖擊,作為當今世界最大且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如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文化“軟實力”,向世界傳遞和引領一種嶄新的文明和價值,将決定着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國強國地位。當前,面對國内外複雜的形勢和任務,中國需要用一種核心價值觀來指引和規範每一個社會成員,使之能夠正确地看待中國與世界,處理和規範好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這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現實邏輯。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内涵辨析

當前,為了統一思想認識,積極、有效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界和理論界必須拓展和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内涵的辨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性與個性

有學者認為,在價值追求方面,适合人類共同需要和發展的價值觀,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觀,隻有“去階級化”和“去意識形态化”,與人類的“普世價值”對接,才會有真正的生命力。顯然,這種觀點隻認同價值的共性和普遍性,誇大了價值真理的作用,否認客觀真理的存在及其科學性。也有學者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要的就是突出和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要凸顯出社會主義價值與資本主義價值的本質區别。此觀點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性,尤其注重凸顯社會主義因素。這種分歧,既涉及到如何處理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性與個性關系,又關系到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價值論。

科學社會主義作為人類一種先進的思想體系和文明成果,它的價值追求和價值準則必然體現着人類文明的結晶,反映着人類社會共同的進步和追求。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是脫離人類共同價值需求而另辟蹊徑的一種價值觀,它的内涵和本質必然承繼并引領着人類社會美好的價值追求。而且,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中國要想赢得更多的世界認同,就需要在基本的價值追求等方面與世界其它國家有着共識。當然,這種共識是在基本理念、内在精神、基本原則等方面的共識,而不是在具體内涵、實踐模式、具體途徑等方面的一緻。但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基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價值觀指導下的一種新型價值觀,是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價值觀,它必然有着更高的價值追求和富有中國特色,從而構成它個性的一面。當然,這種個性的一面,是以堅持共性為前提的,首先必須體現着共性,其次要豐富和發展着共性。當前,正确處理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首要的理論任務就是具體地、曆史地、科學地梳理和論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類共識價值尤其是資本主義價值觀的關系。如怎樣科學地定位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曆史作用和現實意義如何厘清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及其價值觀與人類共識價值體系及其價值觀的關系?社會主義價值觀是否會超越或取代資本主義價值觀?其次,科學、正确地認識和發展社會主義價值理論。如怎樣評價理想社會主義價值與現實社會主義價值的作用和意義如何豐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具體内涵如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成現實的生産力,如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引領人類共識價值的重要力量對于這些重大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的邏輯推理和理論論證,而是需要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上,以及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基礎上,認真地總結實踐經驗并上升到理論高度後,才能作出科學的回答。從根本上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隻有在實踐中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才能有力地彰顯馬克思主義價值性的意義及其真理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與“非核心”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過程中,理論界和學術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内容的認識不盡一緻,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内容包括哪些有學者初步統計,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内容的表述,多達60 多種以上,涉及90 多個範疇。7分歧如此之大,是因為人們界定核心價值觀的立場、角度不同。有的從執政黨角度,有的從社會主義本質角度,有的從意識形态角度,有的從國家利益層面,有的從社會公德層面,有的從個人道德層面,等等。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層次問題,即哪些才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核心”裡還有沒有“核心”如有的學者提出,應把以人為本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統領範疇,居于最高統領地位,公平正義是基本範疇,共同富裕、民主法治、科學文明、和諧共生是基本範疇。8有的學者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着眼于公民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因而應把自由、民主、公正、互助、改革、發展作為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9

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之分歧,一些學者可能都有一個思維誤區,即核心價值觀就是要解決當下社會主義中國根本的、終極的價值追求問題。但是,當下的中國正處于利益分化、矛盾多發、價值多元的深刻轉型時期,不同的人或階層因所處的經濟地位、社會身份以及教育水平等有差異,他們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必然有所不同。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不可能是單一、唯一的,它必然是複合、多元的。此處的“核心”是相對于多元價值訴求中凸顯出來的“核心”,是相對于“非核心”而言的“核心”。而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和凝練,顯然是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言的。隻要我們對社會主義本質及其價值本質的認識沒有達到應有的科學高度,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一個動态的過程。

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和“非核心”是相對的,并随着社會主義生産力和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轉化,直至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變成現實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内核才會形成和相對穩定。學界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的分歧與争論,沒有正視到一個國家成熟的核心價值觀,是建立在發達的經濟水平、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礎上的,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培育和踐行過程。希冀當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構建一套徹底解決國民終極價值追求的“核心”價值觀,既不符合唯物史觀的理論,也無益于統一思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性與社會性

在當前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分歧中,一種觀點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國家意識形态的集中體現,應當突出其政治性和意識形态性,突出其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另一種觀點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和一種國家的價值觀,首要的是遵循各個國家和人類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注重其社會性和國民普适性。顯然,這種分歧的思維誤區是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複雜屬性問題,簡單化為政治性與社會性的二元對立。其實,任何一個事物的屬性是多層次的,有特有屬性與共有屬性、本質屬性與非本質屬性的區别。而且,在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事物的屬性表現形式和作用亦會不同,并會發生變化和轉化。因此,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程中,正确地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性和社會性至關重要,切不可在此方面有片面的認識。

一般認為,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在意識形态方面的集中體現,奠定了國家制度的道義基礎,為相應國家制度的建構提供了基本思路,決定了其國家制度變革和調整的基本方向。1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應堅持其政治性,彰顯社會主義中國的制度理念、社會目标、價值追求等。但是,我們切不可因此而将其簡單地泛政治化或泛意識形态化,進而忽略甚至否定它的社會普适性。因為,我們所培育和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是社會主義中國的一種現代國家價值觀。作為一種現代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它不可能也不應該脫離現代國家的社會性和普适性而完全獨立存在。其次,從國家的文化價值的承繼關系來看,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有社會主義文化的價值理念,也有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和西方現代文明的價值理念,社會主義文化價值的理念雖處于主導地位,但并不是唯一的。再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和踐行的對象是全體國民。而無論是生活在大陸的國民,還是生活在港澳台的國民,他們當中都有一部分不信仰社會主義。如果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泛政治化,不僅不利于大陸絕大部分國民接受教育和踐行,而且也不會得到非社會主義信仰者的真正認同。最後,當前的社會主義中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數國民的基本現代價值觀念尚未全面、牢固地樹立,其道德修養、文明程度亟需大大提升。放棄對國民進行核心價值觀基本内容的培育,而去追尋一些更為抽象的所謂的終極價值觀,隻會造成舍本逐末的後果。因此,引導國民學習和踐行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内容,應是構建國民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性工程。隻要這項基礎性工程做紮實了,以及随着對社會主義價值本質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凝練和踐行更高層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将成為國家和社會的自覺行動。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培育和踐行,無論從内容上、形式上以及途徑上,都要注重其社會性和國民普适性的要求,将科學社會主義理念内化成國民日常的自覺行動。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 : 294

2][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 758760

4]方愛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綱[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 12) 

5]鄧小平文選[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 116

6]吳向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自覺[N].光明日報,2013-09-14

7][8]楊興林.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現狀與思考[J].理論探索,2010( 1) 

9]許耀桐.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若幹問題[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2( 4) 

    [10]侯惠勤.關于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幾個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