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高:新時代高校務必堅持辦學正确政治方向

[摘  要]  堅持辦學正确政治方向是新時代高校工作的根本要求。為此,必須緊緊抓住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永葆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這個最鮮亮的底色,堅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

[關鍵詞] 新時代;高校辦學;正确政治方向;立德樹人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考察beat365時強調,高校隻有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才能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此,必須抓好三項基礎性工作,即堅持辦學正确政治方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習近平把堅持辦學正确政治方向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創辦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首要基礎性工作,這是對新時代高校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指向。

一、堅持辦學正确政治方向是新時代高校工作的根本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成就是全國高校和廣大師生在貫徹和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方針和政策下取得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這個重大的政治新判斷不僅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産生重大影響,而且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從根本上講,它是中國共産黨在21世紀的政治宣言,向全世界鮮明地表明:中國将毫不動搖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産黨将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因此,在新時代,高校必須繼續堅持辦好社會主義大學的原則,堅持辦學正确政治方向,承載起新時代黨和國家賦予高校的新使命。

同時,我們又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新挑戰。一些高校貫徹社會主義教育方針和政策不力,一些學科建設理念、教材體系、教學内容等“西化”現象嚴重;少部分師生價值觀多元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解有誤區,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淡薄甚至動搖;高校受市場化沖擊較為嚴重,少數高校出現教育市場化傾向;少數老師的師德師風喪失,造成嚴重的不良社會影響。當前,高校成為意識形态鬥争重要的輿論場。各種思潮和勢力競相利用高校作為陣地之一,挑戰和沖擊黨和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态。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标志。我國高校出現的這些不良現象和風氣,從根本上是辦學的政治方向出現了問題,在辦學理念、辦學目标、辦學管理、辦學要求等方面出現了片面強調學術自由、輕視思想政治工作、人才标準世俗化、教育市場化等現象。進入新時代,高校肩負着培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需的各類優秀人才的重任。因此,新時代高校在建設什麼樣的大學、怎樣建設大學,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等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的教育方針,是中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今天,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中大國。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中,高等教育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日益蓬勃發展。當代中國正在按照“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标,緻力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任。偉大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鬥。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因此,高校培養人才的終極目标是培養一批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和接班人隊伍。

但是,由于受市場經濟、多樣價值觀以及不同社會思潮的影響,我國一些高校在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等問題上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認識。這突出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忽視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一些高校開展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活動少,或者流于形式。少部分教師自身都不能堅持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并對學生發表一些違背四項基本原則的錯誤言論。二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夠重視,甚至消極抵制。一些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科研支持力度不夠,一些教師甚至建議取消思想政治理論課。三是教育功利化、世俗化趨勢上升。一些高校隻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和學曆教育,片面強調學生的個人價值和教育的實用主義,忽視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集體主義。四是不能引導學生正确地認識和辨析各種社會思潮。一段時間以來,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曆史虛無主義等各種錯誤社會思潮在高校甚嚣塵上。一些高校主管部門聽之任之,少部分教師不能對這些思潮中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觀點進行分析批判。五是忽視對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和人文關懷。一些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和教學體系設計不科學、不合理,隻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缺乏對學生進行身心健康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一些高校輔導員制度不健全,師生缺乏長效溝通機制。這些不良現象的存在說明我國高校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還有許多有待完善之處。“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高校人才培養目标就在于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即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1]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在按照“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标走内涵式發展道路。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因此,我國高校隻有緊緊抓住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個根本,才能真正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才能在世界高等教育領域有特色、有地位、有話語權。

三、永葆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這個最鮮亮的底色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2]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一起,就始終堅持将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我國高等學校教育進行徹底的改造,創辦了一批社會主義大學,迅速确立起社會主義教育方針和教育體系,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大量人才。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展開,實現了教育堅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針轉變,教育發展模式由粗放型向内涵型轉變,并逐步提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在高等教育改革進程中,黨和國家始終堅持和強調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辦好社會主義大學,并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融進高校管理和教學之中。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成為意識形态鬥争重要的輿論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

高校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要按照《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完善教材體系,推動教學創新,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師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次,創造讀懂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風氣和氛圍。馬克思的一生是為追求崇高理想和真理而不息戰鬥的一生。馬克思的人格風範、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都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高校廣大師生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提升能力、指導實踐。要提升師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的能力,真正搞懂面臨的時代課題,深刻把握世界發展走向,認清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讓師生在實踐中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再次,增強師生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社會主義500年的發展進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不僅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和生命力,而且賦予了今天中國共産黨人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新時代使命。高校廣大師生應在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過程中,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從而為創造無愧于民族需要和時代呼喚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作出應有的貢獻。

四、堅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高校承擔着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是否培養出适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否能保證培養出來的人才始終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德,這不僅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千秋大業的成敗,而且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能否真正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同時,也存在着一些思想誤區,如在人才标準上,認為高學曆、高收入就是人才;注重人才知識積累,忽視人的道德塑造和技能培訓;等等。尤其混淆了育人與育才的關系,以為“人才”都是健全的完人,德育與智育失衡。因此,高校必須深刻地認識到,育才與育人相輔相成,育才是育人的前提,育人是育才的根本。為此,高校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中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道德教育傳統的大國。在新時代,高校必須樹立德育是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教育理念,要把立德樹人内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首先,構建高校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确立适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德育理念,編寫适合當代大學生心理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加大德育的學分要求,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建設高素質高水平教師隊伍。其次,加強對師生的價值領引,鼓勵師生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教書育人全過程,引導師生正确辨析不同思潮和價值觀,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重點加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再次,以師德師風建設為着力點,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必須堅持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标準的高要求,通過制度規範和日常督導,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beat365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2]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2).

 

原文發表于《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