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沛竹: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
編者按
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為指導,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論,把握其精神實質。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理論,促進男女和諧發展,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奮鬥。
■ 康沛竹
馬克思主義以唯物史觀為基礎,在全面考察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基礎上,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合理性和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人類解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論述無産階級解放和共産主義社會人的發展目标時,毫無疑問包括了對婦女的關注。
堅持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主要由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大組成部分構成。而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基本内容比較集中地體現在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态》《共産黨宣言》,馬克思的《法蘭西内戰》《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給路德維希-庫格羅的信》,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著作、書信中。其中恩格斯寫于1884年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一部代表作。
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中,馬克思、恩格斯對于婦女問題的闡述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展開的:一是從經濟事實出發,闡述了人類兩種再生産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從兩種再生産理論的發展史視角考察了婦女地位的演變;二是以人的解放為出發點,分析了作為無産階級一部分的無産階級婦女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地位,并指出無産階級婦女要獲得自己的解放隻有在無産階級解放中才能實現。
恩格斯深刻地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為指導,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論,把握其精神實質,而不是僵化地照搬經典作家的原著,也不是機械地去解釋個别論點,斷章取義。
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中國化的曆史過程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吸收了前人的優秀思想成果,開放性是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重要特點之一。
19世紀中葉以後,随着馬克思主義的逐步傳播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婦女解放的理論在各國尤其是德國、俄國社會主義運動中得到發展。1879年倍倍爾創作了第一部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專著《婦女與社會主義》。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傳入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李大钊率先在beat365舉起了馬克思主義的大旗,他在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同時,也特别關注着中國婦女的解放問題,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争學說作為分析中國婦女問題的理論武器。
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了豐富深刻的婦女解放思想。婦女解放思想産生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中國化的過程。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的“四大繩索”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中國化探索的重要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使中國婦女獲得巨大的解放。毛澤東的“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論斷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婦女建功立業。中國共産黨的婦女解放思想雖然随着時代主題的變化而發展,但一直是圍繞着黨的中心任務的,是黨的幾代領導人革命、建設思想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針對中國現實發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曆史時期,面對我國現實中的各種婦女問題,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對推進婦女解放和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理論體系。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着經濟建設展開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曆史唯物論的一個基本觀點。1992年初,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發表重要談話,提出了“抓住機遇,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論斷。毫無疑問,婦女解放問題作為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所面對的諸多問題之一,其解決的關鍵也在于此。1995年9月4日,江澤民在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歡迎儀式上講話,明确宣布把男女平等作為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這是中國共産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2003年,胡錦濤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并強調指出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進程中要大力促進婦女事業發展。在2004年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其中“性别和諧”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黨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婦女問題,在堅持和繼承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和中國共産黨曆代領導集體婦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中國婦女發展的實踐,賦予了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新的時代内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的新的曆史方位。民族複興是新時代的邏輯起點,也是新時代的目标。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也是當代中國婦女運動的時代主題。” 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全球婦女峰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促進婦女全面發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講話。習近平主席還提出促進婦女發展的“四點主張”:推動婦女和經濟社會同步發展、積極保障婦女權益、努力構建和諧包容的社會文化、創造有利于婦女發展的國際環境。習近平主席強調,“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婦女群體,要站在人類社會和全球的高度,為推動全球婦女發展貢獻“中國經驗”。
目前,中國現實中的婦女問題十分複雜,有的是曆史的積澱,有的則是在近年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闆,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理論,促進男女和諧發展,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而奮鬥。
原文發表于《中國婦女報》2018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