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良:應關注西方學者對馬克思經濟學的研究

自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形成以後,20世紀是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經曆的第一個完整的世紀。可以毫不誇張地認為,在20世紀的經濟思想發展中,沒有哪一種經濟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這樣,如此密切地貼近人類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如此深刻地影響着百年來人類社會經濟關系的發展,如此長久地萦繞在經濟思想論争和探索的主題之中。

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創立者,應該清楚,馬克思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二者是源與流的關系。即馬克思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淵源,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則是馬克思經濟學的理論流域。顯然,全面把握馬克思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是認識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科學理論和科學精神的基礎,也是現時代發展和拓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礎。而研究馬克思經濟學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綜合分析國内外學者有關馬克思經濟學基本理論的研究成果。因此,對20世紀這一百年間馬克思經濟學的曆史發展做出回顧,對于我們理解馬克思經濟學的現時代意義是極其重要的。

對20世紀馬克思經濟學的曆史回顧,顯然不能隻限于中國學者的理論成就和學術成果,也要關顧國外學者,特别是西方學者的學術探索和理論建樹。在我國學術界,馬克思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視阈的“盲區”,就在于對西方學者關于馬克思經濟學的多方面、多視野研究的缺乏和偏見。特别是在經濟思想史的教學中,缺乏對西方學者研究成果的了解和理解,就難以對20世紀經濟思想史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做出整體的理解和把握。這就是編寫《百年論争》的初衷,也是力求形成《百年論争》特色的基本設想。

《百年論争》不是依照西方學者所在的不同國家和地區,或者依照西方學者的理論觀點、理論流派來展示他們對馬克思經濟學的研究狀況的,而是依照馬克思經濟學基本理論主題來展示西方學者對馬克思經濟學“論争”主線的,書中将這一主線分為十個主題,即馬克思經濟思想的曆史地位與當代意義,馬克思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勞動價值理論,貨币理論,剩餘價值和利潤,轉形問題,資本積累和社會資本再生産理論,利潤率趨向下降理論,經濟危機理論,馬克思與凱恩斯、斯拉法的比較研究。選取這十個理論主題的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這些理論主題構成馬克思經濟思想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論觀點。十大主題不僅構成了馬克思經濟學的精髓和理論支柱,而且同馬克思經濟學在20世紀的幾度“複興”密切相關,是幾次“複興”的内在理論動因。屈内在分析20世紀60年代中期馬克思經濟學在西方“複興”的原因時認為,馬克思經濟學中存在着三個對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可能産生不同影響的因素,是馬克思經濟學“複興”的動因。這些因素,一是“馬克思為現代宏觀經濟理論創建了基礎”,二是“馬克思不隻是經濟學研究中許多理論的先驅者,而且為繼續發展這些理論奠定了基礎”,三是“盡管馬克思在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問題上保持了沉默,但是馬克思至少是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對遠至自動化時代的社會制度變革進行了概略的叙述”。這三個因素涉及的馬克思經濟學基本理論,就包含在以上提及的十大主題之中。

第二,這些理論主題呈現了20世紀西方經濟學界對馬克思經濟學研究和論争的主要論題和脈絡。如“轉形”問題(The Transformation Problem),就是20世紀西方各經濟學流派,包括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學者和主流經濟學學者多次探讨和激烈論争的理論主題。甚至可以說,“轉形”問題論争的起伏跌宕,就是20世紀馬克思經濟學在西方命運多舛的寫照,也是20世紀馬克思經濟學在西方發展的主要線索。應該看到,類似于轉形問題(也包括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論)這樣的争論,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學術氛圍中才能出現。在這種氛圍下,對馬克思經濟學基本理論的質疑、反對乃至攻擊才可能完全地暴露出來,西方主流經濟學娴熟的數理經濟方法也能得到廣泛運用。這種氛圍,在當時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經濟學界是不存在的。當馬克思經濟學受到過多的非學術性的“保護”時,就難以在直面各種理論和學派的交流、交融和交鋒中推進自身的發展。當馬克思經濟學缺乏現代分析手段時,就難以在理論經濟學質态研究向量化分析的轉變中實現自身的時代化。以西方經濟學學術氛圍為背景,展示馬克思經濟學主要論題論争的思想史過程,是切合于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曆史發展的。

第三,這些主題突出體現了20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發展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提出的新的課題,如利潤率趨向下降理論、經濟危機理論等研究,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中“回到馬克思”“回到馬克思經濟學”的趨向。同時,這些主題也比較全面地展現了20世紀西方馬克思經濟學研究的新的趨勢與傾向,如在對馬克思與凱恩斯、斯拉法的比較研究中出現的“溝通”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傾向。因此,《百年論争》把馬克思和凱恩斯、斯拉法的比較研究作為了一個專門的主題,是有利于讀者了解20世紀西方學者“溝通”馬克思經濟學和主流經濟學的過程及主要論題、基本傾向和取向等問題,拓展對馬克思經濟學在20世紀理論影響的理解的。

第四,也許是最重要的,這些理論主題都是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到第三卷理論叙述部分的重要問題,甚至《百年論争》各篇的程序,也體現了馬克思《資本論》的理論邏輯。在這一意義上,《百年論争》也是對20世紀西方學者關于《資本論》研究的主要理論問題的述要。

(本文節選自顧海良主編《百年論争——20世紀西方學者馬克思經濟學研究述要》前言,刊發内容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