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熙國:思想政治教育是正人心的“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切忌說教,思想政治教育是正人心的“工程”,要正人心就要格物緻知,僅僅格物緻知還不行,還要有誠意。同樣是學習,為什麼有的人就學好了,有的人沒有學好,因為缺少有誠意這個環節。格物緻知、有誠意,最後才能夠達到正人心。正人心以後,才能夠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理論要被現實激活 

 第一,我認為講思政課就是要貼近實踐,貼近實踐需要授課老師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在講每節課之前,先要想到你這堂課要解決什麼問題。因為隻有闡述的理論和問題連接起來,學生才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或者說理論一定要被現實激活,如果不被現實激活,學生會覺得這個理論和“我”無關,講的理論一定要跟學生有關系。

在開展每堂課之前可以把待解決的問題列出來,這些問題應是學生關切的,實際上這些問題就是一個一個包袱,然後學生會對這個包袱産生興趣,他就會想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人的價值為什麼是奉獻?這就需要學生自己認為我的價值就是奉獻,作為老師怎麼說服學生,這是老師需要考慮的事情。

讓學生覺得這個理論

和“我”有關 

第二,我認為要貼近學生,貼近學生是指一定要理解學生的訴求,針對所授課程的内容,了解90後學生的特點,了解他們在想些什麼,要做到這一點,我覺得老師對學生的内心要足夠地尊重,情感上要有溝通。說到底就是看老師是不是真的對學生有愛心,帶着愛心來上課,把學生真心實意的看做是自己的孩子。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要跟他說什麼,怎麼讓他以後能夠更好地立足社會,如何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更好地發展本領,或者說怎麼能夠從物質世界中獲取物質生活的能力,都需要給學生一種正确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正确想問題,做事情的一種方法。作為老師如果設身處地的從學生的角度來想問題,效果就會好一些,這是要貼近學生。

結合現代科技實現思政教學

還有一個“貼近”——貼近時代。貼近時代就是你的授課方式一定要與時俱進,一定要和現代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多媒體等結合在一起。對這些新的授課方式不能排斥。

怎麼利用現代科技來實現你的授課效果?我覺得這是對老師是一種考驗,老師隻能是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來更新你的教學方式。不能退回原來的授課方式,那種授課方式已經一去不複返了。不和時代一塊前進,就會被時代抛棄,所以一定要與時俱進,和時代一起前行。

構建獨特的教學話語體系

除了要貼近實踐,要貼近學生,要貼近時代。還有一點特别重要——教學話語的轉變。或者說一定要建構起獨特的教學話語體系,因為教學的話語和研究的話語,以及學科表述的話語不一樣。我記得有一個寺廟上有一幅對聯寫着“菩薩隻說家常話”也是這個意思。大家對家常話為什麼感興趣?因為家常話一聽就懂了。專家說家常話就是把高深的理論讓人一聽就懂。列甯有一句話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他說“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和簡單明了”。

意思就是,一種高深的理論,以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以老百姓的話把它表達出來,這本身就是水平。所以這種表達我認為不能簡單化,應該是一種新的創造。

“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簡單明了”意味着通俗化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創新的過程,這本身是一項很艱巨的工作。所以怎麼實現教學體系的轉換,或者說教學話語體系的建構,這對每一位老師都是一種考驗,而老師如果把這個工作做好了,我覺得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原文載于《新華網》新華訪談

相關鍊接

顧海良:新發展理念的新時代政治經濟學意義

陳培永:新時代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

孫代堯:經典的魅力——從世界和中國面臨的時代課題重讀共産黨宣言

孫熙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

孫蚌珠:新時代的戰略安排彰顯的規律性特點和曆史性意義

孫代堯:理解中國方案的三個維度

仝   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黨的建設

李   健:辯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與曆史階段不變

郭建甯: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宇文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

李少軍: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

夏文斌:“有特色”“高水平”辨析

王久高: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邏輯與核心經驗

康沛竹: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

于鴻君:中國經濟體制的選擇邏輯及其在全球化新時代的意義

beat365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公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