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永:中國改革為什麼能成功

 

 

中國改革為什麼能成功

不是隻有中國一個國家在改革,但中國改革無疑是最成功的改革。中國改革走了一條什麼樣的道路?為什麼能夠最終成功?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進行總結:“我們改革開放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是先試驗、後總結、再推廣不斷積累的過程,是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内地、從局部到整體不斷深化的過程。這種漸進式改革,避免了因情況不明、舉措不當而引起的社會動蕩,為穩步推進改革、順利實現目标提供了保證。”

中國的漸進式改革之路: 

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然後全面推開

中國走的是一條漸進式改革之路,它是在從事全新事業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時候,尊重實踐、尊重創造,鼓勵大膽探索、勇于開拓,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然後全面推開的道路。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條道路沒有什麼可驕傲的地方,不需要多高的智慧、多麼深奧的哲學方法論,不就是沒有規劃、沒有思路,摸索着進行、探索中前進嗎?

從字面上來理解,漸進式改革确實會給人造成這樣一種印象,但也隻是從字面上理解才會得到這種印象。深入分析會發現,漸進式改革并非如此簡單,要具備多種條件才能形成。它首先要求改革者堅定對改革的信心,要相信改革一定是對的,不改革死路一條,不改革沒有希望,隻有通過改革才能擁有未來。不能認為漸進式改革沒有遠大理想,沒有明确方向,沒有長遠目标,隻是亦步亦趨,走一步算一步。中國改革一直是有理想、有方向、有目标的,隻是通往理想、目标的方法、思路是探索出來的,不是一開始就能設定好的,不是一步到位的。

漸進式改革要求之一:

改革者需具有風險意識、冒險意識

漸進式改革要求改革者具有風險意識、冒險意識,要正确面對必然出現的錯誤。改革是很大的試驗,是要冒險的,是有風險的,沒有風險的改革是不存在的。我們常說,股市有風險,入行需謹慎。我們也可以說,改革有風險,開啟需警惕。但正如股市有風險,我們還是要入行一樣,改革有風險,我們也必須去改革,不能因噎廢食,停步不前。推進改革要學會面對風險,不能過于自信,好像一改革就是進步,看不到它可能帶來的負面因子。再強調改革的重要性,再看到改革的成績,也不能忽視改革的風險。偉大的改革家在推崇改革的同時,都一定時刻警惕着它的風險,這才能匹配其偉大之名。

隻要是試驗,是冒險,有風險,就難免會犯錯誤。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改革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案,問題是要搞得比較穩妥一些,選擇的方式和時機要恰當。不犯錯誤不可能,要争取犯得小一點,遇到問題就及時調整。”錯誤可以犯,但必須防止颠覆性錯誤,在小錯誤、中錯誤出現的時候,就要給予很好解決。漸進式改革恰恰能夠很好地防止颠覆性錯誤,而與漸進式改革相對應的“休克療法”則無法避免這樣的問題,它的意圖是好的,不能一拖再拖,要一了百了,要一步到位,要靠完整方案、全面規劃,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但問題在于當模仿、硬搬他國經驗,發現是颠覆性錯誤的時候,已經無法挽回、無法彌補了。

漸進式改革要求之二:

要處理好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

漸進式改革還要求改革者處理好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是,“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于擔當,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準,行駛一定要穩,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錯誤。”膽子不大,就會有畏難情緒,有害怕情緒,就不會勇于進取,不會積極探索,不會闖出新路,創造出新經驗。但隻是膽子大,步子不穩,就隻能是蠻幹,隻能是瞎折騰,多走冤枉路,白費力氣。隻有既膽子大又步子穩,才能堅定不移,穩紮穩打,攻堅克難,通過不斷努力逐步達到目标。

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要求改革者具備敢闖的精神氣質。鄧小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搞革命、搞改革,都需要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闖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傳承這種精神,敢闖敢幹敢試驗。

漸進式改革要求之三:

遵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原則

漸進式改革要求改革者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正是這句話指明了改革開放的正确思路,告訴了改革者應該如何推進改革,那就是不要預先設想出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似乎可以按照這種方案來改變現實社會,而是應根據實踐不斷修改自己的理論、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用實踐來驗證理論本身是否值得遵循,一些做法和經驗是否推廣。

在今天,有人說,這句話本身并無多少深刻哲理,也已經被說濫了,似乎已成為正确的廢話,再也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但現實情況是,我們可能還會犯類似的錯誤,把某些經典名句、領導語錄、專家指點作為真理的标準,而不是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标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的真谛,就在于教人不固守某種觀念,敢于打破思想的束縛,去積極探索。真理是權威,實踐也是權威,但實踐是最終的權威,是真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鼓勵的是實踐探索,是打破原先的科學結論,沖破思想藩籬,創造新經驗,豐富新邏輯。

(作者: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相關鍊接

陳培永:新時代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
陳培永:重思馬克思的“人民”概念
世馬來啦!陳培永老師帶你讀《共産黨宣言》
陳培永:以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好偉大社會革命
陳培永:馬克思主義的未來在中國
陳培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概念、特質、架構與發展
陳培永:重解馬克思的“中産階級”概念
陳培永:重解馬克思的“個人”和“自由”概念
陳培永:馬克思主義就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真經”
陳培永:全面深化改革中  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
陳培永:“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  ——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
陳培永:深刻理解“改革開放是新的  偉大革命”這個論斷
陳培永:重解馬克思的“無産階級”概念
陳培永:重思馬克思的“公民”和“公民權”概念
陳培永: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曆史觀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
陳培永:為何出現了改革的旁觀者
陳培永:今天怎麼看“黑貓白貓論”?
 

beat365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公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