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高:中國緣何走上改革開放之路

 

 

中國緣何走上改革開放之路

王久高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廣東考察時指出,“實踐證明,改革開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須一以貫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厲”。中國緣何走上改革開放之路?追問和探讨起來,1978年中國啟動的改革開放,有着自身的曆史邏輯、實踐邏輯和價值邏輯。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産黨緻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内在要求和偉大覺醒

從廣闊的曆史視野看,改革開放具有曆史發展的内在邏輯。

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内在要求。鴉片戰争以後,面對積貧積弱的中國和落後挨打的局面,中國人民不斷奮起抗争、上下求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确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衆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緻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追求和奮鬥,與近代以來中國的發展有着内在的曆史契合性,可以說,改革開放是這種契合性的延續和升華。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的一次偉大覺醒。40年前,面對國家建設百業待興、人民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的嚴峻形勢,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深刻總結國内外社會主義建設的正反經驗教訓基礎上,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将曾經偏航的方向再次引航到曆史發展的大軌道中,從而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40年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開拓進取,勇于創新,接力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着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曆史性成就。今天,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标。順應曆史發展的大邏輯,在新時代,我們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改革開放局面和成果,并在進一步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繼續擴大開放。

改革開放由問題倒逼而生,又在不斷解決新問題中推向前進

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不來自人民群衆的實踐和智慧。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有力地證明了人民群衆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改革開放的實踐者、推動者和參與者。

改革開放在尋求現實問題破解之道的實踐中産生。從一定意義上講,改革開放是突破現實困境、尋求新路子的實踐探索。重視基層探索實踐,是改革開放得以成功的寶貴經驗。改革的基層動力首要源于基層群衆的支持和參與,一個個來自基層群衆的探索和新招,破解着群衆關注的改革發展難題,其旨歸就是為了群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在改革開放之初,安徽小崗村實行“大包幹”、浙江溫州興起個體私營經濟等,這些新生的現象都是基層人民群衆為解決現實困難在實踐中自發探索的結果,最終成為農村改革、民營經濟等興起的源頭。為了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發揮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窗口和示範作用。可見,改革開放的啟動是中國共産黨在對現實有着清醒判斷的基礎上,尊重了人民群衆的實踐和創造力的結果。

改革開放在不斷解決新問題的實踐中得以深化和擴大。改革開放不僅需要化解舊有體制帶來的問題和困境,還需要化解新問題、新矛盾。而且,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可以說,改革開放在實踐推進中面對的問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如計劃與市場的争論、國企改革問題等。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矛盾運動永無止境,舊的問題解決了,又會産生新的問題。改革開放就是在不斷解決新問題的實踐中得以全面深化和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提出,等等,無不與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敢于面對問題和挑戰、與時俱進地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密切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中國共産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因此,破解現實問題的實踐,構成了改革開放最直接的動力,同時,這些豐富的實踐又醞釀和催生了改革開放的理論和政策,并以此指導新的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在這種實踐與理論的辯證運動中,創造了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改革開放在深刻改變中國和影響世界的進程中承載着中國共産黨的價值追求

改革開放成為中國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最大共識,從根本上講,有着自身的價值内涵和價值邏輯。

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中國、影響世界。在40年的發展曆程中,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改革開放大大提升了中國的綜合國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彙儲備國,成為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國家之一,國際地位進一步得到提升。40年的變化翻天覆地,舉世矚目。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40年的發展曆程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承載着中國共産黨人的價值追求。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而且,中國共産黨不但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改革開放帶來的深刻變化和輝煌成就,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與中國共産黨人的價值追求和奮鬥目标有着内在契合性。即使今天中國的改革進入到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開放也面臨着逆全球化思潮的挑戰,中國共産黨也始終不忘改革開放初心,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

(作者單位:beat365官方网站)

原文載于《經濟日報》

2018年11月8日第13版

相關鍊接

顧海良:新發展理念的新時代政治經濟學意義
陳占安: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回顧與展望

孫熙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

孫蚌珠:新時代的戰略安排彰顯的規律性特點和曆史性意義

孫蚌珠: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演變的邏輯

孫代堯:理解中國方案的三個維度

孫代堯:經典的魅力——從世界和中國面臨的時代課題重讀共産黨宣言

仝   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黨的建設

李   健:辯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與曆史階段不變

郭建甯: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宇文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

李少軍: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

康沛竹:試論李大钊婦女解放思想

王久高: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邏輯與核心經驗

陳培永:新時代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

康沛竹: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

于鴻君:中國經濟體制的選擇邏輯及其在全球化新時代的意義

孫熙國:思想政治教育是正人心的“工程”

孫熙國: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基本路徑

孫代堯:經典的讀法——以《共産黨宣言》為例

宇文利: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阈下當代中國人的全球意識培育

王文章:中國共産黨為什麼必須勇于自我革命

林鋒:“兩種生産一體論”究竟是不是恩格斯的思想?——基于《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文本解讀

王在全: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孫代堯: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方案深得人心

王文章:新時代中國實踐如何推進科學社會主義發展

程美東:讓民族精神融入政治文化——讀《初心:重讀革命精神》随感

宋朝龍:《共産黨宣言》的空間邏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紀念《共産黨宣言》專題述評

王久高、李亞男:中國改革開放的世界意義

王文章:不良公私觀形成的原因及嚴重危害

郇慶治:生态文明建設是新時代的“大政治”

顧海良:馬克思的“美好生活”觀

孫蚌珠: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beat365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公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