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章:新時代實現新發展要避免現代化陷阱

 

 

新時代實現新發展

要避免現代化陷阱

王文章

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也标志着中國現代化曆史進程進入到了新階段,其主要任務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矢志不移追求的百年現代化夢想和偉大複興目标。

新時代的中國現代化發展戰略目标

關于新時代的中國現代化發展戰略目标,十九大報告在繼承毛澤東時代的兩步走和鄧小平時代三步走現代化戰略基礎上,綜合國際國内形勢和我國發展現狀,與時俱進,對其後三十多年的發展提出了更加具體和更為詳細的新三步走路線圖,亦即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2020年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要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三步走戰略适應了中國進入新時代後的新形勢,不僅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标的時間提前了十五年,還超越了原來的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既定目标,将美麗的現代化強國作為追求的新目标,體現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後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新要求,展現了中國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高遠抱負和堅定信心,破解了經濟文化落後國家如何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問題,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途徑。

從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現代化實踐來看,新時代的現代化戰略安排具有極大的現實可行性。新中國成立後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無論是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方面,還是在文化建設和生态文明建設方面,都取得了遠超預期的重大成就,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方向還在牢牢堅持,人口質量型紅利正在形成和積累,産業轉移和升級的機會正在增加,社會資本相對充裕,内部市場需求廣闊,城市化發展空間還很大,人均GDP水平還不高,加之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高質量、高效率和綠色環保,這些因素保證了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裡,還可以維持中高速度和較高效率的經濟增長,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标大有希望。 

新時代面臨的現代化陷阱挑戰

當然,我們在看到新時代現代化建設光明前景的同時,在具體行動上尚需謹慎而行,因為在未來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還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難,其中最有可能遭遇到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等現代化陷阱的挑戰。一旦陷入到這些現代化陷阱之中,中國現代化進程有可能被迫中斷或者延誤。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由于缺乏創新能力,不能及時實現由依靠廉價勞動力或自然禀賦導向的發展方式,向依靠高生産率導向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從而導緻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并最終出現經濟停滞的一種狀态。根據拉美一些國家的發展經驗,一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會出現諸如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滞、貧富分化嚴重、腐敗多發、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蕩、信仰缺失和金融體系脆弱等嚴重問題。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态,經濟增長速度正從高速轉向中低速,加之體制改革滞後、社會分配不公、技術創新緩慢、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沒有完全理順等問題的疊加,一旦在發展方向或宏觀政策上出現失誤,或者遭遇到強大的外部沖擊,不是完全沒有消耗掉過去四十年改革開放紅利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

塔西佗陷阱主要是公權力失信于民帶來的負面效應,即政府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社會認為是說假話和做壞事。具體到中國的現實政治生活,由于一些黨員幹部宗旨意識淡薄,對人民群衆的生活漠不關心,政治上常常弄虛作假、口是心非、無所作為、貪污腐敗,造成了部分群衆不信任甚至仇視政府機構及其官員的現象,削弱了黨的執政地位和合法性基礎,增加了社會整合的難度。因此,對我們而言塔西佗陷阱并非完全是危言聳聽的狼來了,而是極具可能的現實威脅。此外,新興大國在崛起過程中還可能遇到原有大國的遏制,從而出現引發各種沖突甚至戰争的修昔底德陷阱。據哈佛大學一個研究團隊的統計,自1500年以來,全球已經曆的十六次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權力轉移,其中有十二次發生了戰争。中國作為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國,不可避免地與現存大國的美國存在着一定的競争甚至對抗關系,目前膠着的中美貿易沖突在本質上就是這種競争關系的反映。如果中美之間的關系處理不慎,中國有可能被排擠出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甚至有可能被引向軍事冷戰的格局,屆時修昔底德陷阱就會從本不存在的想象變成自我實現的活生生現實,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就将面臨極為不利的險惡國際環境。

新時代中國應如何應對現代化陷阱的挑戰

我們要在新時代實現現代化,就必須設法避免陷入上述各種現代化陷阱之中。首先,我們要努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和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分配,以便維持穩定的經濟增長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為此,要進一步釋放改革開放的紅利,特别是要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落到實處,減少政府對市場的過度幹預,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要将增長方式由粗放發展模式轉向集約的創新發展模式,培育若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在世界新經濟如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方面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要着力實現公平性和包容性增長,通過改善分配結構以增加普通中國人的收入,從而擴大内部需求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創新發展的同時,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尋求與各國互利共赢和共同發展。

其次是要全方位重塑政府的公信力,以擺脫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危險。民無信不立,政府無信患莫大焉。人民群衆在新時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僅是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在與日俱增,這就要求政府必須加快職能轉變,以便為人民群衆提供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為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要及時回應人民群衆的期盼,不能敷衍了事或做表面文章;在開展工作時要着力解決人民群衆所反映的強烈問題,誠心誠意為民衆辦實事;在回應人民群衆質疑時勇于承擔責任,不能推诿逃避;在施政時要依法行政和提高決策透明度,通過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以取信于民;在建設民主政治時要維護公民的參與權和監督權,推進中國政治文明的現代化進程。

最後是要把和平發展作為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抉擇,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為此,要重視構建與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的良好關系。近四十年來,我們充分利用了這些經濟體的先進技術設備、管理經驗、體制模式以及廣闊的市場,從而我們的現代化發展才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就。在今後可見的一個相當長時期裡,它們仍然是我們先進技術的來源地和重要市場,我們應該通過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來繼續加強與它們更加深入的合作。其中,處理好與美國的關系尤為重要,要增加雙方在戰略走向和發展道路方面的相互理解,避免相互間主觀上的戰略誤判而引發大的沖突對抗;對美國主動挑起的包括貿易沖突在内的各種事端,要本着構建不對抗、不沖突的新型大國關系原則,積極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應對,以擺脫曆史上修昔底德陷阱的悲劇在中美之間重演。

總之,新時代是實現中國現代化偉大目标的時代,隻要我們把握住了難得的機遇,積極應對各種現代化陷阱的挑戰,認真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決定,正确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切實保障人民的各項權利,始終堅持和平發展的方針,那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可計日而待。

 

此文的修改稿發表于《光明網》2018年10月09日

相關鍊接

顧海良:新發展理念的新時代政治經濟學意義
陳占安: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回顧與展望

孫熙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

孫蚌珠: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演變的邏輯

孫代堯:理解中國方案的三個維度

仝   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黨的建設

李   健:辯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與曆史階段不變

郭建甯: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宇文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

李少軍: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

王久高: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邏輯與核心經驗

陳培永:新時代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

康沛竹: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

于鴻君:中國經濟體制的選擇邏輯及其在全球化新時代的意義

孫熙國: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基本路徑

王在全: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孫代堯: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方案深得人心

程美東:讓民族精神融入政治文化——讀《初心:重讀革命精神》随感

王久高、李亞男:中國改革開放的世界意義

王文章:不良公私觀形成的原因及嚴重危害

郇慶治:生态文明建設是新時代的“大政治”

顧海良:馬克思的“美好生活”觀

孫蚌珠: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王久高:中國緣何走上改革開放之路

宇文利:青年人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beat365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公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