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強化自我完善的制度韌性

 

 

強化自我完善的制度韌性

劉軍

中國制度之所以管用,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自我完善的制度韌性。由于具有自我完善的制度韌性,中國制度既能保持穩定性與連續性,又能不斷改革創新,從而保證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一以貫之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40年來,伴随中國制度發展,自我完善的制度韌性也在不斷顯現和增強。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好的傳統必須保留,但要根據新的情況來确定新的政策。我們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不能動搖的。”在改革開放進程中,自我完善的制度韌性的一個生動體現,就是正确認識和有效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的目的在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推進中國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但在改革發展進程中,也會不斷出現風險和挑戰,因此必須保持制度的穩定性與連續性,保持戰略定力,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确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制度自我完善的韌性得到進一步增強,彰顯出強大治理效能。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面對改革發展穩定重任,中國制度能夠充分發揮效用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勇于自我革命、不斷改革創新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決改變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使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得到全面加強,從根本上扭轉了過去一個時期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的局面,有力提升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定力和能力顯著提高。正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才使得各項改革事業有了統籌協調的主心骨,社會共識得到最廣泛的凝聚,各項改革決策部署得以高效率高質量落地見效。這也為強化中國制度自我完善的韌性提供了堅強保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套制度體系是否管用,人民群衆最有發言權。在國家治理中,人民群衆的需求就是制度改革創新的方向。強化自我完善的制度韌性,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群衆。進入新時代,黨中央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人民群衆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推動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續改善。2012年至2017年,精準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我國已織就當今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棚戶區住房改造2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700多萬戶,上億人喜遷新居。這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使人民群衆投身改革發展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大增強,也強化了中國制度自我完善的韌性。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也是強化自我完善的制度韌性的必由之路。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同樣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始終不渝地走改革開放之路。全面深化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強化自我完善的制度韌性永無止境。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麼改、怎麼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進入新時代,黨中央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等根本性問題上,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改什麼、不改什麼的問題進一步明确。在此基礎上,注重在國有企業改革、科技體制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态文明體制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方面集中攻堅,打出一整套改革“組合拳”,一大批重要改革壓茬推進,改革整體效應充分釋放,有力強化了中國制度自我完善的韌性,充分證明了中國制度是符合中國實際、高效管用的制度。

(作者為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beat36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衆化與國際傳播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

原載于《人民日報》10月19日第7版

相關鍊接

顧海良:新發展理念的新時代政治經濟學意義
陳占安: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回顧與展望

孫熙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

孫蚌珠: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演變的邏輯

孫代堯:理解中國方案的三個維度

仝   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黨的建設

李   健:辯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與曆史階段不變

郭建甯: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宇文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

李少軍: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

王久高: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邏輯與核心經驗

陳培永:新時代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

康沛竹: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

于鴻君:中國經濟體制的選擇邏輯及其在全球化新時代的意義

孫熙國: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基本路徑

王在全: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孫代堯: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方案深得人心

程美東:讓民族精神融入政治文化——讀《初心:重讀革命精神》随感

王久高、李亞男:中國改革開放的世界意義

郇慶治:生态文明建設是新時代的“大政治”

顧海良:馬克思的“美好生活”觀

孫蚌珠: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王久高:中國緣何走上改革開放之路

宇文利:青年人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王文章:新時代實現新發展要避免現代化陷阱

陳占安: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建設的回顧與展望

聶志紅:20世紀40年代官僚資本批判思想勘析——以王亞南先生的研究為主線

beat365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公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