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

郭建甯

 
 

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曆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确的,中國共産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确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确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産黨人最重要的思想命題。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回顧與梳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研究與闡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

 
 

(一)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寫了《共産黨宣言》,一經問世就震動了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中國。回顧10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入、傳播、中國化,大體脈絡如下: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第18号上介紹了馬克思的生平。朱執信在1905年11月發表的《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中介紹了《共産黨宣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其後李大钊、陳獨秀對唯物史觀的介紹與研究,瞿秋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艾思奇《大衆哲學》與馬克思主義的大衆化,李達《社會學大綱》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闡述,都具有重大影響,占有重要地位。

  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1938年10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講話中明确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重要概念,強調“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隻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着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亟待解決的問題”。毛澤東的哲學著作《實踐論》《矛盾論》,毛澤東闡發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統一戰線的辯證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的辯證法等,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哲學、中國文化、中國實踐的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運用發展。毛澤東1956年4月的《論十大關系》提出以蘇聯的經驗為鑒戒,探索适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57年2月的《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問題》強調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等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運用與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進展。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标志着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圍繞着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産生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在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展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

  從理論層面看,這個最新成果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一個内涵豐富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确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标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确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标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明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從實踐層面看,這個新成果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例,比如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比如全面深化改革,攻堅克難啃硬骨頭,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有序推進;比如全面依法治國,樹立法治特别是憲法的權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比如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等,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實踐層面的具體落實。

  從價值層面看,這個新成果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凸顯了中國共産黨人的最大“初心”。人民立場是我們黨最根本的政治立場。以人民為中心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導向,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無不充滿了人民情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轉化決定了我們必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從國際層面看,這個新成果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具有世界意義。改革開放40年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道路,實現了從“跟上時代”到“趕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難題。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曆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表明,西方的發展模式是現代化的“一種”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從話語層面看,這個新成果構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話語體系,為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做出了原創性貢獻。其中既包括“打鐵必須自身硬”“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這樣的妙語金句;更有經濟新常态、供給側改革、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黨的自我革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治理現代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這些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既是習近平總書記領導智慧、治理思想、執政風格的生動體現,也是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重大貢獻。

(三)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神聖職責。

  從新時代的高度闡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産生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的結合,是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和良性互動。我們要圍繞新時代,深入研究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防範風險挑戰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保持戰略定力,把握大局大勢,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從馬克思主義“三化”的視野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強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實踐和文化傳統相結合,使之具有中國特點中國作風中國氣派。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強調馬克思主義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站在時代前沿,緊扣時代脈搏,回答時代課題,應對時代挑戰。馬克思主義大衆化,強調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衆相結合,為人民群衆所掌握,成為最廣大人民群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既要明确馬克思主義“三化”是一個整體,也要看到中國化是主體;既要認識到時代化大衆化是中國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也要看到時代化大衆化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化的内涵,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

  從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要求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産黨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力探索中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改革開放提供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理論指導。新時代,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采衆長、不斷完善自己。一方面,要用中國話語解讀中國道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要有一種開放的眼光和國際的視野,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同時,在國際的交流和對話中提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曆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内相關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寬廣視角,思考和把握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提高政治站位,拓展全新視野,強化理論思維,堅持問題導向,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

 

原載《解放軍報》(2018年5月16日)

相關鍊接

顧海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與“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開拓
陳占安: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回顧與展望

孫熙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

孫蚌珠: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演變的邏輯

孫代堯:理解中國方案的三個維度

仝   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黨的建設

李   健:辯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與曆史階段不變

郭建甯: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宇文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

李少軍: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

王久高: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邏輯與核心經驗

陳培永:新時代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

康沛竹: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

于鴻君:中國經濟體制的選擇邏輯及其在全球化新時代的意義

孫熙國: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基本路徑

王在全: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孫代堯: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方案深得人心

程美東:讓民族精神融入政治文化——讀《初心:重讀革命精神》随感

王久高、李亞男:中國改革開放的世界意義

郇慶治:生态文明建設是新時代的“大政治”

顧海良:馬克思的“美好生活”觀

孫蚌珠: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王久高:中國緣何走上改革開放之路

宇文利:青年人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王文章:新時代實現新發展要避免現代化陷阱

陳占安: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建設的回顧與展望

聶志紅:20世紀40年代官僚資本批判思想勘析——以王亞南先生的研究為主線

劉軍:強化自我完善的制度韌性

郇慶治:生态文明及其建設理論的十大基礎範疇

楊柳新:古典儒家“為己之學”及其當代價值

beat365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公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