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永:共同富裕有兩個對手

 

 
 
 
 
 

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年會緻辭中表示:“我們隻能在做大蛋糕的過程中尋求更好地切分蛋糕的辦法,決不能停下來、就切蛋糕的辦法進行無休止的争執。”無休止地争執無益于問題的解決,發展的不平衡要靠發展來解決。

現實中,有些人由于現實社會的不盡如人意,就對未來失去信心,就認為中國社會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這無疑是一種曆史悲觀論。

拿今天的經驗現實去評判理論本身錯誤、去否定已經取得的進步,無疑也是有問題的。這是對理論本身的誤解。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追求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最高理想,必須面對當時貧窮的國家現實,不能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去奢談看不見影的共富。

追求共富,必須立足中國貧窮、發展太慢、人民生活水平低的國情,正如鄧小平所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不是社會主義”,“經濟長期處于停滞狀态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人民生活長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總不能叫社會主義”,等等。這些問題必須解決,這種局面必須打破,讓中國先發展起來,把蛋糕做大,才能談共同富裕的理想。

改革開放的事實證明,以先富帶動後富、實現共富,釋放了社會的活力和激情,創造了難以想象的經濟奇迹。沒有這套共同富裕理論的指引,中國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種狀況,我們可能連思考如何共富話題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不能以一種事後諸葛亮的态度、以嘲笑的态度來對待已經大大改變社會進程的理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業,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在先富的基礎上思考共富的問題。沒有人忘記“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從根本上區分于資本主義,還是要體現在追求共富、社會公平上。追求共同富裕是改革的強大動力,它刺激着人們不懈奮鬥。

共同富裕實際上有兩個對手,一個是平均主義,一個是兩極分化。

共同富裕把先富作為手段,把共富作為目标,先富服務于共富,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避免了要求同步同時富裕實際上卻是同時貧困的局面,從而克服了平均主義的影響。

現在,共同富裕要面對第二個對手——兩極分化。先富不一定會帶來共富,如果不加防範、不加引導,先富者可能會永遠富裕,而且越來越富裕,那些沒有機會先富的社會成員可能将徹底失去富起來的機會。先富必須帶來共富,這是改革想要的最終結果。避免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确實是個難題。比起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大家共同富起來顯然是更難的問題。

改革要确保富起來的條件,即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堅決杜絕“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的富不起來,富起來的絕對不是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的現象。它要堅決抵制少數人财富的積累建立在對大多數人掠奪的基礎之上,它要創造機會讓大多數人從後富中擺脫出來。走向共同富裕,不能走極端,也要避免采取激進的方式“殺富濟貧”,如果操之過急,重提階級鬥争,重搞财富平均分配,勢必引起社會動亂。

我們不能要求共同富裕立即實現,要堅持逐步地、循序漸進地實現。隻要我們确實是把蛋糕越做越大,離共同富裕越來越近,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近,我們就應該相信它能夠實現。

 

(作者為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北京日報理論周刊》2019年1月23日

相關鍊接

顧海良:改革開放的光輝曆程與經濟思想的曆史路标

程美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順勢而為推動改革的典範

劉軍:中國漸進式發展道路為什麼獲得成功

李少軍: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的典範——趙光武教授學術思想述要

闫志民: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輝煌

陳培永:不忘初心将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宇文利:精神世界的進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生活變遷的主基調

陳培永: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實現夢想的現實路徑

李旸:馬克思論述正義問題的雙重維度

陳培永:馬克思人的本質學說的演變路徑及當代價值

孫蚌珠等: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新境界筆談

白雪秋:從“承包”到“振興”——農村改革的40年

宇文利: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之魂

陳培永:“人民”範疇究竟何指

宇文利:努力書寫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的華彩篇章——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

 

 

 
 
 
 
 

共同富裕有兩個對手

 
 
 
 
 
 
 

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年會緻辭中表示:“我們隻能在做大蛋糕的過程中尋求更好地切分蛋糕的辦法,決不能停下來、就切蛋糕的辦法進行無休止的争執。”無休止地争執無益于問題的解決,發展的不平衡要靠發展來解決。

現實中,有些人由于現實社會的不盡如人意,就對未來失去信心,就認為中國社會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這無疑是一種曆史悲觀論。

拿今天的經驗現實去評判理論本身錯誤、去否定已經取得的進步,無疑也是有問題的。這是對理論本身的誤解。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追求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最高理想,必須面對當時貧窮的國家現實,不能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去奢談看不見影的共富。

追求共富,必須立足中國貧窮、發展太慢、人民生活水平低的國情,正如鄧小平所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不是社會主義”,“經濟長期處于停滞狀态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人民生活長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總不能叫社會主義”,等等。這些問題必須解決,這種局面必須打破,讓中國先發展起來,把蛋糕做大,才能談共同富裕的理想。

改革開放的事實證明,以先富帶動後富、實現共富,釋放了社會的活力和激情,創造了難以想象的經濟奇迹。沒有這套共同富裕理論的指引,中國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種狀況,我們可能連思考如何共富話題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不能以一種事後諸葛亮的态度、以嘲笑的态度來對待已經大大改變社會進程的理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業,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在先富的基礎上思考共富的問題。沒有人忘記“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從根本上區分于資本主義,還是要體現在追求共富、社會公平上。追求共同富裕是改革的強大動力,它刺激着人們不懈奮鬥。

共同富裕實際上有兩個對手,一個是平均主義,一個是兩極分化。

共同富裕把先富作為手段,把共富作為目标,先富服務于共富,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避免了要求同步同時富裕實際上卻是同時貧困的局面,從而克服了平均主義的影響。

現在,共同富裕要面對第二個對手——兩極分化。先富不一定會帶來共富,如果不加防範、不加引導,先富者可能會永遠富裕,而且越來越富裕,那些沒有機會先富的社會成員可能将徹底失去富起來的機會。先富必須帶來共富,這是改革想要的最終結果。避免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确實是個難題。比起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大家共同富起來顯然是更難的問題。

改革要确保富起來的條件,即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堅決杜絕“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的富不起來,富起來的絕對不是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的現象。它要堅決抵制少數人财富的積累建立在對大多數人掠奪的基礎之上,它要創造機會讓大多數人從後富中擺脫出來。走向共同富裕,不能走極端,也要避免采取激進的方式“殺富濟貧”,如果操之過急,重提階級鬥争,重搞财富平均分配,勢必引起社會動亂。

我們不能要求共同富裕立即實現,要堅持逐步地、循序漸進地實現。隻要我們确實是把蛋糕越做越大,離共同富裕越來越近,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近,我們就應該相信它能夠實現。

 

(作者為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北京日報理論周刊》2019年1月23日

相關鍊接

顧海良:改革開放的光輝曆程與經濟思想的曆史路标

程美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順勢而為推動改革的典範

劉軍:中國漸進式發展道路為什麼獲得成功

李少軍: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的典範——趙光武教授學術思想述要

闫志民: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輝煌

陳培永:不忘初心将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宇文利:精神世界的進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生活變遷的主基調

陳培永: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實現夢想的現實路徑

李旸:馬克思論述正義問題的雙重維度

陳培永:馬克思人的本質學說的演變路徑及當代價值

孫蚌珠等: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新境界筆談

白雪秋:從“承包”到“振興”——農村改革的40年

宇文利: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之魂

陳培永:“人民”範疇究竟何指

宇文利:努力書寫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的華彩篇章——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