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利:五四運動升華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發生在100年前的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事件,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和深遠的社會影響。毛澤東曾經指出,五四運動的傑出的曆史意義在于它具有“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的性質和姿态。這種性質和姿态是與十月革命的影響及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分不開的。實際上,在五四運動爆發之前,馬克思主義就從國外傳到了國内,得到了初步的宣傳和介紹。五四運動的發生推動中國社會思潮發生了分化,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内在結合,也催生了中國共産黨,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準備了組織力量,注入了精神活力。可以說,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進入了新階段,進而通過馬克思主義實踐改變了中國曆史的進程和中華民族的命運。

五四運動吹響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号角

五四運動讓中國的先進分子更加看清了中國社會的現狀,看清了帝國主義聯合壓迫中國人民的實質,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擴大傳播的直接原因。

衆所周知,五四運動是在當時世界革命号召之下、在俄國革命号召之下、在列甯号召之下發生的,因而它是當時世界無産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大批贊成俄國革命的具有初步共産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力軍,他們積極地撰寫和發表文章,介紹俄國革命、介紹馬克思其人其事,造成了大量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新形勢。據統計,在五四運動之前,中國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獻為數很少,國人對馬克思也鮮有聽聞和了解,而五四運動發生前後,宣傳和介紹馬克思及馬克思主義的文獻卻如同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馬克思的名字成為和政治勢力分割不開的名字,馬克思的學說成為代表新銳思想動向的強勁思潮。當時,以《新青年》和《晨報》為陣地,李大钊、陳啟修、顧兆熊、劉秉麟、孔祥鵝、許德珩、淵泉等人撰寫了許多篇介紹馬克思生平傳略、思想學說和理論觀點的文章,留日、留法、留美的學生中也有人翻譯或撰寫了介紹馬克思及其思想的文章和小冊子。當然,五四運動後也出現了國民黨禦用文人和反動知識分子批駁馬克思學說的聲音,但不管怎樣,凡是與馬克思有關的思想宣傳和觀點介紹,都造成了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的社會态勢,也壯大了介紹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潮流,實際上也都直接或間接地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需要指出,在五四運動的早期和稍後一段時間,介紹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群體多以知識分子為主,其中在beat365和其他學校工作的教師、由學生組建教師參與指導的學生社團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旗手。從時間序列上看,正是從五四運動開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才形成一道恢宏而亮麗的風景。

五四運動劃出了馬克思主義與其他社會思潮的分水嶺

在五四運動之前,中國思想界和學術界已經先期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是相對于封建主義的舊文化而言的,是反封建和反傳統的,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伴随着新文化運動的深入,中國社會思想界内湧現了形形色色的思潮,其中主要有無政府主義、新村主義、工團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泛勞動主義和稍後的實用主義等。五四運動是在新思想、新文化和新世界觀激勵下發生的,為中國的知識分子與工農群衆釀造了思想認識和價值判斷上的新鮮血液。盡管五四運動的許多領導人物當時并不完整地具備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和批判精神,但由于該運動所觸及的社會問題、參與運動主體和運動實踐宗旨的規定,五四運動實際上在馬克思主義與其他社會思潮特别是關于社會發展的政治主張之間劃出了一道分水嶺,促使馬克思主義日漸成為強大的社會思潮。

毛澤東指出,五四運動的發展分成了兩個潮流:一部分人繼承了五四運動的科學和民主的精神,并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加以改造,而另一部分人則走到資産階級的道路上去。毫無疑問,道路的選擇是由思想判斷決定的,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走什麼樣的道路。從五四運動開始,具有初步共産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走上了與廣大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開啟了馬克思主義經由傳播到壯大再與革命實踐相結合的路程。伴随着馬克思主義漸漸地成為先進知識分子的思想主潮,其他各種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也就慢慢地褪色了。就像高一涵所說,五四運動後,學生們在思想上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現象:胡适派後退了,落後的加入國家主義派,中間的加入國民黨,最先進的加入共産黨。在這個意義上說,五四運動本身成為了檢驗社會思潮和政治思想先進與否的革命“試劑”,成為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先進分子在運動中檢驗其思想的真理性和實踐性、科學性和革命性的試金石。盡管五四運動中不乏資産階級的自由主義主張,但運動本身卻為中國社會渲染了馬克思主義的底色。

五四運動開啟了中國社會發展和馬克思主義實踐新階段

五四運動不但從思想上而且從組織上準備了中國共産黨的成立。為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一些地方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團體,後來,伴随着工人運動和革命實踐的高漲,不少地方陸續成立了共産主義小組。五四運動兩年之後,中國共産黨得以創立。中國共産黨的創立,構成了推動中國社會發展變革和馬克思主義實踐的強大政治力量,中國社會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獲得了最強大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障。五四運動的發生标志着中國由資産階級領導和主導社會革命轉變成了無産階級登上曆史舞台的新階段,實現了社會發展的新進步。

五四運動最先由少數有覺悟的先進的學生參加,但随後成為了群衆性的革命活動,這就促使一大批知識分子和舊資産階級革命人士在思想上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使他們看到了廣大無産階級和工農群衆的力量,看到了推翻舊統治、建立新社會的曙光。革命前輩吳玉章在回憶五四運動時就認為它是新道路的起腳點,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新階段,他坦言,五四運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盡管他本人當時對中國革命還不可能立即得出系統的完整的新見解,但通過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運動的教育,他認識到必須依靠下層人民,必須走俄國人的道路。正是在這一思想轉變的基礎上,許多像吳玉章一樣的人開始轉向并接受馬克思主義,開始實踐馬克思主義。可以說,從五四運動起,馬克思主義慢慢地嵌入到了中國社會的肌體中來,開始了升華中國人的思想和精神、改造中國社會現實的曆程。而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甯主義以後,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了。

在五四運動之前的新文化運動中,占主導地位的思想口号是科學與民主,所反映的是資産階級追求思想解放、反對封建主義的主張。而當五四運動過程中大量的工人、群衆都加入到運動中來,特别是工人在鬥争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事實,給了知識分子以真切的教育,改變了他們的思想認識,從而也使得五四運動以後的馬克思主義傳播獲得了主心骨,擁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導向。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與工人群衆相結合,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這種結合内在地契合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與真品格。由此說,五四運動讓中國思想界得到洗禮,讓中國無産階級和工人群衆登上曆史舞台,也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獲得了政治生命和組織力量,使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得到了積極、向上和務實的升華。

(作者系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18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