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永:形式主義要不得 形式該要還得要

不止一次被問到,一些地方、一些單位是否在用形式主義的方式來反對形式主義?

這種憂慮不能說沒有道理,我們不能無視一些地方、一些單位在組織學習時沒有認真考慮實效問題,也不能否認有些黨員幹部就是把理論學習、政治學習當作一種單純的形式。一些人輕車熟路,讓學習,咱就學;讓開會,咱就開;讓講政治,咱就講,咱隻講;讓落實,咱就落,咱不實,隻搞文件。一些普通幹部總認為,該學的是領導,自己學了也沒用,不如多幹點活、做點實打實的事情……

結果,在這些地方、這些人看來,講政治、講學習變成了形式主義。其實,并非所有的形式都是形式主義。“形式”也不等于“形式主義”。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統一,成就一番事業,既要有實實在在的内容、目标,還得借助于一定的形式、方式來呈現、實現。做人也是一樣,内裡要厚道、要老實、要講立場,外在的穿衣着裝、語言修飾、處事靈活,也不可或缺。

形式有時就是儀式!你愛一個人,這是内容,你心裡知道,但你不能隻靠心裡的愛來獲得對方的愛,來維系這份愛。生活需要儀式感,生活中愛一個人也需要儀式感,雖然你的做法,外人看似很傻,還可能會說你裝樣子,但你“裝”多了,堅持不懈地“裝”,一年又一年地“裝”,那就是真愛,就能書寫愛的傳奇。

形式有時就是程序!因為實質要靠程序來實現,要靠處在其中每一環的我們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最大可能地讓程序産生實質的意義。

形式有時就是敲打!生活的年複一年、日複一日,會讓我們忘掉自己的某個身份、某個角色。我們不容易忘掉的是自己家庭中的角色,作為父親、母親、叔叔、姑姑、兒女等,不容易忘掉的是自己的職業,作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企業家、官員等。為何?正是因為每天每時角色和“形式”的反複敲打和提醒。“黨員”的身份同樣需要這種敲打。政治學習、理論學習就是一種敲打,它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不僅是個體的存在,還是作為黨組織成員的存在。

形式是術,内容是道。我們擔心的是,隻有術,沒有道;隻講形式,沒有内容;隻喊口号,從不去幹;隻講學習,從不走心;隻談高風亮節,從不真正奉行。沒有實實在在的内容的形式,沒有制度、紀律、規矩相配套的政治學習,那是形式主義。用一定的形式、方式、手段将實在的内容表達出來,借助于硬性的保障措施使其産生實效,就不是形式主義,反而是做事情、幹事業的正确方式。

形式有虛的形式,也有實的形式;有軟的形式,也有硬的形式。對于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的目的而言,政治學習、理論學習是“虛”的、“軟”的形式,這種“虛”和“軟”的形式,要與實和硬的形式,比如懲治腐敗、加強監督、嚴明規矩紀律、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如此就必然能達到目的,能幹成大事。

當然,我們也得防止隻講學習、隻講教育,而沒有與之配套的硬招、實招,或者說硬招、實招不夠,從而把理論學習變為我們要反對的形式主義。

還要說的是,一個黨員幹部,不去學習理論,不去領悟思想,是與作為執政黨成員的身份不符的。幹點不為謀生的活動,學習思考一些有時看似“形而上”的政治理論,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人的境界提升的标志。所以,有機會參加政治理論學習,我們應該把它當成福利,當成充電的好機會,好好珍惜。

如果人人都批判形式主義,卻都在幹形式主義的事情,都把解決形式主義問題的責任交給别人,那形式主義的問題什麼時候都解決不了。若我們都能自覺學習理論,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被動學習轉變到自覺學習,學習上的形式主義問題自然就會徹底消除了。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2019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