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沛竹 艾四林: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八個相統一”

核心提示: “八個相統一”是對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成功經驗的系統總結,進一步深化了對思政課教育教學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等一系列規律的認識,為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科學化水平,與時俱進地推進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創新提供了重要遵循。

 

摘    要:“八個相統一”是對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成功經驗的系統總結,進一步深化了對思政課教育教學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等一系列規律的認識,為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科學化水平,與時俱進地推進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創新提供了重要遵循。

 

關鍵詞:思政課 改革創新 “八個相統一” 

 

改革創新是推進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從改革創新中增強活力。我們要深刻領會、準确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八個相統一”,不斷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

 

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

 

政治性和理論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特征。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态屬性,就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旗幟鮮明。思想政治理論課絕不能搞“去意識形态化”“去政治化”,絕不能搞所謂“黨派中立”,必須理直氣壯講好、傳播好社會主義意識形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政治立場、政治信仰堅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堅定對共産主義的信仰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同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要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沒有理論上的清醒,就難有政治上的堅定。思想政治理論課重在講理,以理服人。要實現政治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就要善于用學術講政治,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赢得學生。

 

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

 

學校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學生心裡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但是,這樣的價值目标的實現,一定要以知識傳授為基礎,離開了價值引導的知識傳授,就會失去方向。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絕不能僅僅變成一種單一的知識傳授。同樣,離開了知識傳授的價值引導,就會變成空洞的說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遵循的是先理解後信仰,而不是先信仰後理解。隻有理解基礎上的信仰,才是科學的信仰。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真學、真懂是基礎,真信、真行才是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傳道”與“授業”是一體的,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傳道”的基本前提。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有紮實的學識,視野要廣,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曆史視野,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引導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從真知、真懂到真信、真行。

 

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

 

建設性和批判性的關系,本質上是立和破的關系。在學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要幫助學生進一步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意識形态建設得到極大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環境得到了很大改變。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從來就不是在一個封閉的條件下進行的。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世界範圍内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國際思想文化領域鬥争深刻複雜,國内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态教育面臨着巨大挑戰,仍然受到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的幹擾。真理是在比較中确立的。要立,就必須破。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既要有講清各種正面的正确觀點的能力,還要有分析批判錯誤觀點的本領。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既要理直氣壯地講清楚正确的觀點,又要敢于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敢于亮劍,善于作出科學的分析和批判,引導學生對魚龍混雜的思想觀點進行辨析甄别、過濾淨化,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

 

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理論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特征。課堂教學是理論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用足用好課堂,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認認真真講好每一堂課。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裡的學問,而是實踐的理論。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别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理論與現實相脫節,缺乏對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這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自覺将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讓學生領會到科學理論的實踐價值。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提高學生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鹄志,做奮鬥者。

 

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現着黨和國家的意志,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課堂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地方,不能“我的地盤我做主”。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其他課程比起來,更強調要落實教學目标、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統一要求。近些年,通過各級各部門的督促、檢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統一性要求得到了強化和落實,課堂教學更加規範了,這些夯實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應該看到,各地、各校情況不一樣,教師、學生也不盡相同。實踐證明,千校一面、萬人一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狀态很難達到教學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激發各地各校以及每位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在吃透教材和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将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要将統一的教材變成個性化、差異化的教案,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

 

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

 

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就是要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解放和發展教師“教”的能力和學生“學”的能力。因此,要營造教師認真“教好”、學生積極“學好”的良好氛圍,就要正确把握和處理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問題。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在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教與學的矛盾,即教什麼學什麼、怎樣教怎樣學的矛盾時,思政課教師應該而且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在教學目标的設定和實現途徑的設定中,思政課教師要積極主動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雖然可以采用各種教學模式,但教師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充分發揮教師教的能力。同時,思政課教學絕不能簡單将學生視為被動接受的客體、對象,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在學生當中,蘊涵着巨大的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潛力,思政課教師要努力使這種潛力發揮出來,使學生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同樣,每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都想使自己的課程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的優秀課程。問題的關鍵是,營造良好氛圍,使教師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實現從“要我教”到“我要教”的轉變。

 

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

 

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可能自發生成,需要有意識地從外部進行教育和引導。因此,教師的理論灌輸、理論傳授是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目标的重要途徑,是必不可少,也是無法替代的。但理論灌輸不能“滿堂灌”。“滿堂灌”在某種意義上容易變成一種“硬灌輸”“強灌輸”。這種灌輸方式對學生接受理論有一定幫助,也可以講得很生動,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發揮出來,實際上處于一種“被學習”狀态,因此也就很難真正将理論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将“硬灌輸”“強灌輸”變成“軟灌輸”,也就是要注重啟發性教育,在平等溝通、民主讨論、互動交流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因此,在教學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于将教與學、學與問、學與研有機結合起來,更多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專題式教學,采用以講授與讨論相結合的研究型教學模式。

 

顯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統一

 

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都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鑄魂育人,并不隻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事,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其他各門課程在立德樹人方面,各有其責、各守其責、各盡其責,都不可少,不能相互替代。但二者在鑄魂育人方面作用不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其他課程則是重要的補充。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種顯性教育,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切實做到入腦入心,而其他課程則是隐性教育,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課程教學之中,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其他各門課程在立德樹人方面,隻有形成協同效應,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其他各門課程的協同效應尚未充分發揮出來。我們要深入研究思政課與其他課程發生協同效應的不同方式,充分挖掘這些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作者分别為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清華大學beat365院長、教授)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理論創新研究”(批準号:14ZDA002)階段性成果】

 

文章來源:《人民論壇》2019年第5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