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蚌珠: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着力培養學生“三個認同”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中國共産黨的認同。

一、培養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在beat365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保持馬克思主義最鮮亮底色的一個重要體現是把它落實到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根本任務中,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

 

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的認同教育,要讓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理解馬克思主義如何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如何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要讓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從《共産黨宣言》發表到今天,170年過去了,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一般原理仍然是完全正确的,馬克思主義源于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

 

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認同教育,必須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解答他們的思想困惑。比如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經常遇到學生提出的這樣一些問題:老師是否信仰共産主義?為什麼信?為什麼說共産主義是人類社會最美好的理想?共産主義為什麼必然實現?共産主義能否實現按需分配?勞動怎麼能成為人生第一需要?等等。還有一些學生結合自身專業進行了一些深度思考,比如基于人的生理學基礎的人的自然屬性是否會成為制約共産主義實現的因素?科學技術特别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人類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類自身生産方式會産生什麼影響?進而會對共産主義産生什麼影響?對這些問題的解答都關系着他們對共産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

 

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認同教育,必須聯系社會發展實際。這需要講清楚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系,講清楚如何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關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要講清楚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沒有過時,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消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曆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沒有過時,這是曆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最終消亡、社會主義最終勝利,必然是一個很長的曆史過程。既要堅決抵制抛棄社會主義的各種錯誤主張,又要自覺糾正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在一代代人的接續奮鬥中實現共産主義。

 

二、培養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我們的教育要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培養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教育,要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曆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願、适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了。因此要講清楚我們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複比較和總結,曆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探索出自己道路;是怎樣曆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曆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教育,要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澄清一些理論上的模糊認識。比如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生們思考或者困惑的一系列問題,諸如社會主義本質特征是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别是什麼?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可否歸功于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之前的“社會主義”界定的實際意義是什麼?怎樣看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資本主義“普世價值”?為什麼我們總是強調社會制度屬性?馬克思主義既然具有真理性為什麼還要強調“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否科學?這一理論體系為什麼總是不斷地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體現在哪些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文化之間的内在關系邏輯是什麼?等等。對這些問題的解答都關系着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教育,要關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要用曆史觀點和國際視野分析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和未來發展中的問題,特别是要回應一個時期擾亂了人們思想的各種社會思潮,比如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出現的曲折甚至遭遇的挫折,如何解釋中國共産黨始終如一初心不改,如何正确認識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曆史時期,如何分析我們所處的曆史方位,在前所未有的世界變局中中國如何把握未來等。還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比如如何準确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如何深刻領會新發展理念,如何科學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認識和解決收入差距問題,如何更好解決教育、醫療和住房的民生問題,如何保障國家安全等。當然,還有很多和青年學生生活相關的具體問題。最主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改革和發展中的問題,認識問題産生的原因,理解很多問題是改革和發展中的問題,并且隻能通過改革和發展解決。

 

三、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産黨領導的認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高等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産黨的治國理政服務,要對學生進行對中國共産黨的認同教育。

 

對學生進行中國共産黨的認同教育,最主要的是要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是怎樣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通過雄辯的事實,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地位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一個國家由什麼政黨執政、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政黨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曆史性課題。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形形色色的政黨、各種各樣的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争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這是這些偉大勝利,使具有5 000多年文明曆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從而也使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使具有500年曆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辟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對學生進行中國共産黨的認同教育要聯系曆史和現實,講清楚中國共産黨何以能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讓學生理解中國共産黨的性質,認識到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根本保證。曆史、理論和現實都證明,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講清楚新時代為什麼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如何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如何體現在具體制度中,為什麼要增強“四個意識”和“兩個維護”等等,這些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是學生比較關注的,解釋清楚這些問題,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共産黨領導不僅僅是曆史的選擇,也是現實的選擇,還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從理論上思考中國共産黨擔當實現中華民族複興和人民幸福的大任的理論根源和解釋,從而從感性和理性相統一的高度對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産生認同。

 

對學生進行中國共産黨的認同教育還必須聯系學生思想實際,特别是要回應黨自身建設中的一些問題,講清楚中國共産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如何不斷加強自身建設,認識到中國共産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勇于“刀刃向内”不斷自我革命,講清楚中國共産黨如何一次次轉危為安、化危為安,不斷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帶領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特别要回應社會普遍關心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講清楚反腐敗鬥争的複雜性、嚴峻性,講清楚中國共産黨反腐敗不是看人下菜碟、不是争權奪利、不是有頭無尾,而是“打老虎”“獵狐”“拍蒼蠅”,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保證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講清楚中國共産黨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增強各種本領,努力把自身打造成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等。講清楚這些,會增加青年學生對中國共産黨更全面的認識,增強對黨領導地位和領導能力的認同,增強對黨領導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信心。

 

四、對學生進行“三個認同”統一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裡特别強調是培養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

 

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産黨“三個認同”教育,特别要讓學生認識到三者的不可分割性。講清楚中國共産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共産主義實踐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産黨領導是有機統一的,讓學生認識到沒有馬克思主義作指導、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改變了黨的性質,就不是中國共産黨,同樣不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就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也不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三位一體不能分割的。

 

在剛剛結束的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談到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時指出要講清楚為什麼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講清楚為什麼馬克思主義能夠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指導思想,講清楚為什麼中國共産黨能夠擔負起領導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曆史重任,講清楚為什麼社會主義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并不斷完善發展,引導人們以史為鑒、以史為師,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講清楚”中的三個分别是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這也再次為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三個方面的認同教育提出了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覺,堅持“八個統一”,把“三個認同”教育自覺貫穿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中。(作者系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

 

 

文章來源: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