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代堯: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省思
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辯證關系,就是發展生産力和保護生産力的關系。這既是對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哲學思考,也為當代世界解決現代性的矛盾和沖突貢獻了富有智慧的中國方案。
春和景明,新綠初綻,我們又迎來了植樹節。持續一個多月的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也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盡管尚未查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最初原因,但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該何去何從?對于這一關乎人類發展的根本性哲學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審視和反思。
馬克思、恩格斯經曆過1853年歐洲暴發的霍亂,也了解一些國家出現的地力耗損、森林消失、氣候改變、江河淤淺、瘟疫肆虐等問題。人類發展與自然界的關系,自然成為他們思考的哲學問題。其要點,一是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靠自然界生活”,不管自然界的産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住房還是其他形式表現出來,自然界同勞動一樣也是物質财富的源泉。二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人類活動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界也是人的現實的自然界。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系,“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三是人與自然界處于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中,人受自然界的支配,而人支配自然界的前提是合理運用自然規律,否則就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講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複。每一次勝利,起初确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後和再往後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因此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我們決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支配自然界,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恩格斯還說,“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麼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複”,報複的程度視人利用自然力的程度而論,而不管社會組織得怎樣。
這就涉及到人能否擺脫自然規律的約束而獨立,即人的“自由”的問題。自由當然是個好東西,但何謂“自由”?自啟蒙運動以來,人們多是從政治和法律意義的層面來理解自由,即公民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内,其意志活動有不受限制和強迫的權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國外有些精英和民衆認為,要求民衆戴口罩是對人的自由的限制。但從哲學層面理解自由,自由就是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如同恩格斯指出的,“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就是說,“自由”是建立在對必然性的認識的基礎上,人所進行的積極的自覺活動。沒有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就沒有人的自由。
從哲學回到現實生活,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工業文明時代到來後,科技進步和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帶來的“現代性”及其後果。現代性包含的理性、實用、科學、進步等觀念,體現了一種對曆史發展進步的信仰。但工業文明帶來的危機和人類對它的反抗,構成了現代性的另一面。二者是一枚硬币的兩面。馬克思、恩格斯既看到了工業和科學的力量,也指出了現代性帶來的現代社會的物化或異化問題。1856年,馬克思在倫敦《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講中指出,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别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仿佛也隻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馬克思、恩格斯當年體驗的現代性及其後果,在當今世界不僅沒有被消解,而且暴露得更加充分,表現為工業文明的隐患、資本邏輯的主導和功利主義的膨脹等“現代性後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日益凸顯。可以說,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和我們當今一樣,都面對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怎樣擺脫“現代性困境”,既實現現代化發展,又規避現代性的後果?馬克思、恩格斯的哲學思考,依然具有超越時空的現實價值。
今天,我們越來越認識到,人與自然應是和諧相處的關系,人們要有計劃地利用自然界為一定的目的服務,但不是單向度地征服和改造,二者之間不是征服或被征服的關系,不是“開戰”而是“合一”的關系。我們以前強調“解放生産力”和“發展生産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保護生産力”的新理念,拓展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關于生産力過程中“自然條件”作用的觀點。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辯證關系,就是發展生産力和保護生産力的關系。這既是對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哲學思考,也為當代世界解決現代性的矛盾和沖突貢獻了富有智慧的中國方案。
敬畏自然,尊崇、順應、保護自然生态,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是全人類共同的課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在人類曆史上,每次大的疫情發生,都會對人類的生産和生活帶來重大沖擊。但曆史的災難也可能以曆史進步為補償。是否承認增長有極限,能否超越無視人與自然之整體關聯的無機論的“人類中心主義”自然觀,這是當今人類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就像摩爾根在評斷文明時代所說的,隻要進步仍将是未來的規律,那麼單單追求财富就不是人類最終的命運。如果我們真要獲得自由,就不要幻想擺脫自然規律的約束。如果人類能從反思中帶來發展理念的革命,真正走向一種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人類文明就會前進一大步。
(作者系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
文章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0年3月12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