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永:用唯物史觀看人類社會發展

人類社會必将從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共産主義,這早已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基本結論,對很多人來說也都已經是“常識”。這個結論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逐漸形成的一種似乎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就是完全對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任何階段都比資本主義國家擁有天然的優越性。資本主義就是絕對的壞東西,似乎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切東西都是有問題的。

 

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當我們把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當作同一空間平行的、存在競争關系的兩種國家制度、兩種社會形态,而不從人類社會曆史這一時間發展的線索去審視的時候,一些問題注定難以回答。

 

馬克思眼裡的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或共産主義社會不可能在同一空間出現,兩種類型的社會不可能是并列的相互博弈的社會形态,共産主義社會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基礎産生的。離開資本主義社會,沒有辦法想象共産主義社會;沒有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奠定的基礎,也不可能有共産主義社會的到來。唯物史觀看人類社會發展,不割裂曆史的進程,強調的是繼承發展。共産主義社會不可能空地上重建,也不可能靠一次性革命就能實現,它必須在繼承資本主義社會好的東西的基礎上,才能最終出現。

 

因為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獨特的國情,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雖然沒有機會立足本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長期發展,但絕對有機會繼承發展整個世界資本主義社會的成就,在這些成就的基礎上向前推進。人為地與資本主義劃清界限,否定資本主義社會取得的成就,看不到其對中國社會主義的作用,隻會阻礙中國的進步和發展。

 

并不是有資本、有市場就是資本主義,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等,保證了中國不可能走回到資本主義。不能看到資本、看到市場,看到非公有制經濟,就給套上“資本主義”的标簽,就認為中國背離了社會主義。

 

在馬克思看來,即使進入共産主義社會,也不可避免地帶有“舊社會的痕迹”,存在着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我們這裡所說的是這樣的共産主義社會……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着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迹。”“這些弊病,在經過長久陣痛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産生出來的共産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是不可避免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不可能完全擺脫痕迹和弊病,應該寬容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問題、弊病和矛盾。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我們需要重新看待資本、資本主義、資産階級等以“資”開頭的詞,至少不能将它們作為完全否定性的東西去看,導緻我們自己背負着沉重的理論包袱。改革開放已經打破了關于市場經濟的觀念障礙,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已經廣為接受,現在需要的是打破觀念障礙,看到資本、資産階級、資本主義的積極性的一面,使其服務于社會主義事業,也隻有揚其好棄其壞,社會主義社會也才能建設好,也才能走向共産主義社會。正如馬克思、恩格斯一直在批判資本、資産階級、資本主義,但在不同的文本中都指出了資本的巨大作用,資産階級革命性的一面,資本主義社會相對于封建專制社會的進步性一樣。這是堅持辯證的、曆史的方法應該有的态度。

作者: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2020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