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代堯:堅持以科學理論引領全黨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青年節寄語新時代青年時強調,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産黨人的靈魂和立身之本,是廣大黨員幹部奮鬥不息的精神支柱和永葆先進的力量源泉。站在新的曆史起點,我們堅持以科學理論引領全黨理想信念,既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曆史性、開創性成就的重要原因,也是進一步築牢全黨理想信念之基,推動新時代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

 

1 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

 

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來源于馬克思主義,它揭示了人類社會最終走向共産主義的必然趨勢,奠定了共産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

 

對共産主義的信仰,不僅在于其美好,還在于其科學。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必然勝利是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洞見,共産主義絕不是虛無缥缈的空中樓閣。盡管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曆史時代,即從資本主義向共産主義過渡的時代。這是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保持堅定信心、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保持必勝信念的科學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事實一再告訴我們,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沒有過時,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消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曆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沒有過時。這是社會曆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一些人認為共産主義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認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見的,是虛無缥缈的。這就涉及是唯物史觀還是唯心史觀的世界觀問題。”

 

理想信念是共産黨人的精神之“鈣”。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是共産黨人經得起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動搖、滑坡開始。習近平總書記曾舉蘇共失敗的慘痛教訓為例,“我們常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信念不牢也是要地動山搖的。蘇聯解體、蘇共垮台、東歐劇變不就是這個邏輯嗎?蘇共擁有20萬黨員時奪取了政權,擁有200萬黨員時打敗了希特勒,而擁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失去了政權。我說過,在那場動蕩中,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麼人出來抗争。什麼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經蕩然無存了。”“曆史和現實都告誡我們:全黨理想信念堅定,黨就擁有無比強大力量;全黨理想信念淡薄,黨就會成為烏合之衆,風一吹就散。”共産黨人隻有堅定共産主義理想信念,才能牢築思想防線。

 

堅定遠大的理想信念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曾借用《共産黨宣言》中關于“幽靈”的比喻:“如果社會主義在中國沒有取得今天的成功,如果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也在蘇聯解體、蘇共垮台、東歐劇變那場多米諾骨牌式的變化中倒塌了,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失敗了,那社會主義實踐就可能又要長期在黑暗中徘徊了,又要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作為一個幽靈在世界上徘徊了。”如果我們放棄了共産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就會迷失方向,導向其他主義。因此,必須堅定理想信念,“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幹擾所惑,始終堅守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不負共産黨人的光榮稱号”。

 

理想信念的堅定在于既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實現共産主義是由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目标逐步達成的曆史過程,形象地說,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賽。今天,曆史的接力棒已傳遞到當代中國共産黨人手中。跑好曆史接力賽,我們既不能搶跑,搞超越曆史發展階段的冒進;也不能後退,回到僵化封閉的老路;更不能掉棒,對共産主義前途喪失信心而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們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新時代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就是為實現共産主義遠大理想所進行的努力。因此,共産主義既是未來的理想,又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把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就能畫出最大的理想同心圓。

 

2 以黨的創新理論引領思想統一

 

堅持馬克思主義,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還要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衆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

 

馬克思主義在引領時代發展又在回應時代變遷提出的問題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一切有作為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是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取得成功。以科學的态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就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運用到統攬新時代“四個偉大”的實踐中去,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人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科學理論是正确行動的先導。以科學理論堅定理想信念,引領全黨思想統一和行動統一。有了科學理論引領,就會有思想統一,就會有萬衆一心。黨的十八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曆史性、開創性成就,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于全黨凝神聚魂,統一信念、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的思想偉力,也再次證明了列甯所說的,無産階級政黨能從革命理論中取得一切信念,沒有革命理論,就不會有堅強的共産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同時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在新時代的征途中,持之以恒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全黨理想信念,是推動新時代思想建黨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堅定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理想信念的必由之路。

 

3 以制度和政治文化牢固理想信念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是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複興路,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争、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複興。”

 

堅持不忘初心,就要忠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共産黨始終為人民利益而奮鬥,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訴求。新時代謀劃發展、深化改革、保障民生,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着眼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要回應人民群衆的現實關切,建設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社會,讓發展成果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把理想信念上升為制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這是把握中國共産黨長期形成的曆史傳承,總結成功的實踐經驗提出的重大制度創新,是中國共産黨持續推進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邏輯結果。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把中國共産黨一直堅守的理想信念上升為制度,有利于發揮制度的約束效力,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幹部的終身課題,形成長效機制,不斷撣掃黨員幹部思想上的塵埃,錘煉忠誠幹淨擔當的政治品格。

 

以初心使命涵養中國共産黨的政治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鮮明地提出了“黨内政治文化”建設的重大課題,強調以先進純潔的黨内政治文化,發展健康的黨内政治生活,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在中國共産黨黨内政治文化建設的基礎上,立足黨情國情,遵循政治文化建設規律,進一步凝練構建中國共産黨的政治文化,以黨的政治文化引領中國政治文化和社會文化。中國共産黨的政治文化是中國共産黨全部政治活動的觀念形态或文化樣态,由黨的政治傳統、政治信念、政治倫理和價值取向等基本要素構成,反映中國共産黨固有的政治本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話語理論即是其中的核心和精髓。建構黨的政治文化,建設中國共産黨人的共有精神家園,在實踐中形成“政治文化自信”和“政治文化自覺”,将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築牢共産黨員的理想信念之基,提供深層次、持久性的文化支撐。

作者: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

文章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0年5月14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