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弘揚創造精神 實現複興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的創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發出來,推動我國日新月異向前發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創造性是中華民族主觀能動性的集中體現,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不竭動力。創造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貫穿于中華民族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華文明在起源時就具有偉大的原創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在人與自然關系層面,中國先民既秉持“筚路藍縷,以啟山林”的主體性,又信奉“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自然觀;在社會關系層面,既強調“中庸和合”“兼愛非攻”的處世精神,又提倡“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性之治;在國家制度方面,盡管中國人很早就創造了一套富有成效的制度體系,但并不故步自封、因循守舊,而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這些創造屬性,使得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長期走在世界文明前列。中華先民在思想、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重大工程等方面的偉大創新成果,既書寫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曆史,又改變了人類文明的演進曆程。

 

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帝國主義的殖民入侵和封建統治的因循守舊,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我國逐漸由領先變為落後,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故步自封,錯失了産業革命浪潮等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面對内憂外患,中國人民艱難探尋救亡圖存的出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1921年,中國共産黨誕生,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将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探索出一條既不同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最初設想,又不同于俄國十月革命的新道路,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東方,中國人民的命運從此掌握在自己手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從本質上講,改革開放也是一種創造。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幹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隻能在幹中學,在實踐中摸索”。40多年來,從安徽小崗的“包産到戶”到創辦經濟特區“殺出一條血路來”,從确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創造精神始終是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重要精神特質和強勁發展動力。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出一條獨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既不重複“蘇聯模式”,也不模仿西方資本主義。沿着這條人間正道,中國開啟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曆程,創造了世界發展的奇迹。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着力培育和壯大新動能,不斷推動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不斷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與此同時,我們黨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當前,我們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新時代的偉大事業,需要承續千年一脈的創造基因,弘揚曆久彌新的創造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永續發展,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世界文明曆史揭示了一個規律: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時偕行,不斷吸納時代精華。我們應該用創新增添文明發展動力、激活文明進步的源頭活水,不斷創造出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弘揚創造精神。創新興則國興,創造強則國強。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不僅意味着一個自近代以來曆經磨難的古老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也意味着社會主義運動曆經坎坷并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描繪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把藍圖變成現實,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發揚創造精神,把握發展之機,開辟未來之路。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于我們的一切工作,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解決人類文明面臨的複雜問題,需要弘揚創造精神,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好民族性問題,就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把中國實踐總結好,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發展規律。”與數百年來西方傳統大國通過軍事、經濟等手段建立殖民體系,對外控制和剝削他國不同,中國方案的創造性在于中國的發展壯大是通過和平共處、互利共赢實現的;與數千年來弱肉強食、以鄰為壑的傳統國際關系的“叢林法則”不同,中國方案的創造性在于倡導一種新的世界觀、價值觀,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飽含中國智慧的偉大理念與創造性實踐,将為解決人類文明面臨的複雜難題帶來光明前景。

作者: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9年12月27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