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讓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針對性,也為我們回應國内外輿論的相關質疑提供了重要啟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否認國家之間存在制度與意識形态之别,它從人類命運這一視角出發解決關乎生死存亡的全球問題、世界難題。中國資本走出去不是重走西方發達國家資本全球擴張和霸權争奪的老路,走的是推進國與國之間合作共赢的道路。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積極發聲,在共赢互惠基礎上進行國際援助,是既立足國情又順應時代潮流的抉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各國通力合作,切實樹立和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維。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 人類命運共同體 制度共同體 利益共同體 新帝國主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國為解決世界難題、推動人類社會長遠發展而提出的中國方案。盡管它已經在國際舞台産生了熱烈反響,并已經被寫進聯合國決議,但國内外輿論從其被提出以來一直存在着質疑的聲音。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讓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性,也為我們回應國内外輿論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質疑提供了重要啟示。
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種質疑認為,制度與意識形态不同決定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這種質疑在國内外輿論中都有所體現,隻是有所不同。在國内,這種質疑認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它與資本主義對立,與資本主義國家合作隻是暫時的,而且注定隻能建立暫時的利益共同體;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最終的命運顯然不同,怎麼可能命運共同呢?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制度之間存在着根本對立的關系,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充滿敵視,不可能與之建立“命運共同體”。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推進的當今時代,各個國家處于同一個“地球村”,總有一些問題是超越制度與意識形态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無疑就是這樣的問題,它同生态危機、核戰争威脅、恐怖主義等一樣,都是關乎人類命運的問題,是必須從人類命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視野出發才能解決的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為解決這樣的世界問題、全球難題而提出來的,它是“命運”的共同體,與“區域”的共同體不同,與“利益”的共同體不同。“區域共同體”是因地理位置臨近而建立的共同體,其建立能夠發揮區域聯合優勢;“利益共同體”是基于共同的經濟利益而建立的共同體,其建立能夠實現各方經濟互惠共赢;“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基于各個國家、各國民衆的共同命運所建立的共同體,它關乎人類作為物種存續、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問題,如果說它也關乎利益的話,那必然是人類社會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相對于其他共同體是具有更高要求的共同體,也因此是更難構建的共同體,它要在超越國家與區域界域、超越經濟利益考量和科學技術競争、超越制度意識形态與文化價值觀念沖突的基礎上才得以構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否認國家之間存在制度與意識形态之别,不否認每個國家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如否認這一點,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不可實現的理想的烏托邦,也會讓人認為隻是不能落地的高調和空談。
在西方國家,有觀點認定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中國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在世界上推廣的口号,而且是會沖擊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和價值觀念的理念。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于2018年推出的研究報告《中國與國際秩序》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了讓威權主義原則在全球治理體系中更有影響力的努力之一。另一智庫美國進步中心于2019年2月推出的研究報告《圖解中國全球治理的雄心》也指出,中國正在尋求使國際體系與中國的體制趨同,“中國領導人試圖讓國際社會相信,‘人類共同命運’這一集體權益要高于其他利益,專制制度在全球治理體系要優于民主制度,中國模式可有效解決民主決策過程無法解決的複雜問題”。[1] 在他們看來,西方代表着自由、民主,中國代表着專制、威權,要謹防中國打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号導緻專制侵犯自由、威權侵犯民主,這是西方長期以來的政治偏見在對待人類命運共同體上的投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西方的政治偏見更是暴露無疑,個别國家的一些媒體和政客不是把疫情看成所有國家共同的難題,而是持事不關己、隔岸觀火的态度,甚至還上演了趁機抹黑、趁火打劫的醜劇。在中國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他們固執于偏見,不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反而借助問題制造制度對立,大打政治牌,将中國的防疫舉措污名化,将中國封城描繪成對人權和自由的侵犯。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客觀結果,也應該是存在制度和意識形态對立的當今世界努力追求的方向,它要在承認客觀差别甚至對立的基礎上,尋求不同地域、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不同類型的國家的合作,從人類命運這一視角、這一視野出發解決關乎生死存亡的全球問題和世界難題。我們需要的是各個國家同心合力,而不是污蔑抹黑、制造對立。在各國越來越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時代,在各國民衆越來越命運與共、休戚相關的時代,要戰勝威脅人類社會層出不窮的挑戰、日益增多的風險,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愈加迫切。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中國和一些國家相互支持、共克時艱,也看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希望。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資本全球擴張的“合法性外衣”?
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另一種質疑是認定這一中國方案的外表和實質不一,雖然承諾崇高,但實際上是中國崛起、在國際舞台上争奪領導權和話語權的要求,中國國家實力提升,但與國際舞台上擁有的權力地位不相匹配,尋求全球治理方式的調整,以支持中國崛起為強國,這才是這一理念提出的基本動因。“西方學界幾乎是普遍地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崛起的産物,是中國的對外政治、經濟戰略,是中國在問鼎世界強國之際的政策表達,為中國國際社會的地位提高和獲取更大的權力提供理論基礎。”[2] 延續這種霸權主義的思維邏輯,更有觀點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隻不過是中國資本全球擴張的“合法性外衣”,今日之中國已經是國家資本主義的代表,已經成為新帝國主義國家。美國前國務卿雷斯克·蒂勒森2018年訪問拉美五國時公開抛出這一說法:“拉美地區不需要隻顧本國人民利益的新帝國主義列強”“中國這種以國家引領發展的模式令人回想起過去,這裡不需要這樣的未來。”[3] 在這種觀點看來,中國正在重現曾經的資本主義擴張之路,進行着新殖民主義的活動。歐洲議會議員奈瑞·德瓦在2018年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發表的演講中指出,“西方國家的一些人試圖說明中國文化在殖民主義、對外征服和帝國主義方面與西方文化沒有什麼不同”。[4]
類似指控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國家實力提升引起的西方擔憂與恐懼。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改革開放伊始,對中國重要的是“引進來”,是打開自己國家的大門,而今天對中國重要的是“走出去”,實現世界各國的開放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很容易被人扣上新帝國主義的帽子,也容易引起一些國家的擔憂。“近年來,中國對外投資加速增長,伴随對外投資增長的是中國加快輸出過剩産能及技術的步伐,這一切更加引起一些國家的擔憂,擔憂中國在周邊國家制造‘飛地’,擔憂中國對不發達國家資源的‘掠奪’,擔憂自身的經濟安全受到中國威脅,擔憂中國成為最大的赢家而非共赢,最大的擔憂是形成一個以中國為中心、周邊國家為外圍的‘核心—周邊’秩序。”[5] 美國進步中心的研究報告則直接指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雖然被描述為對全球治理改革的一大重要貢獻,實際上該倡議既非多邊,也非基于規則,而是一系列跨境發展的夥伴關系,這些夥伴關系共同創造了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新的國際生态系統,需要警惕兩個方面:“一是參與者為實現‘和諧共處’,需要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在實踐中,中國政府利用其經濟影響力強迫‘一帶一路’夥伴國支持其政治和外交利益。若遭到拒絕,中國會指責對方違反‘相互信任’,并對其施加經濟懲罰。二是許多‘一帶一路’項目的結構和融資方式會造成對中國的依賴,或破壞東道國的治理機制。”[6] 此外,西方發達國家仍保留其強權主義、霸權主義的固有思維,認為“國強必霸”這一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例外。無論中國做了什麼、做得多好,隻要它是一個在世界舞台上發揮重要角色、主張世界各國開放發展的大國,它就是帝國主義的。這種思維植根于某些西方國家政客的價值觀念中,他們往往認定自己代表着人類的文明,并将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他國之上,宣稱他國隻有接受自己的制度、接受自己的價值觀念,才能擺脫愚昧、走向文明、擁有未來。
中國并不認為隻有自己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隻有自己的文明才是唯一正統的文明,并始終鼓勵各國立足本國國情,探索符合自己國家實際情況的發展道路。曆史上西方國家的資本全球擴張屬于帝國主義行徑,本質上是因為這些國家主張資本至上,為了實現本國資本的利益可以不惜發動戰争,把本國資本的積累、财富的創造建立在損害他國利益的基礎上,建立在掠奪他國自然資源、破壞他國生态環境的基礎上。今天的中國雖然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終歸不是發達國家,本身也不具備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條件。中國并沒有發動戰争打開别國的大門,也沒有采取掠奪性積累的方式控制他國經濟命脈,隻是主張進一步對外開放,加強國家之間的共赢合作。顯而易見,中國并不具有新帝國主義的思維方式。
中國向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并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要進行全球擴張和霸權争奪,就是要榨取其他國家勞動者的“剩餘價值”,就是要操控别國經濟命脈進行掠奪性積累,就是重走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本曾經走過的路。資本是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好,就能夠實現中國和這些國家的合作共赢,就能夠給這些國家帶來經濟發展與進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正如有西方學者所指出的,“命運共同體的基礎是對盲目地追求自身利益的資本主義的質疑。習近平設想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還不是社會主義的,但卻擺脫了侵略性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7] 中國走的是推進國家與國家之間合作共赢的道路,是有益于整個人類未來發展的道路。中國确實在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并沒有因此為自己冠上“領頭羊”的頭銜,也無意與其他國家比“肌肉”,而是力求在雙方、多方的合作共赢中,在文明的良性互動和碰撞中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新帝國主義國家歸根結底是以資為本的國家,是以資本的利潤和擴張為本的國家,為了資本可以犧牲他國民衆甚至本國民衆的利益。資本至上的帝國主義思維無助于也不可能解決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全球性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讓我們看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中國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景,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戰略謀劃。中國在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果斷“封城”,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表現出的是先救人再救市場、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大于資本利潤和經濟利益的态度與立場。在國際社會來看,這是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做法,為全世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赢得了時間、創造了條件。這不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能夠做到的,而是一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大國勇于擔當、率先垂範的表現。中國的這一做法也得到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肯定,他在2020年2月24日表示,中國人民為盡量減輕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實施嚴格的防控措施,以犧牲正常生活的方式為全人類做出了貢獻。[8]
三、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加強對外援助是“打腫臉充胖子”嗎?
還有一種質疑聲音認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還不具備足夠的實力,不應該強出頭,應該繼續韬光養晦,中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援助其他國家,必然會影響中國國家内部問題的解決。而且,在國際社會積極發聲,高調亮相,會加劇歐美發達國家的不滿,讓中國成為衆矢之的,最終影響到中國的長遠發展。
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決定了其在國際舞台上發揮的作用,沒有強大的國力來支撐,再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其主張也注定無法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問題是,中國具備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實力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經過70多年的建設和40餘年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已經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是與中國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積極發聲,絕不是打腫臉充胖子,而是既立足中國國情又順應時代潮流的抉擇。這一點可以在美國智庫報告提出的對策建議中得到印證:“民主國家不應尋求消除中國在全球治理舞台上的聲音或貢獻……中國有義務、有能力參與全球治理,自然也應該享有一席之地。但問題是如何在保持現有自由民主機制的同時,為中國提供一種參與空間。”[9]
對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積極發聲和發揮作用會被個别國家視作“眼中釘肉中刺”的擔心并非沒有道理的。但我們試想一下,中國如果不發聲,不在國際事務上表達自己,一些國家就不會把中國當成對手了嗎?顯然不會。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随着中國逐漸強大,“中國威脅論”甚嚣塵上,警惕、打壓、抹黑、诋毀中國已經成為西方國家一些媒體和政客的常态,個别國家絕不是因為中國勇敢發聲、勇擔重任才視其為對手,中國也絕不隻是因為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被盯上的。個别國家在“國強必霸”的思維模式下,注定将視中國的強大為威脅。與其縮手縮腳,生怕“明槍暗箭”,還不如積極擺出自己的立場和理念,通過實際行動赢得更多國家的認同。
一個國家參與、處理或者引導國際事務,勢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面對如此龐大的投入,中國有這個實力嗎?這樣做到底值不值?中國的國内民生問題還亟需解決,精準扶貧的任務還在進行中,在這種狀況下,為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要為第三世界國家提供經濟援助,這會不會影響到中國的國家利益?對此我們要認清中國發展中國家的定位,既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來思考問題,也要用更開闊的視野思考對外援助問題。中國進行國際援助不是損人利己,也不是損己利人,而是共赢互惠。國際援助在幫助其他國家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能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機遇,這并不是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來成就他國的國家利益,也不是犧牲他國的利益實現中國的利益,而是實現本國利益與他國利益的合作共赢。實際上,在重大事件出現的時候,得益于之前的對外援助,中國也會收到來自其他國家的幫助。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時候,就得到了衆多國家的支援與幫助。《人民日報》2020年3月7日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了截至3月2日國外援助中國抗疫的物資清單,總共有71個國家、9個國際組織在中國疫情期間為中國伸出援手,捐贈的物資以呼吸機、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醫療防疫物資為主,也包括部分現金、食品、衛生紙等其他生活物資,有很多不太發達的國家,都捐來了力所能及的東西。[10] 這些國家對中國的幫助是與中國之前對其的援助分不開的。當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後,中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又向遭受疫情的國家提供了物質援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任何時候面對任何問題都能自給自足,都能獨立解決問題。中國在他國需要的時候給予援助,遇到危難時才會得到他國援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果隻是犧牲其他國家利益來成全中國國家利益,或是犧牲中國本國利益來成全其他國家利益,都是建不成的。一方面,我國應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盡自己能力來援助其他國家,送美好祝願、捐防疫物資、給技術經驗、派醫護人員,不僅回報在困難時期曾給中國援助的國家,還要主動去援助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其他國家。當然,面對個别國家不負責任的“甩鍋”行為及其媒體和政客的故意抹黑,我們應該堅持立場、據理力争。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崇高的價值追求,事關人類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及類似的世界難題,需要各國通力合作,需要各國的民衆切實樹立和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維。
[1]美國進步中心著,郭楊、劉峰編譯:《中國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背景、戰略意圖與舉措》,http://www.daguoce.org/article/83/500.html。
[2]羅雲、胡尉尉、嚴雙伍:《西方學者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和評介》,《社會主義研究》2020年第1期。
[3]《一覺醒來,中國成“帝國主義列強”了?!》,https://www.sohu.com/a/220766127_507444。
[4]Nirj Deva DL. Economic Globalisation and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http://www.ft.lk/opinion/Economic-globalisation-and-a-shared-future-for-mankind/14-665410.
[5]轉引自劉傳春:《人類命運共同體内涵的質疑、争鳴與科學認識》,《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5年第11期。
[6]美國進步中心著,郭楊、劉峰編譯:《中國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背景、戰略意圖與舉措》,http://www.daguoce.org/article/83/500.html。
[7]〔意〕安德烈·卡托内:《人類命運共同體與馬克思國際主義》,《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8年第12期。
[8]《聯合國秘書長稱贊中國人民“為全人類作出貢獻”》,《光明日報》2020年2月26日。
[9]美國進步中心著,郭楊、劉峰編譯:《中國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背景、戰略意圖與舉措》,http://www.daguoce. org/article/83/500.html。
[10]《患難見真情!國外援助中國抗疫物資清單》,www.xinhuanet.com/2020-03/07/c_1125677649.htm。
作者簡介:陳培永,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研究員
文章來源:原文載于《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