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龍: 新帝國主義的危機與新社會主義的使命——兼論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與應對
摘 要
金融資本是在帝國主義體系下積累的,而帝國主義又分為舊帝國主義和新帝國主義。右翼民粹主義的崛起成為新帝國主義危機和趨向冒險的集中表現,并着力轉嫁一些西方國家内部矛盾而掀起逆全球化的潮流。面對新帝國主義時代的社會矛盾,世界多地展開了多種形式的新社會主義探索。把社會發展從新帝國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成為新社會主義的曆史使命,也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為了應對這一核心問題,21世紀馬克思主義需要批判新帝國主義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态、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左翼政黨結合以把民衆從右翼民粹主義思潮中解放出來,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邏輯中說明金融資本自我否定的規律,加強對金融帝國主義制度替代道路的研究,加強與全球化頂層設計的結合以克服新帝國主義逆全球化的趨勢。
作者:宋朝龍(1977—),男,博士,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 金融資本的新帝國主義及其本質
1.1 新帝國主義是金融資本在後殖民主義時代建立的新型帝國主義
1.2 新帝國主義為金融資本的生産性積累開辟了空間
1.3 新帝國主義放縱了金融資本的寄生性積累
1.4 新帝國主義放大了金融資本積累的結構性危機
1.5 新帝國主義的金融資本積累危機加劇了對外擴張
2 新帝國主義在體系性危機時代的政策逆動
新帝國主義庇護了金融資本的全球積累,而金融資本的全球積累又造成了結構性的危機,使新帝國主義從全球化的推動者轉變為逆全球化的急先鋒。正如福斯特所言:處于衰落時期的帝國主義恰恰是最兇惡的帝國主義,岌岌可危的帝國主義恰恰是在為全球災難開辟道路。在新帝國主義的危機面前,右翼民粹主義勢力正走上西方的政治舞台,新自由主義也正向右翼民粹主義轉化。右翼民粹主義是新帝國主義危機時代冒險政策的集中體現,其政治勢力的崛起改變了西方世界的政治氣候,啟動了反全球化的議程。如果任由其發展,那麼右翼民粹主義會将把全球化帶入以鄰為壑的囚徒困境之中。
2.1 右翼民粹主義使新帝國主義從貿易自由轉向貿易戰
二戰之後在美歐主導之下建構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為金融資本的全球積累創造了條件。金融資本的全球積累是一把雙刃劍,它推動了全球生産和流通的革命,也給後發國家帶來了連綿不斷的危機。2008年以前的危機,或者是局部性的危機,或者是在世界體系的邊緣國家、半邊緣國家例如在拉美、東南亞、俄羅斯等地方爆發的。2008年的危機轉移到國際金融資本的核心地帶,轉到曾經發動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核心國家。20世紀80年代美國總統裡根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曾帶頭推行新自由主義,推行全球化,推行貿易自由,但是現在美英兩國領導人帶頭反對全球化,反對自由貿易。英國首相約翰遜繼續推動脫歐運動,美國總統特朗普則從多個國際組織退出,帶頭反對全球自由貿易秩序。這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一個轉折點。特朗普總統在國内繼續推行對金融壟斷資本有利的政策,例如減稅、減少對金融資本的管制等,而在國際上通過擠壓其他國家市場、通過貿易戰的方式來為美國金融資本争奪積累空間。
2.2 右翼民粹主義使新帝國主義更赤裸裸地抵制社會民主政策
金融資本的投機性、寄生性、剝奪性積累導緻了嚴重的貧富分化,新自由主義曾經許諾的橄榄型社會再度變成金字塔型的社會。丹尼爾·塞瑞拉教授對此指出:資本主義的矛盾之處在于,财富越多,貧窮也越來越多,由此造成了社會危機。面對工薪階層的貧困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金融資本并沒有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法,而是導向了右翼民粹主義傾向。特朗普總統反對任何社會民主主義的政策,反對增加工人最低工資,主張減少國家的福利支出。塞耶斯教授也指出:英國約翰遜政府所力推的脫歐運動無助于解決工人的權益問題。英國脫歐一個隐秘的目的可能是擺脫歐洲大陸對工人比較有利的社會民主政策。歐洲大陸在勞動時間、勞動待遇方面的規定,要比英國進步。右翼民粹主義政黨推動脫歐運動,也是試圖通過恢複自由放任,打壓工會,解除對工人權益的保障,試圖通過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來推動資本積累。
2.3 右翼民粹主義使新帝國主義加緊蠱惑民衆
現行全球治理體系已無助于西方國家克服内在危機,反而加劇了其内在的結構性矛盾。面對金融資本積累所導緻的失業、貧困、債務,沒有人關心他們,民衆處于焦慮之中。中産階級面對債務壓力、失業壓力時,在移民、種族等問題上不再像資本主義順利發展時期那麼寬容,這是一種自發反應,是民衆對社會矛盾和生活壓力的本能的、直覺的、直觀的、情緒性的反應。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利用人們的這種本能反應,把民衆陷于困境的原因歸咎于其他國家、其他族群,把人們的注意力從對金融資本的批判中轉移開來,在金融資本的積累機制之外去找原因,尋求替罪羊,向外輸出矛盾。而西方左翼政黨對民衆運動缺乏有力領導和正确引導,也是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能夠蠱惑民衆的一個重要條件。左翼政黨衰落,對民衆運動的領導乏力,緻使其民衆運動沒有統一的綱領、規劃,而表現為一種憑靠熱情的、短暫的、無序的、自我沖突的運動形式,這是民衆運動受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支配的重要原因。
2.4 右翼民粹主義使新帝國主義抛棄“溫情的”意識形态面紗
右翼民粹主義為了尋求其他國家作為替罪羊,不得不強化國内國民身份認同,來掩蓋國内的階級分化,來凸顯本國國民身份和他國的對立。右翼民粹主義在金融資本已經占支配地位的情況之下來讨論問題,認為金融資本的統治地位是自然的、不容置疑的前提,認為金融資本做大了,工薪階層才能有好的經濟處境,而實際上金融資本的寄生性積累及其對社會的剝奪,才是工薪階層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右翼民粹主義為了強調金融資本和工人之間的絕對統一性,就在國民身份認同的意識形态下把金融資本和工人階級的對立調和了起來。為了強調國民身份的統一性,右翼民粹主義又把本國國民和其他族群、其他民族、其他國家的對立提到首位。而為了達到制造本國國民和他國國民或其他族群對立的目的,右翼民粹主義就誇大一些矛盾,把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炒作移民問題,把移民看成是導緻西方經濟社會危機的原因。這一切都是為了掩蓋社會危機的真實原因。在右翼民粹主義的鼓噪下,個别國家将國内危機轉嫁為國際危機,嚴重危害着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直接抛棄了西方長期倡導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政治價值觀的“溫情的”意識形态面紗。
2.5 右翼民粹主義使新帝國主義走向以鄰為壑的囚徒困境
新帝國主義以右翼民粹主義的面目出現,以轉嫁危機的辦法來解決危機,這是不可能解決危機的,而隻是使危機在新的形式上發展,在新的範圍内擴散,在新的程度上加劇。麥克萊倫教授指出:英國的脫歐運動耗盡了英國的政治能量,政治分裂日益明顯,使各種實際的問題不能得到應有的讨論和解決。美國的政策困境同樣表現得十分明顯。以向其他國家轉嫁危機的方式解決危機,不可能不遇到其他國家的抵擋。現在,右翼民粹主義不僅在美國和英國,而且在德國、意大利、匈牙利、波蘭、法國、西班牙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如果各國都尋求替罪羊,那麼這種替罪羊的角色最終會落到自己身上,對别人的懲罰會轉變為對自身的懲罰。如果各國的出發點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損失最小化,而實際上導緻了各自利益的最小化、損失的最大化,最終的結果是使世界市場陷入無政府狀态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失序。這就是右翼民粹主義所導緻的新帝國主義以鄰為壑的囚徒困境。
3 新社會主義揚棄新帝國主義的探索和使命
3.1 歐美世界的市場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
3.2 拉美國家的21世紀社會主義
3.3 俄羅斯東歐地帶的社會主義再探索
3.4 中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的探索
3.5 新社會主義揚棄新帝國主義的世界曆史使命
4 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與應對
推動新社會主義對新帝國主義的替代,克服右翼民粹主義的逆流,在更符合人類福利和自由的基礎上推動全球化,這是新社會主義的使命,也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面臨的核心問題。為推動新社會主義對新帝國主義的替代,21世紀馬克思主義需要應對如下一系列相關聯的問題。
4.1 需要批判新帝國主義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态、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
新帝國主義是以新自由主義為其意識形态外衣的,21世紀馬克思主義也就需要對新自由主義的哲學前提、邏輯結構、制度安排、政策體系及其與金融資本積累之間的相互關系作出全面的說明和批判。新自由主義的個人本位、私有産權、契約自由、“最小國家”、三權分立等觀念,是适應金融資本的積累秩序和金融資本的統治的。新自由主義認為契約自由就是自由的實現,但實際上契約自由背後是金融資本的實際統治,金融資本的統治正是在遵循契約自由的基礎上确立起來的。契約自由這一形式上的自由,不能阻止當代金融資本的非生産性積累,阻止不了貨币、資本、金融資本、金融帝國的權力擴張。新自由主義演繹出一個中産階級社會的神話,但在現實中金融資本的剝奪性積累造成了中産階級的衰落。在新自由主義的制度理念中,隻允許“最小國家”“極小國家”的存在,而被這樣設計的公共權力實際上是無力解決資本積累所造成的經濟社會問題的。不僅如此,國家還隻能按照金融資本的要求和在金融資本所規定的政策邏輯下應對金融資本的積累危機,也即隻能通過貨币擴張、減稅、削減福利等政策來解決危機,而這種解決危機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危機反而使危機向縱深發展了。新自由主義所描述的形式自由,并非是人類自由的實現形式。因此,對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态、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應在曆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加以批判。
4.2 需要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左翼政黨結合以引領民衆運動
西方的右翼民粹主義的崛起表明民衆已經被激動起來、被發動起來了,但是民粹主義也表明民衆運動還處在自發的階段,表明運動還受右翼政治勢力的支配,表明左翼政治和左翼政黨還不夠壯大、不夠堅強、不夠有力。右翼民粹主義盛行正是因為左翼運動的乏力。在資本主義的矛盾深入發展的條件之下,民衆被右翼勢力所利用、所蠱惑,民衆運動被引向破壞性極強的方向,這也是曆史發展中一個必然會出現的現象。正是在這樣的時期,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必要性才更加凸顯。馬克思主義要通過自己的綱領、策略、組織工作,通過自己耐心的說服和組織工作,把群衆從右翼民粹主義勢力的蠱惑之下解放出來,使之變成實現社會主義的力量。與右翼政治勢力争奪民衆,這正是曆史上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為應對右翼民粹主義的挑戰,馬克思主義政黨需要人員準備、組織準備、綱領準備和策略準備。如果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的政治組織不夠堅強,不能吸引民衆,不能把民衆組織起來,那麼民衆支持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就是必然的。現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共産主義和左翼力量要虛弱得多,這是造成目前右翼民粹主義逆流的重要原因。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要應對右翼民粹主義的挑戰,要通過這一挑戰而走向現實、走向實踐、走向曆史的潮頭。
4.3 需要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邏輯中說明金融資本的規律
新帝國主義的危機、新帝國主義逆全球化的囚徒困境,不是由金融資本之外的其他偶然因素,例如,不是由監管不力、監管不嚴、經濟倫理遭受違背等因素導緻的,而是由金融資本的本質自身導緻的,是由金融資本在生産性積累的基礎上必然會發展起非生産性積累、非生産性積累必然日益膨脹、虛弱的國家救助金融寡頭必然會加劇社會矛盾等一系列内在必然性所導緻的。為了分析新帝國主義的危機,需要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内在邏輯上對金融資本的積累規律及其内在矛盾作出科學的說明。雖然當代資本主義和馬克思所描述的資本主義有了很多變化,但馬克思的《資本論》為我們分析當代的金融資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希法亭和列甯在此基礎上說明了金融資本的形成邏輯。金融資本支配着整個社會再生産,或者至少是支配着整個社會再生産的核心環節,支配着價值運動中增值能力最強的環節。勢力極大的金融資本内部,發生了管理權和所有權的分離,金融家轉變為在社會生産過程之外支配着整個社會再生産的寄生者,而各級管理職能則交給各級雇員來執行。在金融資本的發展中,我們看到了社會化大生産揚棄寡頭私有制的必要性和條件。
4.4 需要加強對新帝國主義的制度替代道路的研究
金融資本的新帝國主義如何進行制度替代,這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需要面對的一個硬核問題。二戰後随着金融資本新帝國主義的發展,随着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資本主義獲得了新一輪的擴張。在金融資本的上升時期,新自由主義曾一度風靡全球,曆史将終結于資本主義制度的觀念也曾一度流行。但即便是在金融資本積累的上升時期,世界上不同地帶的社會主義也在艱難地探索着對新帝國主義的替代道路。社會主義實踐經驗表明,公有制主導之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替代金融帝國主義道路的現實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方面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模式,另外一方面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模式,是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壟斷性的生産資料,對大的戰略産業,對土地、石油、礦山、銀行等,實行社會聯合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或集體所有制是其在一定曆史階段上的具體形式),而非實行私人寡頭所有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充分利用商品貨币關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能克服金融壟斷資本的寄生性、投機性、剝奪性積累,又能利用一般中小資本的生産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這種制度能力,使社會主義能夠成為取代金融寡頭制度、繼續推動人類發展的現實道路。
4.5 需要加強與全球化頂層設計的結合以克服新帝國主義逆全球化的趨勢
全球化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合作。解決貧困問題、氣候變化問題、移民難民問題等,都需要全球性的合作,需要全球性的方案。但是金融帝國主義的核心國家隻是想利用全球化,一旦全球化對自身不利則又想着向全球化輸出矛盾。右翼民粹主義主導了金融帝國主義核心地帶的政局,這加劇全球緊張局勢,把全球化引向新帝國主義的囚徒困境之中。那麼,社會主義有沒有能力引領全球化?回答是肯定的。社會主義本身就是從世界曆史的運動中産生的。社會主義曾推動了殖民主義體系的瓦解,引領了民族解放運動,極大地改變了國際關系的格局。在列甯的新經濟政策、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以及改革開放的實踐基礎之上所形成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同樣能夠适應、參與、推動全球化的發展。中國現在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為推動全球化的繼續深入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基礎與方案。
5 結語
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以列甯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以金融資本的殖民帝國主義和落後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為基礎來觀察時代和時代變遷。20世紀中葉以後,随着金融資本全球化的發展與舊帝國主義轉化為新帝國主義,以金融資本的新帝國主義和多種形式的新社會主義為基礎來觀察時代本質和時代變遷,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角。21世紀馬克思主義需要在曆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說明資本主義政治和意識形态上層建築背後金融資本奠定的經濟基礎,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說明金融資本自我否定的曆史必然性,在社會主義實踐邏輯的基礎上探索取代金融帝國主義的發展道路。資本主義自身的發展、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都進入了新的曆史階段,馬克思主義同樣需要在21世紀獲得長足發展,以便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出現的新變化作出科學的合理的解釋。正如馬克思主義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曆史經驗所揭示的那樣,21世紀馬克思主義也将在對時代問題的解答中、在對其他各社會思潮的借鑒和相互博弈中獲得日益明确的自我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局的背景下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具有理論解釋力和實踐指引力的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