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龍: 新帝國主義的危機與新社會主義的使命——兼論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與應對

摘 要

 

金融資本是在帝國主義體系下積累的,而帝國主義又分為舊帝國主義和新帝國主義。右翼民粹主義的崛起成為新帝國主義危機和趨向冒險的集中表現,并着力轉嫁一些西方國家内部矛盾而掀起逆全球化的潮流。面對新帝國主義時代的社會矛盾,世界多地展開了多種形式的新社會主義探索。把社會發展從新帝國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成為新社會主義的曆史使命,也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為了應對這一核心問題,21世紀馬克思主義需要批判新帝國主義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态、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左翼政黨結合以把民衆從右翼民粹主義思潮中解放出來,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邏輯中說明金融資本自我否定的規律,加強對金融帝國主義制度替代道路的研究,加強與全球化頂層設計的結合以克服新帝國主義逆全球化的趨勢。

作者:宋朝龍(1977),男,博士,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二戰之後舊帝國主義殖民體系趨于解體但金融資本在主權國家體系的基礎上借助經濟全球化、軍事霸權、新自由主義和國際制度安排等建立了新帝國主義。在新帝國主義的庇護下金融資本推動了世界市場和科學技術的深入發展但另一方面金融資本也建立起以定價權、地産投機、證券投機、國債投機等為核心機制的寄生性積累機制不僅對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而且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也産生了深遠影響。如何深刻認識新帝國主義及其産生的重大消極影響把人類社會從新帝國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在更符合人類福利和自由的基礎上推動全球化這是新社會主義的曆史使命也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

 

金融資本的新帝國主義及其本質

 

帝國主義的經濟基礎是金融資本,而金融資本的帝國主義有舊帝國主義和新帝國主義兩種形式。在舊帝國主義殖民體系中,暴力不僅保護金融資本的國際積累條件,而且直接去建立超經濟的剝削體系;在新帝國主義體系中,暴力轉化為世界警察權,在形式上平等的主權國家體系中保護着金融資本的國際積累秩序。早在20世紀初,列甯就指出舊帝國主義殖民體系下所蘊含的新帝國主義萌芽形式,即金融資本和同它相适應的國際政策造成了許多過渡的國家的依附形式,各種形式的附屬國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關系的羅網纏繞着。列甯的論述實際上涉及金融資本的新帝國主義形式,正是這種形式在二戰之後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在新帝國主義的秩序下,金融資本積累得到了庇護,金融資本積累的規律及其内在矛盾也得到了充分的呈現。

1.新帝國主義是金融資本在後殖民主義時代建立的新型帝國主義

自希法亭和列甯以來,金融資本就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分析帝國主義經濟基礎的核心概念。金融資本是在産業資本、商業資本、銀行資本壟斷融合的基礎上所産生的大貨币壟斷資本,是統攝各職能資本的總資本。為了服務于自身積累,金融資本先後建立了殖民帝國和後殖民時代的新帝國。殖民帝國主義是在暴力征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新帝國主義則是在主權國家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舊帝國主義時代,金融資本與軍事、官僚力量相結合,将世界市場分割為各帝國的不同勢力範圍。随着舊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相繼取得了民族自決權,但大多數宗主國的金融資本基礎被保存了下來。同時,二戰後金融資本在生産全球化和主權國家體系的基礎上,通過金融遏制、世界警察權和自由主義意識形态,建立起了新形式的帝國主義。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金融資本在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态即後來所謂“華盛頓共識”的推動下,強化了新帝國主義的統治。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使金融資本積累獲得了更廣泛的積累空間和更自由的行動條件。

1.新帝國主義為金融資本的生産性積累開辟了空間

新帝國主義通過一系列全球合作機制的建立,例如通過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等,積極推動全球自由貿易和經濟合作,為金融資本的全球投資保駕護航。金融資本作為一種不斷自我實現的主體力量,使生産、流通全面加速,使世界市場不斷深化、擴張,使人類對大自然的支配不斷深化。金融資本支配着産業鍊、商業鍊、信用鍊;就像一切主體都試圖通過變革手段來實現目的一樣,金融資本也通過産業革命、商業革命和信用技術革命來積累。二戰後,金融資本推動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動了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一系列深度的技術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通過産業革命、商業革命和信用技術革命來積累,這是金融資本推動社會進步的方面,是金融資本作為曆史的不自覺的工具推動人類進步的表現,這可以看作是金融資本的生産性積累。

1.新帝國主義放縱了金融資本的寄生性積累

阿銳基把資本積累分為實物擴張和金融擴張兩個方面,有助于我們理解金融資本生産性積累和非生産性積累的區分。新帝國主義為金融資本積累保駕護航,既推動了金融資本的生産性積累,也放縱了金融資本的非生産性積累。金融資本通過生産革命、流通革命來進行的積累,是生産性積累,但金融資本積累還有另外一面,即寄生性、投機性、剝奪性積累的一面。金融資本借助各種形式的經營壟斷,借助定價權而直接剝奪消費者。金融資本通過股票、證券投機,通過各種金融創新從中小投資者中圈錢。正如馬克思所說,财産以股票形式的運動和轉移“越來越成為賭博的結果。賭博已經取代勞動,表現為奪取資本财産的本來的方法,并且也取代了直接的暴力”。金融資本控制着石油、礦山、地産等,憑借不動産的經營壟斷和所有權壟斷,以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的形式從消費者征收貨币稅。金融資本經營國債,把稅收、公共财政、公共工程等變成自己的積累對象,使國家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成為金融資本的債務人。金融資本還支配貨币發行權和國家的貨币政策。美國金融危機之後,國家在金融資本的綁架下實行量化寬松政策,大量印發貨币來穩定金融秩序,最終導緻了通貨膨脹,使工薪階層遭受剝奪。因此,金融資本的寄生性積累所造成的種種消極影響阻礙着經濟社會進步。

1.新帝國主義放大了金融資本積累的結構性危機

金融資本積累包含着自我否定的悖論邏輯,也即當金融資本的生産性積累不可避免地陷入危機時,金融資本試圖通過刺激非生産性的積累手段,結果非但解決不了危機,反而帶來新的危機。金融資本試圖通過信用消費來擴大資本積累條件的努力,最終造成了大面積的社會負債。金融資本以刺激金融地産來緩解危機,結果導緻地租提高,工薪階層生活成本以及制造業成本增加,使産業競争優勢喪失。在新自由主義的制度下,貨币發行權也不屬于國家,而是屬于聯合的大金融資本家。為了救助金融資本自身造成的金融危機,金融資本就印發更多的貨币借給國家,國家為了救助金融機構,結果使自身背上了更沉重的債務負擔。通過發行貨币的方式來緩解或解決危機,不可避免地造成通貨膨脹,使本已貧困化的工薪階層的生活更加困難。金融資本解決危機的辦法反而使危機疊加起來,造成更大的危機。這就是金融資本的悖論邏輯。新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态和政策體系,是由新自由主義主導的,而新自由主義認為“最小的”國家就是最好的國家,自由放任的政策就是最好的經濟政策。這些政策使金融資本的寄生性積累放縱地發展起來,使危機暫時隐蔽起來,但解決危機的手段帶來了更大的危機,使金融資本自我否定的邏輯加速表現出來。

1.新帝國主義的金融資本積累危機加劇了對外擴張

在新帝國主義的庇護下,金融資本支配了産業鍊、商業連和信用鍊,支配了地産、銀行和國債,支配了國家政策、世界市場和國際關系,支配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由于新帝國主義放縱了金融資本的非生産性積累,由此所造成的一系列危機又進一步放縱了金融資本的寄生性積累,在這個惡性循環下金融資本的寄生性、投機性越來越強,而國家因救助金融危機變得越來越虛弱,國家在解決國内危機方面所擁有的手段越來越少,這就推動着金融資本聯合國家力量到國際關系中去冒險,試圖通過對外轉嫁矛盾來解決國内矛盾。列甯曾分析過因為發達國家内部矛盾尖銳而對外加劇帝國主義擴張的趨勢。列甯揭示的這種邏輯,在美國金融危機以後的西方政治局勢變遷中再一次表現出來。2008年金融危機沒有像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所預期的那樣很快過去,而是順次蔓延、逐步展開、逐步深化,表現為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政治危機、國際關系危機的順次轉移和疊加。在各種局部性的緩解政策都用盡的條件下,西方國家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開始崛起,掀起逆全球化的潮流。這是新帝國主義在危機面前日益趨于對外冒險的表現。

2 新帝國主義在體系性危機時代的政策逆動

新帝國主義庇護了金融資本的全球積累而金融資本的全球積累又造成了結構性的危機使新帝國主義從全球化的推動者轉變為逆全球化的急先鋒。正如福斯特所言處于衰落時期的帝國主義恰恰是最兇惡的帝國主義岌岌可危的帝國主義恰恰是在為全球災難開辟道路。在新帝國主義的危機面前右翼民粹主義勢力正走上西方的政治舞台新自由主義也正向右翼民粹主義轉化。右翼民粹主義是新帝國主義危機時代冒險政策的集中體現其政治勢力的崛起改變了西方世界的政治氣候啟動了反全球化的議程。如果任由其發展那麼右翼民粹主義會将把全球化帶入以鄰為壑的囚徒困境之中。

2.右翼民粹主義使新帝國主義從貿易自由轉向貿易戰

二戰之後在美歐主導之下建構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為金融資本的全球積累創造了條件。金融資本的全球積累是一把雙刃劍它推動了全球生産和流通的革命也給後發國家帶來了連綿不斷的危機。2008年以前的危機或者是局部性的危機或者是在世界體系的邊緣國家、半邊緣國家例如在拉美、東南亞、俄羅斯等地方爆發的。2008年的危機轉移到國際金融資本的核心地帶轉到曾經發動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核心國家。20世紀80年代美國總統裡根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曾帶頭推行新自由主義推行全球化推行貿易自由但是現在美英兩國領導人帶頭反對全球化反對自由貿易。英國首相約翰遜繼續推動脫歐運動美國總統特朗普則從多個國際組織退出帶頭反對全球自由貿易秩序。這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一個轉折點。特朗普總統在國内繼續推行對金融壟斷資本有利的政策例如減稅、減少對金融資本的管制等而在國際上通過擠壓其他國家市場、通過貿易戰的方式來為美國金融資本争奪積累空間。

2.右翼民粹主義使新帝國主義更赤裸裸地抵制社會民主政策

金融資本的投機性、寄生性、剝奪性積累導緻了嚴重的貧富分化新自由主義曾經許諾的橄榄型社會再度變成金字塔型的社會。丹尼爾·塞瑞拉教授對此指出資本主義的矛盾之處在于财富越多貧窮也越來越多由此造成了社會危機。面對工薪階層的貧困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金融資本并沒有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法而是導向了右翼民粹主義傾向。特朗普總統反對任何社會民主主義的政策反對增加工人最低工資主張減少國家的福利支出。塞耶斯教授也指出英國約翰遜政府所力推的脫歐運動無助于解決工人的權益問題。英國脫歐一個隐秘的目的可能是擺脫歐洲大陸對工人比較有利的社會民主政策。歐洲大陸在勞動時間、勞動待遇方面的規定要比英國進步。右翼民粹主義政黨推動脫歐運動也是試圖通過恢複自由放任打壓工會解除對工人權益的保障試圖通過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來推動資本積累。

2.右翼民粹主義使新帝國主義加緊蠱惑民衆

現行全球治理體系已無助于西方國家克服内在危機反而加劇了其内在的結構性矛盾。面對金融資本積累所導緻的失業、貧困、債務沒有人關心他們民衆處于焦慮之中。中産階級面對債務壓力、失業壓力時在移民、種族等問題上不再像資本主義順利發展時期那麼寬容這是一種自發反應是民衆對社會矛盾和生活壓力的本能的、直覺的、直觀的、情緒性的反應。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利用人們的這種本能反應把民衆陷于困境的原因歸咎于其他國家、其他族群把人們的注意力從對金融資本的批判中轉移開來在金融資本的積累機制之外去找原因尋求替罪羊向外輸出矛盾。而西方左翼政黨對民衆運動缺乏有力領導和正确引導也是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能夠蠱惑民衆的一個重要條件。左翼政黨衰落對民衆運動的領導乏力緻使其民衆運動沒有統一的綱領、規劃而表現為一種憑靠熱情的、短暫的、無序的、自我沖突的運動形式這是民衆運動受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支配的重要原因。

2.右翼民粹主義使新帝國主義抛棄“溫情的意識形态面紗

右翼民粹主義為了尋求其他國家作為替罪羊不得不強化國内國民身份認同來掩蓋國内的階級分化來凸顯本國國民身份和他國的對立。右翼民粹主義在金融資本已經占支配地位的情況之下來讨論問題認為金融資本的統治地位是自然的、不容置疑的前提認為金融資本做大了工薪階層才能有好的經濟處境而實際上金融資本的寄生性積累及其對社會的剝奪才是工薪階層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右翼民粹主義為了強調金融資本和工人之間的絕對統一性就在國民身份認同的意識形态下把金融資本和工人階級的對立調和了起來。為了強調國民身份的統一性右翼民粹主義又把本國國民和其他族群、其他民族、其他國家的對立提到首位。而為了達到制造本國國民和他國國民或其他族群對立的目的右翼民粹主義就誇大一些矛盾把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炒作移民問題把移民看成是導緻西方經濟社會危機的原因。這一切都是為了掩蓋社會危機的真實原因。在右翼民粹主義的鼓噪下個别國家将國内危機轉嫁為國際危機嚴重危害着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直接抛棄了西方長期倡導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政治價值觀的“溫情的意識形态面紗。

2.右翼民粹主義使新帝國主義走向以鄰為壑的囚徒困境

新帝國主義以右翼民粹主義的面目出現以轉嫁危機的辦法來解決危機這是不可能解決危機的而隻是使危機在新的形式上發展在新的範圍内擴散在新的程度上加劇。麥克萊倫教授指出英國的脫歐運動耗盡了英國的政治能量政治分裂日益明顯使各種實際的問題不能得到應有的讨論和解決。美國的政策困境同樣表現得十分明顯。以向其他國家轉嫁危機的方式解決危機不可能不遇到其他國家的抵擋。現在右翼民粹主義不僅在美國和英國而且在德國、意大利、匈牙利、波蘭、法國、西班牙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如果各國都尋求替罪羊那麼這種替罪羊的角色最終會落到自己身上對别人的懲罰會轉變為對自身的懲罰。如果各國的出發點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損失最小化而實際上導緻了各自利益的最小化、損失的最大化最終的結果是使世界市場陷入無政府狀态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失序。這就是右翼民粹主義所導緻的新帝國主義以鄰為壑的囚徒困境。

新社會主義揚棄新帝國主義的探索和使命

在新帝國主義的上升時期西方一些學者認為西方提供了人類社會的終極秩序。但是,新帝國主義秩序下金融資本的寄生性積累所造成的一系列危機,是不可能在新帝國主義自身的基礎上加以解決的。因此,批判、反思和替代新帝國主義道路的探索從未停止過。新社會主義是與新帝國主義相對應的,是從新帝國主義的時代條件中引申出來的。英美國家的市場社會主義、歐洲大陸的民主社會主義、拉美的21世紀社會主義、蘇東地區對社會主義的再探索,以及諸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社會主義,這些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起,形成全球新社會主義的圖景。我們不妨把新社會主義界定為“與新帝國主義相對立而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運動”。雖然新社會主義運動的各個支系有不同的起源,活動于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秉持着互有差異的理念,但是在批判和替代新帝國主義這一點上是一緻的。

3.歐美世界的市場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

西方的問題是如何限制金融資本的寄生性積累。新自由主義和右翼民粹主義都無法解決西方金融資本積累所導緻的危機,凱恩斯主義也因國家已經高度負債而無法複歸。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在歐美世界又成為重要的議題。20多年以前,在英美國家市場社會主義曾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麥克萊倫教授認為:為了公共利益而以強有力的方式控制和調節市場,這就是市場社會主義;在西方發達國家,既然沒有直接革命、建立社會主義的條件,那麼市場社會主義可以作為向社會主義方向發展的一個起點和過渡。在美國民主黨内部,伯尼·桑德斯已經公開舉起民主社會主義的旗幟參與新一屆的總統大選,這在美國這樣一個新自由主義國家是重要的政治突破。美國民主黨另一位總統參選人伊麗莎白·沃倫也保證将在政策方向上以左翼社會民主主義來應對美國的問題。在英國,傑裡米·科爾賓當選為工黨領導人之後,使工黨進一步擺脫了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把工黨向左翼方向引領。固然,市場社會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曾經和改良主義相聯系,但是金融帝國主義核心地帶的結構性矛盾使改良主義難以達到目标,這也會催逼市場社會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向新的方向去尋求解決矛盾的方法。

3.拉美國家的21世紀社會主義

拉丁美洲曾是新自由主義的試驗場,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結果,因此拉丁美洲也成為反新自由主義的一個重要陣地,産生過一些重要的有世界影響的反新自由主義的政治領導人。在左翼政府的領導下,阿根廷、烏拉圭、玻利維亞這些國家的政府也開始改進收入分配,減少社會不平等,減少饑餓、貧困和社會排斥等問題。拉美的21世紀社會主義曾以委内瑞拉為代表出現了左翼群體性崛起的高潮,一直延續到2015年。此後,拉美左翼運動遭遇了挫折。過去兩年,委内瑞拉也是舉步維艱。阿根廷、巴西等國家發生了左翼政權被右翼替代的變化。但是,拉丁美洲國家目前右翼政權也難以穩定住局勢,為國家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拉美左翼的再度複興也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在拉美社會主義運動中,古巴共産黨領導的古巴革命和古巴社會主義建設,也提供了重要的社會主義探索的經驗。

3.俄羅斯東歐地帶的社會主義再探索

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共産黨、工人黨等左翼政黨一直在對社會主義進行反思和再探索。俄共旗下有專門研究社會主義的學者組織,有廣泛的分支機構。在當今俄羅斯,新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之後的社會主義等成為學術界的重要讨論主題。這些思潮結合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着蘇聯社會主義的實踐反思,結合着當今俄羅斯社會階級分化和社會不公的現實,使社會主義的研究呈現出了新的活力。在中東歐國家,自1989年以來“在30年的發展過程中,左翼政黨經曆了組織危機、制度适應、左右輪換與總體低迷的階段,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意識形态與政策主張”。除這些地區之外,非洲、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具有社會主義取向的政黨,例如摩洛哥社會民主黨、納賽爾民主黨、印度共産黨等都結合着自身的曆史特點,一直在社會主義方向上進行着探索。

3.中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的探索

在新社會主義各種探索中最特殊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之外的各種新社會主義探索的影響目前都還比較有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當代實現形式,開辟出了一條既不同于西方新自由主義也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尤其是率先探索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際共運的曆史經驗表明,在落後國家率先取得政權的社會主義不能與世界市場隔絕,而要在與内外資本主義的并存和競争中通過自身的經濟建設來吸收世界體系中已經取得的生産力成果以鞏固自身的經濟基礎。如何利用内外資本主義、把内外資本主義的必要經濟成分結合到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當中來,這是落後國家社會主義探索的重要的基本内容。從列甯的新經濟政策,到毛澤東提出的新民主主義社會構想,再到中國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經過曲折的過程探索到了公有制主導之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道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既能克服金融資本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又能充分利用一般産業資本、商業資本的積極職能,成為新帝國主義逆全球化時期繼續推動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制度引擎。

3.新社會主義揚棄新帝國主義的世界曆史使命

當代西方的危機,不是資本主義的局部性危機,而是金融資本的寄生性積累所導緻的結構性危機。大衛·科茲教授指出:當下的世界資本主義,在一定意義上類似于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停滞不前的時期,當時資本主義的停滞導緻了三個方向的變化:走向法西斯主義、資本主義的漸進式改革、向社會主義道路的轉變。右翼民粹主義不但解決不了危機,反而還會強化危機。改良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可能也難以擋住這個浪潮,世界曆史陷入新的危險時期。在這樣的時期,隻有社會主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金融資本的積累危機,才能克服新帝國主義的冒險政策。規訓金融資本,以公有制主導的市場經濟取代金融寡頭所主導的市場經濟,揚棄金融資本的新帝國主義,克服新帝國主義逆全球化的囚徒困境,在更符合人類福利和自由的基礎上推動全球化,這是新社會主義的曆史使命。

 

 

4 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與應對

推動新社會主義對新帝國主義的替代克服右翼民粹主義的逆流在更符合人類福利和自由的基礎上推動全球化這是新社會主義的使命也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面臨的核心問題。為推動新社會主義對新帝國主義的替代21世紀馬克思主義需要應對如下一系列相關聯的問題。

4.需要批判新帝國主義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态、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

新帝國主義是以新自由主義為其意識形态外衣的21世紀馬克思主義也就需要對新自由主義的哲學前提、邏輯結構、制度安排、政策體系及其與金融資本積累之間的相互關系作出全面的說明和批判。新自由主義的個人本位、私有産權、契約自由、“最小國家、三權分立等觀念是适應金融資本的積累秩序和金融資本的統治的。新自由主義認為契約自由就是自由的實現但實際上契約自由背後是金融資本的實際統治金融資本的統治正是在遵循契約自由的基礎上确立起來的。契約自由這一形式上的自由不能阻止當代金融資本的非生産性積累阻止不了貨币、資本、金融資本、金融帝國的權力擴張。新自由主義演繹出一個中産階級社會的神話但在現實中金融資本的剝奪性積累造成了中産階級的衰落。在新自由主義的制度理念中隻允許“最小國家“極小國家的存在而被這樣設計的公共權力實際上是無力解決資本積累所造成的經濟社會問題的。不僅如此國家還隻能按照金融資本的要求和在金融資本所規定的政策邏輯下應對金融資本的積累危機也即隻能通過貨币擴張、減稅、削減福利等政策來解決危機而這種解決危機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危機反而使危機向縱深發展了。新自由主義所描述的形式自由并非是人類自由的實現形式。因此對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态、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應在曆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加以批判。

4.需要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左翼政黨結合以引領民衆運動

西方的右翼民粹主義的崛起表明民衆已經被激動起來、被發動起來了但是民粹主義也表明民衆運動還處在自發的階段表明運動還受右翼政治勢力的支配表明左翼政治和左翼政黨還不夠壯大、不夠堅強、不夠有力。右翼民粹主義盛行正是因為左翼運動的乏力。在資本主義的矛盾深入發展的條件之下民衆被右翼勢力所利用、所蠱惑民衆運動被引向破壞性極強的方向這也是曆史發展中一個必然會出現的現象。正是在這樣的時期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必要性才更加凸顯。馬克思主義要通過自己的綱領、策略、組織工作通過自己耐心的說服和組織工作把群衆從右翼民粹主義勢力的蠱惑之下解放出來使之變成實現社會主義的力量。與右翼政治勢力争奪民衆這正是曆史上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為應對右翼民粹主義的挑戰馬克思主義政黨需要人員準備、組織準備、綱領準備和策略準備。如果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的政治組織不夠堅強不能吸引民衆不能把民衆組織起來那麼民衆支持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就是必然的。現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共産主義和左翼力量要虛弱得多這是造成目前右翼民粹主義逆流的重要原因。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要應對右翼民粹主義的挑戰要通過這一挑戰而走向現實、走向實踐、走向曆史的潮頭。

4.需要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邏輯中說明金融資本的規律

新帝國主義的危機、新帝國主義逆全球化的囚徒困境不是由金融資本之外的其他偶然因素例如不是由監管不力、監管不嚴、經濟倫理遭受違背等因素導緻的而是由金融資本的本質自身導緻的是由金融資本在生産性積累的基礎上必然會發展起非生産性積累、非生産性積累必然日益膨脹、虛弱的國家救助金融寡頭必然會加劇社會矛盾等一系列内在必然性所導緻的。為了分析新帝國主義的危機需要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内在邏輯上對金融資本的積累規律及其内在矛盾作出科學的說明。雖然當代資本主義和馬克思所描述的資本主義有了很多變化但馬克思的《資本論》為我們分析當代的金融資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希法亭和列甯在此基礎上說明了金融資本的形成邏輯。金融資本支配着整個社會再生産或者至少是支配着整個社會再生産的核心環節支配着價值運動中增值能力最強的環節。勢力極大的金融資本内部發生了管理權和所有權的分離金融家轉變為在社會生産過程之外支配着整個社會再生産的寄生者而各級管理職能則交給各級雇員來執行。在金融資本的發展中我們看到了社會化大生産揚棄寡頭私有制的必要性和條件。

4.需要加強對新帝國主義的制度替代道路的研究

金融資本的新帝國主義如何進行制度替代這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需要面對的一個硬核問題。二戰後随着金融資本新帝國主義的發展随着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資本主義獲得了新一輪的擴張。在金融資本的上升時期新自由主義曾一度風靡全球曆史将終結于資本主義制度的觀念也曾一度流行。但即便是在金融資本積累的上升時期世界上不同地帶的社會主義也在艱難地探索着對新帝國主義的替代道路。社會主義實踐經驗表明公有制主導之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替代金融帝國主義道路的現實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方面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模式另外一方面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模式是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壟斷性的生産資料對大的戰略産業對土地、石油、礦山、銀行等實行社會聯合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或集體所有制是其在一定曆史階段上的具體形式),而非實行私人寡頭所有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充分利用商品貨币關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能克服金融壟斷資本的寄生性、投機性、剝奪性積累又能利用一般中小資本的生産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這種制度能力使社會主義能夠成為取代金融寡頭制度、繼續推動人類發展的現實道路。

4.需要加強與全球化頂層設計的結合以克服新帝國主義逆全球化的趨勢

全球化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合作。解決貧困問題、氣候變化問題、移民難民問題等都需要全球性的合作需要全球性的方案。但是金融帝國主義的核心國家隻是想利用全球化一旦全球化對自身不利則又想着向全球化輸出矛盾。右翼民粹主義主導了金融帝國主義核心地帶的政局這加劇全球緊張局勢把全球化引向新帝國主義的囚徒困境之中。那麼社會主義有沒有能力引領全球化回答是肯定的。社會主義本身就是從世界曆史的運動中産生的。社會主義曾推動了殖民主義體系的瓦解引領了民族解放運動極大地改變了國際關系的格局。在列甯的新經濟政策、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以及改革開放的實踐基礎之上所形成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同樣能夠适應、參與、推動全球化的發展。中國現在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為推動全球化的繼續深入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基礎與方案。

結語

金融資本是帝國主義的靈魂和支柱。二戰之前,金融資本建立了殖民主義的舊帝國主義;二戰之後尤其是舊帝國主義殖民體系解體以來,金融資本在主權國家體系的基礎上,借助金融遏制、世界警察的軍事霸權和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态,建立起了新帝國主義。在新帝國主義的庇護之下,金融資本獲得了自由的發展。金融資本的積累中包含生産性積累和非生産性積累的雙重邏輯,建立起一套投機性、寄生性、剝奪性的積累機制。這就使得金融資本積累包含着深刻的悖論邏輯:金融資本解決由其制造的危機的方法卻造成了更深刻、更長遠、更系統的危機。在金融資本悖論邏輯的支配下,新帝國主義核心國家的金融資本越來越向非生産性積累偏移,由此造成的社會危機導緻右翼民粹主義崛起,右翼民粹主義又引發全球化逆轉和世界陷入以鄰為壑的囚徒困境。新帝國主義的危機為新社會主義提出了挑戰,反思、批判和替代新帝國主義的新社會主義運動也由此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新的推動,形成了全球新社會主義的新圖景。
走出新帝國主義的逆全球化的囚徒困境,在更符合人類福利和自由的基礎上推動全球化,這是新社會主義的曆史使命。解答新社會主義運動所提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批判新帝國主義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态、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左翼政黨的結合從而把民衆運動從右翼民粹主義中解放出來,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說明金融資本積累和新帝國主義自我否定的運動規律,探索取代金融資本和新帝國主義的社會主義制度形式,為全球化新階段提供不同于新自由主義和右翼民粹主義的頂層設計理念和方案,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需要應對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答将推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複興與發展。

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以列甯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以金融資本的殖民帝國主義和落後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為基礎來觀察時代和時代變遷。20世紀中葉以後,随着金融資本全球化的發展與舊帝國主義轉化為新帝國主義,以金融資本的新帝國主義和多種形式的新社會主義為基礎來觀察時代本質和時代變遷,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角。21世紀馬克思主義需要在曆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說明資本主義政治和意識形态上層建築背後金融資本奠定的經濟基礎,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說明金融資本自我否定的曆史必然性,在社會主義實踐邏輯的基礎上探索取代金融帝國主義的發展道路。資本主義自身的發展、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都進入了新的曆史階段,馬克思主義同樣需要在21世紀獲得長足發展,以便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出現的新變化作出科學的合理的解釋。正如馬克思主義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曆史經驗所揭示的那樣,21世紀馬克思主義也将在對時代問題的解答中、在對其他各社會思潮的借鑒和相互博弈中獲得日益明确的自我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局的背景下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具有理論解釋力和實踐指引力的馬克思主義。

文章來源 :探索雜志 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