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全、何二龍:習近平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研究

摘 要: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順應時代潮流和曆史趨勢的必然選擇。國際國内背景發生巨大變化,習近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也不斷發展,不斷成熟。2019年,習近平多次論述對外開放,總結習近平2019年多次講話,習近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主要體現在全球化發展、全球治理、“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以及中美關系等方面。本文首先對習近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進行總結,然後論述了學術界對于習近平對外開放重要論述的研究現狀,最後提出研究習近平對外開放重要論述的重要意義和不足。

關鍵詞:對外開放   全球化  全球治理

 
 
 

1978年12月18日,中國共産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曆史上長具有深刻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對外開放40年,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總結對外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繼續深入推進對外開放事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不斷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不斷奮鬥。

 

改革開放以來,對外開放成為了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堅持對外開放,符合世界潮流。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攬全局,堅持更加深入推進對外開放,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對外開放新理念。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指出,我國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做出貢獻是我國的一項制度優勢。

 

研究習近平對外開放的新思想,新理念,對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習近平關于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

 

(一)關于全球化的重要論述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作為一個确定趨勢不斷加強世界各國的聯系。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順應世界潮流,積極的融入全球市場,參與世界分工,逐漸發展為全球的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化帶來世界空前繁榮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反對聲音。部分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化兩極分化,反對全球化;部分發達國家将本國的衰落歸咎于全球化而“逆全球化”。歸根到底,是對經濟全球化存在重大誤解[1]。

 

在出現“逆全球化”趨勢,保護主義擡頭的國際大背景下,習近平積極捍衛全球化發展的進程,提出“經濟全球化大潮不可擋,融合大趨勢未變”[2],倡導各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引導經濟全球化更加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經濟全球化重要論述主要體現在2019年3月中法全球治理論壇講話、2019年6月二十國集體領導峰會講話以及其他一些講話中。

 

一是2019年3月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習近平發表了《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貢獻智慧和力量》主旨演講。演講中指出,全球化出現曲折,反映了全球治理存在缺陷,需要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必要改革,維護多邊貿易,引導全球化健康發展。

 

習近平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當前,逆全球化思潮正在發酵,保護主義的負面效應日益顯現,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已成為全球經濟治理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經濟全球化發展成果。中國支持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必要的改革,更好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引導經濟全球化更加健康發展。[3]

 

二是2019年6月,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發表了《攜手共進,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重要講話。演講中指出,在逆全球化浪潮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的國際背景下,各國要以更大的開放應對挑戰。

 

習近平指出:國際金融危機發生10年後,世界經濟再次來到十字路口。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持續蔓延,貿易和投資争端加劇,全球産業格局和金融穩定受到沖擊,世界經濟運行風險和不确定性顯著上升,國際投資者信心明顯不足。在這一國際背景下,各國要把握發展規律,人類從閉塞走向開放、從隔絕走向融合的時代潮流不會改變,要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4]

 

三是2019年4月,習近平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的講話中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從各種亂象中看清實質,從曆史的維度中把握規律。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不可逆轉,合作共赢才是人間正道[5]。

 

(二)關于積極推動全球治理的重要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極為重視,開啟了中國引領全球治理的新時代。習近平強調,國際力量在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成為“近代以來國際力量對比中最具革命性的變化“[6];同時,經濟全球化快速深入發展,世界各國聯系更加緊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近代以來的”戰争、殖民、劃分勢力範圍“的霸權方式正在向“制度規則”演變,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因而處在曆史轉折點上[7]。習近平積極倡議全球治理,通過全球治理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造福中國、造福人民。

 

2019年11月,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巴西利亞公開會議中,習近平對全球治理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挫折,一定程度反映出全球治理體系的缺陷。金磚國家應該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要堅決反對保護主義,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和影響力[8]。

 

2019年11月,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全球治理需要在全球配置資源。

 

習近平指出: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積極配置全球資金、信息、技術、人才、貨物等要素資源,以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加快提高上海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9]。

 

2019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全球化經濟需要全球化治理。

 

習近平指出:全球化的經濟需要全球化的治理。中國将加強同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宏觀政策協調,努力創造正面外溢效應,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中國不搞以鄰為壑的彙率貶值,将不斷完善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穩定[10]

 

2019年2月,在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對全球金融治理發表了講話。

 

習近平指出:金融危機之後,金融風險的國際傳播更加明顯。要高度重視金融風險防控能力,積極提倡提高全球金融治理能力。提高全球金融治理能力,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在開放中競争,在競争中提高。擴大開放,就需要進一步提高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要提高金融業全球競争能力,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11]。

 

2019年3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并緻辭,習近平強調了全球治理觀和全球治理規則。

 

習近平指出,全球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持續不斷,氣候變化、網絡安全、難民危機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擡頭,全球治理體系和多邊機制受到沖擊。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全球事務由各國人民商量着辦,積極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我們要繼續高舉聯合國這面多邊主義旗幟,充分發揮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歐盟等全球和區域多邊機制的建設性作用,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2]

 

(三)關于進一步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偉大構想,旨在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13]“一帶一路”倡議六年以來,取得了積極成效。在全球層面,“一帶一路”倡議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效對接;在區域層面,“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非盟2063年議程、歐亞經濟聯盟、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等區域發展規劃和合作倡議有效對接。已經有124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有關理念和主張寫入了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重要國家機制的成果文件[14]。同時,“一帶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合作為主線的硬聯通國際合作不斷深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最高規格的國際合作平台不斷完善,“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9年4月,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了主旨演講,強調“一帶一路”是全球治理的新探索。

 

習近平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曆史潮流,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順應各國人民過上更好日子的強烈願望。面向未來,我們要聚焦重點、深耕細作,共同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着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15]。

 

習近平指出:一帶一路“是一項全方位的開放,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合作。我們要積極架設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橋梁,深入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體育、旅遊、衛生、考古等各領域人文合作,加強議會、政黨、民間組織往來,密切婦女、青年、殘疾人等群體交流,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

 

習近平強調:我們決定加強全方位、多領域合作。我們将繼續推進陸上、海上、空中、網上互聯互通,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礎設施。我們将推進建設經濟走廊,發展經貿産業合作園區,繼續加強市場、規制、标準等方面軟聯通,以及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将繼續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歡迎多邊和各國金融機構參與投融資合作[16]。

 

目前,中國已經同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197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标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四)關于自貿區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曆來重視自貿區建設,多次發表重要講話談自貿區建設。習近平強調,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一項國家戰略,是一項制度創新。要牢牢把握國際通行規則、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盡快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新制度。自2013年上海自貿區挂牌以來,中國的自貿區已經達到18個,覆蓋東西南北中,形成了全方位、有梯度的開放。建設自由貿易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

 

2019年11月,習近平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發表了題為《開放合作 命運與共》的主旨演講,提出自貿區是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是中國全面開放的新高地。

 

習近平指出:中國将繼續擴大市場開放。中國将更加重視進口的作用,進一步降低關稅和制度性成本,培育一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擴大對各國高質量産品和服務的進口。中國将繼續完善開放格局。中國對外開放是全方位、全領域的,正在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國将繼續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開放新高地。自貿區建設的核心在于制度創新,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17]。

 

2019年11月,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指出自貿區是高水平的開放,是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要進行機制創新,制度建設,提高經濟質量。

 

習近平指出: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要進行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努力成為集聚海内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闆、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有針對性地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制度建設,提高經濟質量[18]。

 

(五)關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論述

 

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特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就是要進一步打通國内國際兩個市場、高效利用國内國際兩種資源,形成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國内國際要素資源有序自由流動、全球高效配置

 

2019年12月,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決定指出: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擴大開放,保護外資合法權益,促進内外資企業公平競争,拓展對外貿易多元化,穩步推進人民币國際化。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型開放。健全促進對外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19]。

 

2019年11月,習近平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做了重要闡述。

 

習近平指出:中國将繼續擴大市場開放。中國将增強國内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建設更加活躍的國内市場,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支撐,為世界經濟增長擴大空間。中國将推動進口和出口、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貿易和産業協調發展,促進國際國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中國将完善開放格局。中國将繼續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開放新高地。中國将繼續優化營商環境。中國将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放寬外資市場準入,繼續縮減負面清單,完善投資促進和保護、信息報告等制度。中國将繼續深化雙邊合作。中國是國際合作的倡導者和多邊主義的支持者。中國支持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必要改革,讓世界貿易組織在擴大開放、促進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增強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中國将繼續推進“一帶一路”[20]。

 

(六)關于中美關系的重要論述

 

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從1971年至今,中美關系雖然曆經曲折,但總體向前,得到了曆史性發展。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發生巨大變化,國際關系處在大調整、大變化時期,尤其是近年來爆發的中美貿易戰,為中美關系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中美關系,認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是一種使命和責任,提出要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戰略目标,賦予其“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核心内涵,以引領新時代中美關系的建設和發展[21]。

 

2019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和特朗普總統在大阪舉行會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赢。

 

習近平指出:從根本上講,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雙赢。中美雙方存在巨大利益交集,兩國應該成為合作好夥伴,這有利于中國,有利于美國,也有利于全世界。中方有誠意同美方繼續談判,管控分歧,但談判應該是平等的,體現相互尊重,解決各自合理關切。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之間的分歧終歸是要通過對話磋商,尋找彼此都能接受的辦法解決。[22]

 

2019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進一步強調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赢。

 

習近平指出,開展中美經貿合作為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美利益更加交融,雙方在合作中會出現一些分歧。隻要雙方始終把握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赢的主流,始終尊重對方國家尊嚴、主權、核心利益,就能夠克服前進中出現的困難,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向前發展,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23]。

 

二、學術界關于習近平對外開放重要論述的研究

 

(一)習近平對外開放的戰略内涵

 

有學者對習近平對外開放戰略思想内涵進行了總結,主要從核心目标、價值情懷進行了總結。習近平對外開放思想以共同命運共同體為普世情懷,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為核心目标;通過“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建設,探索對外開放的新途徑和新高地;通過國内構建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海内外聯動、東西雙向互動的開放格局;以全球治理應對全球化挑戰,引領全球化健康發展。面向未來,中國對外開放戰略應秉持守正創新,優化國家戰略、強化地區戰略、深化全球戰略,推進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24]。

 

(二)習近平對外開放的實踐價值

 

有學者認為,從價值維度來看,習近平關于對外開放重要論述的曆史性貢獻集中體現在:以深化認識人類曆史發展規律為内在要求的理論創新價值;以全面提升中國開放型經濟水平為迫切需要的實踐導向價值;以助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實現為重大契機的目标建構價值;以優化發展中國家全球治理體系為必然選擇的話語引領價值。[25]

 

有學者認為,習近平對外開放思想是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國際層面看,習近平對外開放思想豐富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推進全球治理變革的題中之義。随着中國綜合國力提升,中國将積極參與并引領全球治理。從國内發展曆史趨勢來看,習近平對外開放思想是兩個一百年發展的必然選擇。習近平指出:“我們參與全球治理的根本目标,就是服從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26]

 

有學者認為,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汲取古今中外思想家“共同體”的智慧,遵循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新發展,是對“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的堅守、是對“國際新秩序”的新貢獻。[27]

 

有學者認為,習近平的經濟全球治理思想對于解決當前的全球經濟困境有借鑒意義。現行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是西方大國二戰之後建立的,其基本特征是霸權主導下的大國共治和政策協調。當下,全球經濟複蘇乏力、傳統治理模式式微、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不足、G20協調機制面臨新挑戰,習近平的全球治理思想應時而生,是解決當前全球經濟面對的困境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28]

 

有學者認為,習近平“一帶一路”有助于中國重構全球價值鍊。現存的全球價值鍊存在“機會不均等”使得許多發展中國家被邊緣化,存在“地位不均等”出現利益分配失衡等問題,面臨可持續性挑戰。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全球價值鍊空間布局調整層面,即“機會均等使得更多發展中國家融入國家分工”,未來需要在“地位均等”層面取得突破[29]。

 

(三)習近平對外開放的學術價值

 

有學者指出,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将馬克思的世界曆史理論運用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存在形态,實現了從分析世界市場形态到進一步塑造國際社會的發展,實現了揭露文明霸淩到推進文明交流互鑒的發展,這一思想不僅把馬克思世界曆史理論運用于認識當代世界現實,而且把它蘊含的價值觀落實到當代世界的國際交往實踐中,探索出一條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的并存發展之道,書寫了馬克思世界曆史理論[30]。

 

有學者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開放思想為國際貿易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指引。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開放度呈現出“東高西低”的顯著特征,要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就必須“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一帶一路”倡議為西部開放提供了巨大的曆史機遇,國家自貿區及内陸港的建設也是重要的戰略舉措[31]。

 

三、簡要評述

 

習近平的對外開放思想是在國際國内政治經濟發生劇烈變化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從國際政治看,二戰之後建立的霸權主導下的國際治理體系不可持續,一些“新興經濟體”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國際地位提高,相應的需要争取更多話語權;從全球經濟看,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複蘇乏力、全球化下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金融風險溢出效應增大,但國際宏觀經濟協調機制不完善,G20,IMF協調全球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日漸式微。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趨勢逐漸擡頭。從國内看,中國的經濟進入新常态,經濟增速由高速增長到中低速增長,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同時,中美貿易戰對我國經濟造成一定沖擊,中美關系發展在曲折中前進。在這一背景下,習近平提出的對外開放思想,對于國際國内發展都有重要啟示意義。

 

習近平全球經濟治理對于當今全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挫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球經濟治理缺陷。習近平的全球經濟治理思想,堅決反對保護主義,維護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和影響力。堅持全球經濟全球治理,堅持全球配置資源,堅持一帶一路重構國家價值鍊,堅持國際協調建立更加有效的國際宏觀經濟協調機制,建立全球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對于全球經濟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帶一路”倡議是解決當前逆全球化浪潮,貿易保護的良方。

 

當前的國際形勢紛繁複雜,傳統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模式遭遇重大挑戰,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帶一路”倡議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曆史潮流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開出了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系、推動實現互聯互通這個解決時代之“困”的良方,不僅給各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且為在新形勢下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不斷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發展,着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平台和有效路徑。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自貿區的核心是制度創新,通過創新激發改革潛力和市場活力,推動全方位開放,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以自貿區引領中國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平台和新高地。自貿區建設,是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争取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台。

 

習近平對外開放思想具有系統性,研究這一思想,需要綜合考慮國際國内發展背景和發展階段,系統的研究。

 

雖然學術界對其研究比較充分,但是還有不足。一是研究比較碎片化,學者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有學者注重“一帶一路”的研究,有學者注重全球治理的研究,有學者注重自貿區的研究,對于幾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系統研究不夠。本文作者認為,習近平對外開放經濟思想以全球治理應對全球化挑戰中心,在國際倡議“一帶一路”,在國内推行自貿區建設,以二者為平台,建立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一帶一路”建設是核心,自貿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相輔相成。二是對全球治理的研究有待深入。目前學術界主要注重在經濟治理,沒有結合世界曆史發展大勢,沒有結合世界發展規律,僅僅在經濟層面,無法在更高層面理解全球治理的必然性。三是需要更加深入闡述習近平對外開放經濟思想的理論源泉。習近平對外經濟思想和鄧小平對外經濟思想一脈相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深入的論述習近平對外經濟思想的理論源泉,需要學術界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周文,包炜傑:《經濟全球化辨析與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載于《複旦學報》2019年第3期

[2] 《習近平:攜手共進,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6月29日

[3] 《習近平: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貢獻智慧和力量》,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3月27

[4] 《習近平:攜手共進,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6月29日

[5] 《習近平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載于《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年4月27日

[6]《習近平:推動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  為我國發展和世界和平創造有利條件》載于《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4日

[7]國紀平:《世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評美國一些人戰略迷誤的危險》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6月18日

[8]《習近平.:攜手努力共譜合作新篇章》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11月15日

[9]《習近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11月4日

[10]《習近平: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4月27日

[11]《習近平: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2月24日

[12]《習近平: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貢獻智慧和力量》,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3月27日

[13] 烏東峰:《“一帶一路”的三個共同體建設》載于《 人民日報》2015年9月22日

[14]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紀實》載于《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年4月26日

[15] 《習近平: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4月27日

[16]《習近平: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4月27日

[17] 《習近平:開放合作命運與共》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11月6日

[18] 《習近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11月4日

[19]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11月6日

[20]《習近平:開放合作 命運與共》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11月6日

[21] 《習近平:國際社會支持多邊主義的聲音仍然是主導力量》載于《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年4月2日

[22]《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6月30日

[23]《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12月21日

[24]門洪華:《推動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總結與前瞻》載于《社會科學》2019年第1期

[25]竟輝,張婷婷:《習近平關于對外開放重要論述的價值意蘊》載于《經濟學家》2019年第5期

[26] 王岱,範希春:《習近平經濟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内在關系》載于《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9年第2期

[27]劉侶萍,田新文:《論新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話語的生成邏輯》載于《社會主義研究》2019第6期

[28]徐佳,任嘉,施箐:《全球經濟治理困境與中國的參與策略》載于《上海經濟研究》2020年第1期

[29]戴翔,宋婕:《“一帶一路”有助于中國重構全球價值鍊嗎?》載于《世界經濟研究》2019年第11期

[30] 何懷遠:《書寫馬克思世界曆史理論的下篇文章——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馬克思世界曆史理論的貢獻》載于《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年第9期

[31] 姚聰聰:《習近平關于對外開放重要論述的三重審視》載于《甘肅理論學刊》2019年第4期

作者簡介:王在全,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

何二龍,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研究生

文章來源:《經濟研究參考》2020年第8期,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