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全:中小微企業如何應對疫情及經濟下行風險

當前面對經濟周期性下行及産業升級與技術轉型的現實環境,全球化經濟受到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的阻礙,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得本來就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更是雪上加霜。除了個别行業受益于疫情而逆勢上漲外,大量的小微企業面臨着複工不足、産品滞銷、資金回流困難而近于倒閉的困境。如何應對疫情下殘酷的經濟現實,這是每個中小微企業經營者最迫切緊要的任務。
當前中小微企業面臨着四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疫情的刀山”。這每一座山都足以阻擋一批中小微企業前進的步伐。中小微企業不斷走向成功的道路就是要翻越一座座高山的萬裡長征之路,絕不是平坦的大道。那麼,中小微企業如何管理才能走出困境,真正走向勝利呢?
中小企業家要有戰略定力
常言道:“戰略上要藐視敵人。”經曆了新中國70 年發展與積澱,尤其是改革開放40 多年發展的輝煌與成就,我們看到中國1.2 億名市場主體、4000 萬個企業主體、8000 多萬名個體工商戶的生機盎然,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企業家們應站在時代的最前沿,用心觀察一下當今的世界與中國。當今的世界日益多元,傳統的全球化模式日益受到新興崛起力量的挑戰,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由于金融資本的日益集中與全球性擴張,導緻了精英階層與中産階級的決裂,民粹主義重新擡頭,政治和經濟形勢日益嚴峻,要求改革的呼聲與真正的内部危機互相鬥争,難以與傳統決裂。新技術的革命日益改變着人類的生産生活方式,經濟周期性的裂變在即,世界經濟新秩序有待重塑。目前,還沒有一種文化與價值觀得以讓全世界遵從,曾經的“美國夢”已經破産。
反觀國内,當今中國政治穩定,各種制度和體制日益完善,經濟發展勢頭不減,中國的GDP 穩中有增,中國的技術創新也日新月異,許多方面領先世界潮頭。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攻堅克難,“四個全面”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14億的人口大國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戰已經接近尾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紮根落地,“四個自信”讓國人更加從容。特别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通過國内外對比和國民的親身體驗,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民族的自豪感以及作為中國人的團結一緻戰勝困難的衆志成城。
企業家們就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戰略定位,辛苦做企業,不僅僅是要有好的經濟收益,還要把為國家、社會和消費者創造美好的生活需要作為最重要的目的,結合社會大勢,不斷創新自身的經營戰略,在變化中把握趨勢與規律,才能找到不斷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古今中外,做得好、做得久的企業都有穩定的文化與價值觀,都善于把握機會和規避風險。總之,企業要有戰略性眼光和曆史定位。
企業要練好“内功”
常言道:“槍杆子裡面出政權。”“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經營發展也要有一身“好功夫”。在經濟下行及疫情流行之際,很多企業家遭遇各方面的壓力與挫折。很多人員還沒有真正回到複工複産的崗位上去,這個時候也應該是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下前途與命運的時候,是好好修煉一下“内功”的時候。無論是通過讀書、自己的經驗總結與思考,還是借鑒别人的成功與失敗,我們的确需要審視自身所處的世界、行業、自然地理環境、人口與科技、文化與社會環境以及企業自身的産業定位、管理層與團隊、品牌塑造、生産研發、營銷與口碑、公司治理與财務效率等各個方面,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否可行?需要在哪些方面進一步改革?
當面臨困境,生死存亡之際,也是企業絕處逢生、涅槃重生的好機會。企業家要學會在困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重燃生機,當然機會不會自行到來,這就需要我們企業“練内功”,善于思考和總結、善于鑽研和創新,在企業經驗管理上下功夫,在研發和技術創新、産業升級、管理變革、産品升級、核心競争力培育、人才激勵、企業文化塑造、企業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下功夫。
企業制勝的法寶:
統一戰線工作和“平台”思維
統一戰線是我們黨的一大法寶,這一方法和策略也可以為企業所用。當今的經濟關系日益錯綜複雜,互相交織在一起,企業的上下遊供應鍊關系、企業的同行業的競合關系、企業與政府各部門的關系、小企業與核心企業的互補與對抗關系,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企業與投資者的關系等,企業是處在經濟聯系的網絡上的一個節點。因此,互聯網思維、平台思維、社會化思維等新型經濟思維邏輯是企業家更加要重視和運用的。
同樣,企業與政府也要做好統一戰線工作。政府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者,産業政策的确立者,是企業營商環境的塑造者。此外,政府還通過各種政治、經濟和法律的手段調控經濟,尤其是金融和财政工具更是政府得力的兩大經濟工具。企業家要理清自身經營的戰略與定位,與政府建成聯合統一戰線,否則是難以立足的。特别是在疫情期間,政府推出大量有利的财政和貨币政策,中小微企業應該如何從中獲益?如何讓這些新鮮的血液能夠盡快有效地輸入到奄奄一息的企業之中就非常重要。這就需要信息暢通,大家合力推進,而不能“等、靠、要”。因為存在着信息不對稱,存在着各種障礙和栅欄,好的政策未必能起到好效果,這是政府和企業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企業也有責任推動落實,及時提出意見和方案,做好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提升财政和金融的效率,讓減稅降費落到實處,讓增加的資金支持落實到位。
實現企業成功的“突圍”與“破局”
商場如戰場,企業在市場中的拼搏與成功,很多戰略策略與戰争決策非常相似,所以很多企業家又是戰略家,企業管理中的戰略管理尤為重要。
企業要“突圍”,要“裂變”,那就要重塑企業成長的基因,科技創新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當今的科技革命與技術創新的方向很多,其中信息化、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應用是最廣泛的。因此,企業要迎接這一科技革命,在這一技術上對自己企業的商業模式進行變革,尋找突破。中國有近9億網民,企業如何通過大數據甄别潛在的各類客戶及其需求?如何了解客戶的消費習慣和購買力?如何制定有效的精準營銷計劃?如何實現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體驗式營銷,如何進一步與客戶互動?為客戶提供了哪些增值服務?如何收費客戶才更加願意付款?是否需要建立平台合作和統一戰線來聯合服務?企業的社會責任有哪些?所以,企業家更像是一位哲人,要思考企業存在的意義及價值。企業怎樣才能活得長久?企業的責任是什麼?企業追求的終極目标是什麼?這些深入的思考,将會為企業的裂變提供基因。

作者簡介:作者系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中國合作經濟》, 202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