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來斌:偉人眼裡的偉人:列甯如何評價恩格斯

摘要:如何科學評價恩格斯這樣的偉大曆史人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的重要課題。在這方面,列甯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站在世界曆史的高度,依據豐富的史料,運用曆史唯物主義方法,對恩格斯做出了科學評價,深刻指出了恩格斯崇高的曆史地位、偉大的思想貢獻、高尚的精神品格。站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列甯誕辰150周年的曆史交彙點來看,列甯對恩格斯的科學評價,映現出偉人眼中的偉人,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和現實啟示。

關鍵詞:恩格斯;列甯;曆史評價;文獻考察

 

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中,有一些尚未引起足夠重視但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問題,其中,“恩格斯怎樣評價馬克思”就是其一。這看似隻是一個私人性話題,實則是一個重要的曆史事實和理論話題。在我們看來,“列甯怎樣評價恩格斯”的問題,同樣也是如此。恩格斯、列甯是世人公認的兩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其中,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創立者之一,比恩格斯晚出生50年的列甯将馬克思主義推進到全新的曆史階段。2020年恰逢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列甯誕辰150周年的雙重曆史節點,是兩位偉人特殊的曆史相遇,對于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系統梳理列甯怎樣評價恩格斯這一問題,重溫有關重要文獻和光輝思想,緬懷他們的偉大人格和曆史功績,是對兩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特殊紀念。同時,透過列甯的視界來深刻認識恩格斯,有助于我們見識偉人眼裡的偉人,從而提升我們對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及其思想的認識境界。

 

一、崇高的曆史地位:無可替代的“第二小提琴手”

 

馬克思主義的産生,實現了人類思想史的偉大變革。列甯從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的角度,高度評價了恩格斯的曆史地位。

 

1.“把馬克思和恩格斯兩個人的名字作為現代社會主義奠基人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是很公正的”。

 

關于恩格斯的曆史地位,在列甯之前也有一些人做過評價。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馬克思的評價。在1880年《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法文版前言中,馬克思站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的高度評價他的摯友說:“弗裡德裡希·恩格斯是當代社會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1895年恩格斯逝世後,列甯專門寫作題為《弗裡德裡希·恩格斯》的悼念文章,深切緬懷了恩格斯光輝的一生。在這篇文章中,列甯回顧了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創立所作的巨大貢獻。列甯特别提到1844年恩格斯與馬克思的巴黎見面,以及兩人合作的第一本著作《神聖家族》的情況,認為這本書“奠定了革命唯物主義的社會主義的基礎”。同時,列甯強調了恩格斯早期的兩本著作——《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對于考察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重要意義,特别指出了它們對馬克思學說産生的重要影響。“同恩格斯的交往顯然促使馬克思下決心去研究政治經濟學,而馬克思的著作使這門科學發生了真正的革命。”)

 

作為馬克思最親密的同志和合作者,恩格斯與馬克思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的理論體系。在列甯看來,要想完整、準确地把握這一科學體系,必須同時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兩個人的思想。他在《弗裡德裡希·恩格斯》這篇悼念恩格斯的文章中說:“要了解弗裡德裡希·恩格斯對無産階級有什麼貢獻,就必須清楚地了解馬克思的學說和活動對現代工人運動發展的意義。”同樣地,列甯在《卡爾·馬克思》這篇專門介紹馬克思的文章中特别提到恩格斯,說:“要正确評價馬克思的觀點,無疑必須熟悉他最親密的同志和合作者弗裡德裡希·恩格斯的著作。不研讀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可能理解馬克思主義,也不可能完整地闡述馬克思主義。”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雖然以馬克思的名字命名,但它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列甯以《共産黨宣言》這一馬克思主義創立的标志之作為例,對此做了具體闡明。列甯高度評價了這一著作,認為“這本書篇幅不多,價值卻相當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着、推動着文明世界全體有組織的正在進行鬥争的無産階級。” 1913年3月,他在《馬克思學說的曆史命運》中還進一步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問世的《共産黨宣言》,已對這個學說作了完整的、系統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闡述。”同年,列甯深入研究了德文版四卷本《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1844—1883)》,較為詳細地了解到《共産黨宣言》的創作史以及恩格斯的特殊貢獻。他特别提到1847年11月24日恩格斯給馬克思的信,說明恩格斯的寫作草稿及修改思路。經過認真分析,列甯強調指出:“這封信清楚地表明,把馬克思和恩格斯兩個人的名字作為現代社會主義奠基人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是很公正的。”

 

2.“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産階級的導師”。

 

馬克思主義在問世以後不斷遭遇新出現的實踐問題以及來自各方面敵人的理論攻擊。為此,馬克思和恩格斯繼續共同豐富和完善這一科學理論。列甯在有關文章中介紹了相關情況。1870年以前,恩格斯住在曼徹斯特,馬克思住在倫敦,他們依靠頻繁的通信保持密切聯系和學術合作。他們之間既有密切的合作,也有相對的分工。根據兩人的理論分工,恩格斯的主要任務是在報刊上發表兩人的見解,特别是同敵對見解展開理論鬥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馬克思集中精力寫作《資本論》。

 

列甯高度評價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的精神生活,同時也關注到兩人之間的理論分工。他在《弗裡德裡希·恩格斯》中指出:“這種共同的精神生活的成果,在馬克思方面,是當代最偉大的政治經濟學著作《資本論》,在恩格斯方面,是許多大大小小的作品。馬克思緻力于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的複雜現象。恩格斯則在筆調明快、往往是論戰性的著作中,根據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曆史觀和經濟理論,闡明最一般的科學問題,以及過去和現在的各種現象。”[3](p57)在哲學方面,批判和反對唯心主義,捍衛科學世界觀的唯物主義基礎,是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重要任務。列甯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堅決地捍衛了哲學唯物主義,并且多次說明,一切離開這個基礎的傾向都是極端錯誤的。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反杜林論》裡最明确最詳盡地闡述了他們的觀點,這兩部著作同《共産黨宣言》一樣,都是每個覺悟工人必讀的書籍。”

 

在馬克思逝世以後,恩格斯繼續推進兩人的共同事業,他擔負着頂替馬克思工作和執行馬克思遺囑的雙重任務,盡力彌補馬克思逝世可能留下的曆史空白。列甯指出,“恩格斯一個人繼續擔任歐洲社會黨人的顧問和領導者。無論是受政府迫害但力量仍然不斷迅速增長的德國社會黨人,或者是落後國家内那些還需仔細考慮斟酌其初步行動的社會黨人,如西班牙、羅馬尼亞和俄國的社會黨人,都同樣向恩格斯征求意見,請求指示。他們都從年老恩格斯的知識和經驗的豐富寶庫中得到教益。”總而言之,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恩格斯是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産階級的導師。”

 

3.“恩格斯總是把自己放在馬克思之後,總的說來這是十分公正的”。

 

談到恩格斯的曆史地位,人們總是習慣于将他與馬克思做比較。因為馬克思的巨大影響力,同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恩格斯難免被馬克思的耀眼光輝“遮蔽”。對于這一點,恩格斯總是顯得十分坦然,并且發自肺腑而又極其謙虛地強調:馬克思是“第一小提琴手”,自己“拉第二小提琴”;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恩格斯對馬克思的由衷推崇、對自己的謙遜評價,赢得了衆人的敬重。德國工人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威廉·李蔔克内西說:“這就是弗裡德裡希·恩格斯——一個和馬克思旗鼓相當的人,卡爾·馬克思的第二個‘我’。”馬克思在世的時候,恩格斯甘願“拉第二小提琴”,而在馬克思逝世以後,恩格斯事實上不得不當“第一小提琴手”。在恩格斯七十壽辰之際,馬克思的小女兒愛琳娜·馬克思—艾威林為《社會民主黨人月刊》撰文說:“現在恩格斯已經擔任樂隊指揮,但是他還是那樣謙遜、樸質,好像仍然是在,照他自己的說法,‘拉第二小提琴’似的。”

 

面對着衆人的稱贊,恩格斯顯得十分冷靜。他緻信給向自己表達敬意的布魯諾·舍恩蘭克說:“我覺得我的功績被許多人估計得過高了。誰有幸在40年間同一個比自己高大的人物合作并能夠每天與之相比較,誰就有可能學會正确地估計自己個人的功績。而對我的活動的任何過度贊揚,在我看來都是無意中貶低了我們大家都應歸之于馬克思的功績。”對于恩格斯謙遜的品格、無私的精神,列甯多次表達了自己的深深敬意,同時特别指出:“恩格斯總是把自己放在馬克思之後,總的說來這是十分公正的。他在寫給一位老朋友的信中說:‘馬克思在世的時候,我拉第二小提琴’。”應該說,列甯的這一評價,既如是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曆史事實,也充分表達了對恩格斯的高度敬意,是一種十分妥帖的曆史評價。

 

二、偉大的思想貢獻:多方面“具有世界曆史意義的偉大功績”

 

作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恩格斯為豐富人類思想寶庫做出了偉大的曆史貢獻。列甯在多篇文獻中對此給予了高度肯定和深刻闡釋。

 

1.恩格斯和馬克思一起,“最先說明社會主義不是幻想家的臆造”。

 

對于19世紀上半葉資本主義發展引發的社會矛盾和時代問題,歐洲思想家們紛紛提出了各種解決思路。其中,有的主張回到過去,幻想過着田園詩般的小農經濟生活;有的主張超越現實,但寄希望于統治者的良心發現而大發階級慈悲;有的主張理論的批判,希冀于在哲學的思辨中構建理想的社會王國,如此等等。列甯評價說,“當時有許多幻想家,有時甚至是一些天才人物,都以為隻要說服統治者和統治階級相信現代社會制度是不合理的,就很容易在世界上确立和平和普遍福利。他們幻想不經過鬥争就實現社會主義。”

 

在列甯看來,與這些“救世良方”相比,隻有馬克思、恩格斯才真正給出了唯一科學的社會解決方案。“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科學著作中,最先說明了社會主義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現代社會生産力發展的最終目标和必然結果。”他們從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曆史合理性與曆史暫時性;在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兩個偉大發現的基石上,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變革。正是從這種意義上,列甯在《在馬克思恩格斯紀念碑揭幕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曆史意義的偉大功績,在于他們用科學的分析證明了,資本主義必然崩潰,資本主義必然過渡到不再有人剝削人現象的共産主義。”

 

2.“恩格斯第一個指出,無産階級不隻是一個受苦的階級”。

 

如何正确揭示和科學評價無産階級的社會曆史地位,這在人類思想史上是一個重大曆史課題。通過對人類思想史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的系統考察,列甯高度評價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曆史貢獻。他明确指出,在馬克思、恩格斯之前,沒有人能夠正确認識無産階級的曆史地位。無論是“當時許多有才能的或無才能的人,正直的或不正直的人”,都醉心于自己的政治鬥争,“而看不見資産階級利益同無産階級利益的對立。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工人能成為獨立的社會力量。”其中,抱持英雄史觀的思想家,例如鮑威爾等人把無産階級說成是一群沒有批判頭腦的人、是等待解放的群氓。“馬克思和恩格斯堅決反對這個荒謬而有害的思潮。為了現實的人,即為了受統治階級和國家踐踏的工人,他們要求的不是靜觀,而是為實現美好的社會制度而鬥争。在他們看來,能夠進行這種鬥争和關心這種鬥争的力量當然是無産階級。”而空想社會主義者雖然出于道德義憤譴責資本主義制度,出于善良之心同情無産階級的悲慘境遇,但是,他們“都認為無産階級隻是一個膿瘡,他們懷着恐懼的心情看着這個膿瘡如何随着工業的發展而擴大。因此,他們都設法阻止工業和無産階級的發展,阻止‘曆史車輪’的前進。”

 

列甯明确指出,隻有馬克思主義才能科學揭示無産階級的曆史使命。“與這種害怕無産階級發展的普遍心理相反,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無産階級的不斷增長上。……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工人階級的功績,可以這樣簡單地來表達:他們教會了工人階級自我認識和自我意識,用科學代替了幻想。”列甯站在人類思想史的高度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指出,工人階級及其要求是現代經濟制度的必然産物,現代經濟制度在造成資産階級的同時,也必然造成并組織無産階級。他們指出,能使人類擺脫現在所受的災難的,并不是個别高尚人物善意的嘗試,而是組織起來的無産階級所進行的階級鬥争。”[3](p51-52)

 

列甯高度評價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有關思想貢獻,并且特别指出了恩格斯的首創貢獻。列甯強調說:“恩格斯第一個指出,無産階級不隻是一個受苦的階級,正是它所處的那種低賤的經濟地位,無可遏止地推動它前進,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終解放。而戰鬥中的無産階級是能夠自己幫助自己的。”在這方面,列甯格外重視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特别指出:在它公開問世以後,“到處都有人援引恩格斯的這部著作,認為它是對現代無産階級狀況的最好描述。的确,不論在1845年以前或以後,還沒有一本書把工人階級的窮苦狀況描述得這麼鮮明,這麼真實。”

 

3.《資本論》第2、3卷“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的著作”。

 

馬克思在世的時候,恩格斯根據兩人的理論分工不斷地推進研究工作。馬克思逝世以後,恩格斯放下了自己獨特的自然辯證法研究,全力從事《資本論》第2、3卷的編纂和出版,通宵達旦地從事研究、編輯和校對工作。對于恩格斯的無私奉獻和傾心付出,馬克思的小女兒愛琳娜表達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他一個人晚年所做的工作,平常人十幾個未必能勝任……因為他知道(正如我們也知道一樣):他,而且隻有他,才能把馬克思遺留下的作品貢獻給全世界。”事實正是如此。為了編纂和出版《資本論》第2、3卷,恩格斯付出了生命最後十餘年的全部心血,他全力以赴,辨識手稿、梳理邏輯、更新材料、查補缺漏、完善表述,盡可能按照馬克思的本意來呈現《資本論》的風貌,盡可能避免留下自己的個人痕迹,而且他這樣做的時候沒有任何個人功利的考量,始終牽挂的是如何盡量完美地展現老友的科學著述。列甯特别引用他人的話評價說:“恩格斯出版《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就是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莊嚴宏偉的紀念碑,無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滅地銘刻在上面了。的确,這兩卷《資本論》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的著作。”

 

此外,列甯還強調了恩格斯多方面的思想貢獻。奧地利社會民主黨領袖維克多·阿德勒曾經評價說:“恩格斯的淵博知識使他成為一位導師,這樣淵博的知識在專業化時代是難能可貴的。他博學多才,見多識廣。”對于這一評價,列甯無疑是非常贊同的,并且還具體指出了恩格斯的一些論著及其思想貢獻。除了前面提及的恩格斯的著作以外,列甯在《弗裡德裡希·恩格斯》一文中還特别提到的有:(1)《反杜林論》。列甯指出“它分析了哲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最重大的問題”,“這是一部内容十分豐富、十分有益的書”;(2)《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3)《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4)《俄國沙皇政府的對外政策》;(5)《論住宅問題》;(6)《論俄國的社會問題》;(7)《〈論俄國的社會問題〉跋》。列甯評價後兩篇文獻說,它們是“兩篇篇幅雖小,但價值極大的論述俄國經濟發展的文章。”這些著作涉及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曆史學、人類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此外,在《國家與革命》中,列甯特别強調了恩格斯對于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的貢獻。

 

三、高尚的精神品格:“嚴峻的戰士和嚴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顆深情摯愛的心”

 

恩格斯高尚的精神品格赢得了衆人的高度評價。“弗裡德裡希·恩格斯集學者、戰士、普通人于一身。他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既有威力又有魅力的人。”阿德勒的這一評價具有一定代表性,而列甯的有關評價産生了更深遠的影響力。

 

1.偉大的革命友誼:“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列甯特别指出恩格斯對馬克思的多方面支持和幫助,稱贊兩人的關系“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就經濟上而言,因為公開抨擊反動政府,馬克思不斷遭到政治迫害,著作出版常常受到打壓,家庭收入得不到保證。在這種情況下,“馬克思及其一家飽受貧困的折磨。如果不是恩格斯犧牲自己而不斷給予資助,馬克思不但無法寫成《資本論》,而且勢必會死于貧困。”這裡列甯所說的恩格斯的自我犧牲,主要是指恩格斯為了幫助馬克思而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有時還得耐着性子去經營令自己讨厭的生意。

 

除了經濟上的無私資助,恩格斯還給予馬克思以莫大的精神支持。馬克思的女婿、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保爾·拉法格曾說:“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如此親密,不僅因為他們共同從事腦力勞動,而且還因為他們之間有深切的友誼:他們時刻都想方設法使朋友快樂,誰都以自己的朋友而驕傲。”事實确實如此。許多材料表明,在兩人長期的親密合作過程中,恩格斯給了馬克思許多的精神激勵。列甯評價說:“自從命運使卡爾·馬克思和弗裡德裡希·恩格斯相遇之後,這兩位朋友的畢生工作,就成了他們的共同事業。”

 

此外,恩格斯還對馬克思的幾個女兒給予了深切的關愛,成為她們的“第二個父親”。這種關愛在馬克思逝世後表現得尤其珍貴。列甯評價恩格斯說:“他對在世時的馬克思無限熱愛,對死後的馬克思無限敬仰。這位嚴峻的戰士和嚴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顆深情摯愛的心。”

 

2.堅決的鬥争精神:“像一個少年一樣投入戰鬥”。

 

馬克思主義是在革命鬥争實踐中産生和發展起來的,恩格斯為此付出了艱苦的努力,表現出堅決的鬥争精神。1846年10月,恩格斯與格律恩等人在為蒲魯東主義問題發生了激烈争論。列甯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中提及這場争論。恩格斯反對抽象地談論“為了人類的幸福”,堅定主張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并以此實現無産階級的利益和人類的幸福。經過幾個晚上的激烈讨論,結果是恩格斯大獲全勝。

 

列甯還回顧了恩格斯在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後參加革命鬥争和人民武裝起義的事迹,以及此後恩格斯協助馬克思領導工人運動的過程。他着重指出,在馬克思逝世以後,“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恩格斯始終不渝地在‘過分地矯正’被德國機會主義者所歪曲的路線。” 1889年,當以法國的可能派為首的機會主義者同革命的社會民主黨人分裂時,年近70歲的恩格斯“像一個少年一樣投入戰鬥”。恩格斯鬥争态度堅決,不僅抨擊了機會主義者,而且還批評了持調和态度的李蔔克内西和倍倍爾。當兩人思想覺悟後,特别是當革命社會民主黨人取得勝利時,“恩格斯簡直高興極了。”

 

通過列舉事實材料,列甯高度評價了恩格斯的革命鬥争精神。他引用梅林的話說,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鬥争過程中不愛講什麼“客氣”,“他們每次打人從不怎麼猶豫,但每次挨打也從不叫苦。”接着,他進一步指出:恩格斯和馬克思一起,“始終不渝地在對德國社會民主黨内的機會主義作鬥争,批評社會主義運動中的知識分子庸俗習氣和市儈習氣。這是一個極重要的事實。”

 

3.堅定的人民立場:“盡一切可能保衛人民和自由的利益”。

 

堅定的人民立場,既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也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品格。恩格斯與馬克思一起,總是“盡一切可能保衛人民和自由的利益,使之不受反動勢力的侵害。”在有關論著中,列甯列舉了許多事例,生動描述了馬克思、恩格斯為保衛人民利益、追求人類解放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列甯特别指出,馬克思、恩格斯非常關心俄國人民的命運,“對俄國革命及其偉大的世界意義充滿了極其樂觀的信心”。他們都懂得俄文,常常閱讀俄文資料,“以同情的态度注視俄國的革命運動,并一直同俄國的革命者保持聯系”。他們在晚年關注的一個重點,就是俄國有無可能走出一條不同于西方的社會發展道路。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獨自擔負起國際工人運動和無産階級革命的指導重任,他在考慮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戰略和策略問題時,仍将俄國社會發展問題作為關注的重點。根據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與俄國政治活動家通信集》,恩格斯與俄國政治活動家之間的書信往來有290封,占全部通信460封的一大半。這些通信大多涉及俄國革命形勢、俄國社會發展道路問題。

 

四、結語:偉人眼裡的偉人,經典流傳的評價

 

怎樣科學評價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的重要課題。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弗蘭茨·梅林指出,“恩格斯晚年常說,在他看來,他所享受的過分的尊重,隻有當他将來不在人間的時候才能恰如其分。事實正是如此,現在危險的是對他估計過低,而不是對他估計過高……馬克思似乎高出于恩格斯。但是,如果沒有恩格斯和他一起提高,他也不能達到這種高度。”應該說,梅林為紀念恩格斯逝世十周年寫的這段話,今天讀來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站在當下特殊的曆史節點來看,列甯對恩格斯的有關評價,表達了偉人列甯對偉人恩格斯的深深敬意,映現出偉人眼裡的偉人,留下了影響深遠的經典評價。

 

其一,站在世界曆史高度的偉大評價。“這是人類以往從來沒有經曆過的一次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并且産生了巨人的時代,那是一些在思維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恩格斯的這段文字,表達了時代巨人在人類進入現代社會産生的曆史必然性。19世紀的德國之所以産生恩格斯這樣一位反思和批判現代社會的思想巨人,用恩格斯的這段話解釋其中的曆史必然性、評價他自己的曆史地位,無疑都是非常合适的。列甯指出:“曆史早已證明,偉大的革命在其鬥争過程中會造就偉大的人物,使過去看來不可能發揮的才能發揮出來。”可以說,列甯正是站在世界曆史的高度,結合恩格斯所處時代的曆史條件,結合馬克思主義産生和發展的曆史過程,結合恩格斯參加的偉大的革命鬥争實踐,對恩格斯的曆史貢獻和偉大品格做出曆史評價。

 

其二,依據豐富史料的科學評價。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列甯多次評價過恩格斯,其中體現比較集中的文獻主要有:《弗裡德裡希·恩格斯》(1895)、《馬克思學說的曆史命運》(1913)、《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1913)、《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1913)、《卡爾·馬克思》(1914)、《在馬克思恩格斯紀念碑揭幕典禮上的講話》(1918)。在這些文獻中,列甯帶着炙熱的無産階級感情,多次表達了對恩格斯的無比崇敬。但是,在對恩格斯做出曆史評價時,列甯絕沒有感情用事,而是依據豐富而可靠的史料,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來具體展開。正因為如此,列甯對恩格斯的評價,情感真摯而富于理性,史料可靠且結論科學,經得起曆史的檢驗。

 

其三,富有現實意義的曆史評價。1893年7月14日,恩格斯在給梅林的信中指出:“如果一個人能有幸和馬克思這樣的人一起工作40年之久,那麼他在後者在世時通常是得不到他以為應當得到的承認的;後來,偉大的人物逝世了,那個平凡的人就很容易得到過高的評價——在我看來,現在我的處境正好是這樣。曆史最終會把一切都納入正軌,到那時那個人已經幸運地長眠于地下,什麼也不知道了。”确實,“曆史最終會把一切都納入正軌”。可以告慰恩格斯的是,曆史最終給了他公正的評價,其中,列甯的評價就是有力的證明。同樣可以告慰列甯的是,他對恩格斯的科學評價,長期在世界範圍内得到廣泛傳播,至今仍然富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引用列甯的有關評價,指出:“正如列甯所說:‘古老傳說中有各種非常動人的友誼故事’,但馬克思、恩格斯的友誼‘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參考文獻:

[1]劉建軍.恩格斯怎樣評價馬克思:一個曆史的考察[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甯. 列甯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回憶恩格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孫來斌.恩格斯關于俄國社會發展道路思想的重要曆史貢獻[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0,(4).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列甯.列甯選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 2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孫來斌,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湖北社會科學》2020年第8期